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不同種類的皮膚炎以病因來界別接觸性皮膚病由過敏源和刺激物引起由刺激物引起的接觸性皮膚病佔全部接觸性皮膚病病例的80% [12] 非類性皮膚炎十分普遍並愈來愈常見男女發病率一樣佔皮膚專家診症的 10%-20%。

  2. 毛囊炎 是一種皮膚病患者位於真皮層的 毛囊 受到感染和發炎。 它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導致淺表細菌性毛囊炎。 [11] 毛囊炎的其他致病因子包括 真菌 (最常見的是 馬拉色菌屬 里的物種)、 病毒 (例如 單純疱疹病毒 )和 蟎蟲 ( 蠕形蟎屬 里的物種)。 [11] [12] 膿痂疹 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ABSSSI,在學齡前兒童中很常見,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這兩種病原體引起。 [13] [14] 膿痂疹具有特徵性外觀,在 口 、 鼻 和 下巴 周圍出現黃色(蜂蜜色)結痂病變。 [15] 據估計,在任何時間,全球會有至少1.4億人感染此病。 [15] 膿痂疹可進一步分為大疱性和非大疱性形式。

  3. 其他人也問了

    • 診斷
    • 治療
    • 改善
    • 外部連結

    異位性皮膚炎是指因遺傳導致皮膚異常因而病變,會反覆發作且搔癢難當即異常敏感,癢也是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特徵,同時易伴隨其它過敏性體質,目前發病機制仍然未解。 初次發作多於嬰幼兒時期,總病患大約占總嬰幼兒3%~5%,約30%的病患於1歲~5歲時發病,約有20%氣喘病童會同時有此病症,更約有50%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合併帶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的問題,此類病患通稱異位性體質,症狀可持續數年到十數年不等。但通常在病情獲得控制下,隨著年紀的增長有半數以上的病人慢慢好轉而痊癒。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病,因此治療過程需要長時間耐心配合,配合醫師的治療;一般投以外用類固醇[註 4]藥膏及止癢的抗組織胺藥口服藥,若有感染問題則併用抗生素,而極少數急性嚴重發作則可以口服的類固醇快速改善症狀,但副作用大,因此須由醫師判斷後使用。 嚴重反覆發作的孩子,則建議做進一步的『特異性IgE抗體、過敏性皮膚測試(針刺檢查)、貼布試驗』等檢驗,可提早找出過敏原以作為預防。 提高肌膚保濕功能與屏護力是照護異位性皮膚炎的首要步驟,患者不可輕忽。 近幾年來,開始有皮膚科醫師用濕敷療法,做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線治療。針對比較嚴重、病灶面積大、年紀小的嬰幼兒,考量到很多全身性治療的可能風險,濕敷療法就成了另一項治療利器。 新一代治療藥物主成分他克莫司或杜匹鲁单抗,可選擇性的抑制免疫細胞合成細胞...

    目前就診時多會針對病患提出建議以改善病情,而原則上皆是盡量避免刺激、遠離病原體、降低雷剛受損: 1. 剪短指甲,避免無意識搔抓時造成皮膚嚴重損傷 2. 避免過度沐浴及少用肥皂或含有藥性、皂鹼、香精之清潔劑,避免皮脂流失而使皮膚乾燥,可選用天然植物成份(如超濃縮葵花子油)之清潔嫩膚產品,以維護肌膚脂質。 3. 用溫水盥洗,避免酸鹼值高的清潔劑與洗衣劑,並應洗淨無殘留,以免刺激皮膚 4. 沐浴後及乾冷時可塗抹適量無刺激(藥性、香精、防腐劑)的潤膚劑 5. 遠離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激物質或氣味 6. 穿著棉質衣物,避免穿著易造成刺激的羊毛、尼龍材質。 7. 被子的選擇可選用蠶絲或化學材質,勿使用毛毯,易纏有塵螨。 8. 避免衣物粗糙、過緊而造成摩擦刺激加重病情 9. 高溫時保持...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氣喘格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健康保險局北區分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何美瑾(2010). 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皮膚專家健康網[永久失效連結]
  4. 異位性皮膚炎是指因遺傳導致皮膚異常因而病變會反覆發作且搔癢難當即異常敏感癢也是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特徵同時易伴隨其它過敏性體質目前發病機制仍然未解。 初次發作多於嬰幼兒時期,總病患大約占總嬰幼兒3%~5%,約30%的病患於1歲~5歲時發病,約有20% 氣喘 病童會同時有此病症,更約有50%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合併帶有氣喘、 過敏性鼻炎 的問題,此類病患通稱 異位性體質 ,症狀可持續數年到十數年不等。 但通常在病情獲得控制下,隨著年紀的增長有半數以上的病人慢慢好轉而痊癒。 判斷 [ 編輯] 臨床學上診斷判定異位性皮膚炎的條件,須符合下列條件三項或以上: 皮膚搔癢. 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同時病灶符合位置 [註 1]

  5. ICD - 9-CM. 702、 709.8、 702.8. [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恙蟎蟲 叮咬人皮膚,出現特徵性的傷口. 皮膚病 (skin condition;cutaneous condition)在 醫學 上是有關 皮膚 疾病。. 要特別強調是它和 皮膚炎 區別,是皮膚炎症(兩者有相互關係,但其意思不一樣 ...

  6. 丘疹鱗屑角化皮膚病 (1個頁面) 先 先天性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1個分類, 3個頁面) 先天性遗传多毛症患者 ... 由物理因素造成的皮膚病 (1個分類, 9個頁面) 症 症狀和體徵:皮膚和皮下組織 (5個頁面) 皮 皮炎 (4個頁面) 皮肤肿瘤 ...

  7. 脂漏性皮膚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 [1] 又稱 脂溢性皮膚炎是一種發生於 皮脂溢出部位 的慢性復發性 皮炎 ;常見黃紅色斑片伴有油膩性鱗屑和結痂及不同程度的 瘙癢脂漏性皮膚炎主要影響的部位有會陰尤其是鼻翼兩側皮膚皺褶區亦可全身泛發 [2] 。 發生於頭面部者,古稱「面游風」。 流行病學 [ 編輯] 有兩個好發年齡段,一個是2周齡到1周歲,一個是青春期到成年期。 症狀明顯的患者僅佔1~3%,多在30~40歲發生。 男性多於女性 [3] 。 HIV感染者 的患病率更高,而且症狀更重。 在HIV感染的早期,脂漏性皮膚炎的患病率估計在35%左右,而到了 愛滋病期 ,患病率則激增到85%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