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2日 · –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不上不下】打不出噴嚏可以怎麼辦? 4招令你順利成功打出噴嚏。 編輯 : Peggy @ Medical Inspire. Sep 2, 2019. 23,055. 每當換季時,天氣驟變會讓很多人開始過敏打噴嚏,讓有過敏體質的人相當困擾,大家都知道打噴嚏是人類的一種自然生理反應,但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有時鼻子感到非常痕癢,但就是偏偏打不出噴嚏,又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 Photo from Google. 為何我們會打噴嚏?

  2. 2018年8月31日 · Aug 31, 2018. 15,801. 飛蚊症是眼科門診相當常見的症狀病患常常會描述在眼前不時看到黑點線條圈圈絲狀或蜘蛛網狀物等的物體飄浮但伸手卻抓不到在光線明亮特別是白色背景的環境下會比較明顯暗處就比較看不到雖然大多不影響視力但有時仍相當惱人。 這類眼前看到飄浮物體,被泛稱為飛蚊症。 飛蚊症是眼睛的哪個部份出問題? 佔了眼球約 80% 的體積, 如同膠水/啫哩般的透明物質, 稱之為玻璃體 (Vitreous)。 這透明物質有 99% 是水, 餘下的是collagen膠原和其他蛋白質。 所謂飛蚊症即是在這個眼球內部的透明膠體內產生了混濁物,當光線進入眼睛時,就會讓這些四處移動的混濁物也一併在你的視網膜上投下影子(相當於相機的底片),也就是飛蚊症患者所看到的飄浮物。

    • 甚麼是舌癌?
    • 舌癌的常見症狀
    • 治療會影響到日常進食嗎?
    • 市民可以如何預防患上舌癌?

    很多時候,唯有取組織進行活檢化驗醫生才能確定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不過一般而言,一般人其實很難分辨自己究竟是生痱滋還是初期舌癌,若舌頭在出現腫塊或者潰瘍後三至四星期仍沒有復原,就應盡快求醫檢查。由於舌頭供血充足,腫瘤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生長。所以一旦延誤了治療初期舌癌的最佳時機,就會有機會令癌細胞惡化和擴散。 舌癌可分為三個階段,三個不同階段的患者,所需要的治療也不一樣。初期(第一至第二期癌症患者)腫瘤只停留在舌頭或口腔內;到了後期(第三期癌症患者)癌細胞大多數已擴散到頸部淋巴組織,因為需要在進行手術治療時一併切除。患者很大機會需要在手術後再接受電療、化療或其他後續治療。而一旦到了末期(第四期癌症患者),癌細胞很可能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或器官。

    舌頭腫脹
    舌頭潰瘍
    舌頭上出現像痱滋般的紅白色瘡點,且難以痊癒
    舌頭出血,原因不明但不是由於咬舌或其他傷害引起

    對於初期的舌癌病人,醫生會建議絕大部份患者盡快進行手術治療。因為如果腫瘤體積較小亦未曾擴散,患者在術後的康復時間相對會比較短,以及能夠保存大部份舌頭功能,不會對進食和說話能力有太大影響。但要注意的是,進行手術時,醫生必須在腫瘤的前後左右都預留 1.5 厘米才可以確保徹底切清癌細胞。因此即使是最細小的腫瘤也要至少切除 2-3 厘米的舌頭,所以愈早發現並進行手術,是保存愈大部份舌頭的最關鍵因素。 相比之下,晚期的病人,除了要接受手術外,很多時需要接受其他後續治療。大約有三成的患者因腫瘤直徑 4 厘米以上,他們一般都需要配合電療去清除體內的癌細胞。而且在經過多次的治療後,舌頭能夠保留下來的部份比較少,有些時候需要口腔重建才能保存說話及進食的能力。

    目前並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預防舌癌。但市民可以透過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抽煙不酗酒和保持口腔衛生去減低病發的機會。而市民如果發現自己開始口齒不清、舌頭常常感到麻痹或疼痛,甚至頸部出現不尋常腫脹,則代表癌細胞有機會已經蔓延到淋巴,神經線或肌肉。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號,患者可以提高警覺多加留意。一有懷疑就應及早找專科醫生檢查清楚,避免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Text by 邱騏驄醫生

  3. 2018年11月15日 · 肌膚敏感炎症頻生? 醫生拆解致敏關鍵 2024醫學權威新成分「維他命B12」NMN級細胞修復. 2. 鄭秀文. 濕疹一般常見於手肘、手內側、頸部等,但其實任何地方都可出現濕疹,而Sammi的濕疹就出現在「敏感」地方。 Sammi曾經在TVB節目《娛樂3兄弟》大膽承認自己私處患上濕疹,令她坐立不安,不過多年服用中藥調理和改變飲食習慣後,濕疹得以改善;加上經常做運動,保持心境開朗,病發次數也少了。 Photo from Instagram. 3. 馮盈盈曾披露自己患有濕疹多年~在參選華姐的時候,因為壓力太大令濕疹大爆發,出現輕微濕疹徵狀,臉上長滿粒粒,後來在燈光及化妝品的幫助下,才能掩蓋起皮膚的異樣。 而她對付濕疹的方法是「不作理會」,只要不經常留意著和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慢慢就會變好。

  4.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老人口腔健康|香港9成長者有蛀牙!. 港大牙科推長者牙科保健外展服務,助改善老人口腔健康. 抗癌鬥士|樂觀抗癌、文頌男29歲生日盼康復!. 曾叛逆及迷失,所以希望在剩下時間好好活下去:希望能夠早日康復,和母親一起去旅行.

  5. 2022年5月13日 · May 13, 2022. 143,619. 發燒 │ 長久以來,正常 體溫 的定義一直承襲翁德利希(Wunderlich)於1869年測得的攝氏37度。 然而,隨著生物醫學的進步,這個定義也受到挑戰,陸續有學者提出人類的正常體溫具24小時晝夜變異。 同時大家總認為發燒是件壞事,一旦發燒不退就會大為慌張。 事實上發燒可以有害,亦可以有用,不能一慨而論。 近年醫學界對於發燒的研究,才發現我們對於發燒居然有那麼多錯誤觀念。 撰文: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 matteofusco@unsplash 、 bermixstudio@unsplash 、 weenail@unsplash │ 資料來源: 衛生署 、 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6. 2021年4月5日 · 【隱形運動】急步行可屬中等強度運動 平均每日行20至30分鐘對健康已有莫大好處 –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編輯 : Amanda @ Medical Inspire. Apr 5, 2021. 14,907. 上班族工作好繁忙,慨嘆無時間做運動強身健體,不需要場地與設備的步行運動是一個好選擇。 衞生防護中心指出,步行是最簡單及最安全的運動,如達到急步行速度,即一分鐘內行100米距離,更屬中等強度體能活動,每星期做150分鐘,平均每日行20至30分鐘,對健康已有莫大好處。 很多人喜歡做「假日運動戰士」,原來拉均一星期計算,運動量其實未必足夠,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急步行,就能拉上補下做夠目標,但要留意每次急步行起碼要行夠10分鐘。 Photo from Google.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