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最有名的是桓景劍刺瘟魔的故事。 南朝梁 人 吳均 之《 續齊諧記 》載:傳說 東漢 時, 汝南 有一個叫 桓景 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 瘟疫 ,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 費長房 給桓景一把能夠 ...

  2. 由來.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最有名的是桓景劍刺瘟魔的故事。 南朝梁 人 吳均 之《 續齊諧記 》載:傳說 東漢 時, 汝南 有一個叫 桓景 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 瘟疫 ,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 費長房 給桓景一把能夠驅魔的青龍寶劍。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 費長房 說:「九月九日, 瘟魔 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 」,並且給了他 茱萸 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佩上,瘟魔便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便能強身健體,避免染疫。 桓景以神劍降伏瘟魔,最後滅了瘟魔。

  3.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 西漢 ,鼎盛於唐代以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 季秋 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4-8] .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1] [9-10]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 老年節 。 [11] .

  4.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傳統。古時重陽祭祖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仍盛行,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凝聚力。

  5.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最有名的是桓景劍刺瘟魔的故事。 南朝梁 人 吳均 之《 續齊諧記 》載:傳說 東漢 時, 汝南 有一個叫 桓景 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 瘟疫 ,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 費長房 給桓景一把能夠 ...

  6. 重陽節的起源與由來傳說. 2016年09月28日16:02 來源: 人民網-文化頻道. 分享到:.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遠游 ...

  7. 2021年10月14日 · 重陽節的起源. 重陽節,又名「重九節」,是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易經》以陰陽代表世間萬物的運行狀態,就連數字亦有分陰陽,「六」為陰數,「九」為陽數。 農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故稱為「重九」、「重陽」。 在三國時代曹丕的《九日與鍾繇書》中便寫道:「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 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西京雜記》,中國古小說集,共129則,每篇短者僅十餘字,長者亦不過千餘字,相傳是東晉葛洪著,一說漢朝劉歆作。 「西京」指京都長安,,所記多為西漢遺聞軼事、時尚風習、奇人絕技等。 (圖片擷取自︰https://bit.ly/2XdC4Ru) 關於重陽佳節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