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8日 · 今年60歲的郭先生是一位保健員跟任職文員的太太育有一名於海外修讀碩士的孩子。 郭先生分別於香港及內地持有物業收租,還有24個月才完成供樓,所以他亦考慮到時便退休。 目前香港的單位出租,扣除差餉及管理費等支出後,每月淨租金收入2.1萬元,未計稅務支出。 而他和太太則租住一較細單位,每月租金10,500元,由太太支付,未計入丈夫提供的收支中。 郭太太現時53歲,郭先生打算到太太都退休時,兩口子才一起回國內退休。 冀租金收入撑內地退休費用. 現時國內物業正在收租,每月4,000元人民幣。 他的盤算是靠香港物業租金及其他資產的收益,應付退休後在國內的生活費。 我先向他了解未來退休後的支出預算會多少,目前每月支出約3.2萬元,但不包括由太太負責支付的租金,保險保費及生活費。

  2. 2024年3月13日 · 我認為Marvin的資產組合並不是理想的平穩收益組合。 Marvin希望退休後入息能夠維持每月5萬元,運用4%法則推算,要達到這筆收入,在他目標退休時間時需要有1,500萬元的本金,持有的資產可以是不同的派發收益金融資產,例如年金,儲蓄保單,派息股票及基金等。 另外他估計未來退休需要的物業價值應在1,000萬至1,500萬元,所以為達成第二及第三個目標,他需要在8至10年後準備好2,500萬至3,000萬元資本,這筆資本將會來自目前的2,210萬元資本及未來每月的盈餘,計算上相信可行性非常大,但Marvin要認真思考目前的組合是否值得為未來兩個目標而繼續持有。 Marvin目前的危疾有大約200萬元保障額,但問到太太的危疾時,他相信她有購買,但保障額多少便不清楚。

  3. 2021年6月10日 · 有位港男投稿到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曾經因為自覺炒股成績不錯,於是開始全職炒股,可惜在股市中慘輸至欠債逾百萬,家中被斷電、斷煤氣,甚至一度有輕生的念頭,最終如何走過低谷,還完債兼成功上車的經歷,勉勵大家面對逆境都不要輕言放棄。 該名港男投稿表示,自己大約在7至8年前,自以為自己炒股票好叻,日日對住個市,睇好多投資股票書,雖然未有覺得自己是股神,但卻沒有返工,終日在家炒股票。 最終,他不但輸掉自己的資產 , 欠下一身債,後來更需要動用家裡的「散銀」渡日。 在這事件中,他不但輸掉財富,欠下一身債,當時女的朋友亦因為無法忍受他終日炒股的日子而離開他。 【理財血淚史 38歲財務自由回流加國享人生 過來人分享理財路上後悔的8件事 : 按此 】

  4. 2020年7月8日 · 對於不少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曾於抖音母企字節跳動(ByteDance)任職程式員的宇,早前於網上分享他以28歲之齡退休,引起網上熱烈討論。 他指出,在字節跳動工作6年後,開始思索人生不同的可能性,因此決定辭職退休,旅居日本,並專心經營溫泉旅館的生意。 不少人28歲時正為事業努力打拼,宇為何能在年輕時退休? 【延伸閱讀】 【自製長糧】退休後點生活 護士長話你知退休後投資什麼食長糧. 曾每天工作逾12小時. 宇高中時已開始自學編程,大學時選擇了熱愛的主修科政治與行政管理,但仍經常為了熬夜學寫程式而「走堂」。 憑着他出色的表現,他在大學三年級時獲得到支付寶實習的機會,在支付寶發展迅速的時期中工作了三年。

  5. 2018年10月9日 · 最後更新: 2019/11/11 10:48. 分享:. KOL(Key Opinion Leader)是網絡世界一股巨大的力量,一言一帖的影響難以估計。. 每個人對KOL的定義都不同,你以為自己是KOL,定網民未必一致認同。. 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 就以影響力指數及粉絲總數等為KOL打分,近日在娛樂新聞 ...

  6. 2020年4月25日 ·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本港失業率持續攀升,人人憂心飯碗不保的情況下,前財經主播顧芷筠(Debby)卻在今年3月離開電視台,轉職為自由工作者。 在財經新聞界工作逾17年,她坦言辭職的想法已有多年,只是恰好在今年疫情下實現。 疫市轉為自由身,對她而言,最大的考慮並非財政壓力,而是自己不能停步的個性。 【延伸閱讀】 【名人理財】錯失金融海嘯投資良機 前財經主播顧芷筠:應把握今次疫市分注低吸. 由「數字白痴」看盡投資市場百態. 擔任財經主播要有豐富的財經知識,才能即時在直播節目中與嘉賓探討股市股票波動的原因,但Debby坦言在入行做財經記者前,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數字白痴」,學生時期的數學成績均表現較差,與對要求數字靈敏度高的財經新聞相距甚遠。

  7. 2020年9月23日 · 大學生收入不穩就入市,會否承受太大風險? 認可理財策劃師林昶恆(Alvin)認為,Kelvin的個案以9成按揭買入200萬元的居屋,估計他的按揭年期為30年,即每月供款約1萬元。 他認為,在供款初期,或會為收入不穩定的大學生帶來壓力,或需與家人商討分擔供款的開支。 由於Kelvin選擇將單位出租,有穩定的收入,故問題不大。 若大學生有幸獲父母資助,在未有經濟能力之下,應否把握難得的機會「上車」置業? Alvin建議,除了要考慮個人將來的收入及供款能力外,也要顧及父母的財政狀況,以免遇上供款困難時,一家人難以應對。 此外,他提醒,在父母資助置業後,作為子女應同時投保人壽保險,倘自己不幸身故,亦能為父母提供財務保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