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香港房屋問題 ,是指 香港 住房各方面的問題香港的房屋供應短缺住屋開支高企以及部分家庭居於不適切居所等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 [1] 被指「住得貴、住得細、住得擠」。 [2] [3] 該問題令社會怨氣矛盾日漸加劇。 [4] 原因. 租金難以負擔. 香港一直被評為居住成本最高的城市。 由於 香港地產業 活躍,房地產市場過去普遍呈現上漲趨勢。 2022年,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調查顯示,香港連續第12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負擔能力進一步惡化。 樓價對入息比率由上一份報告的20.7,升至23.2,換言之港人須要不吃不喝23.2年才能置業,遠遠拋離第二位的澳洲 悉尼 的15.3,以及第三位的加拿大溫哥華的13.3。 該數據反映房屋負擔能力持續下跌。 [5]

  3. 團結香港基金近日就發表最新一份土地與房屋政策倡議報告報告題為土地規劃的不足住得細丶造得少丶估得低剖析了香港土地發展的三大困局如何使港人的居住環境變得惡劣及窒礙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 困局一,住得細: 儘管現時樓價越升越高,但單位卻越縮越小。 如今香港人的平均居住面積為170平方呎,比深圳的300平方呎丶新加坡的270平方呎丶東京的210平方呎還小,實在情何以堪。 表1為近年新落成私人住宅的平均單位面積。 撇開2009年來看,過去7 年新落成單位的平均面積越來越細,而且我們預計此趨勢將在未來5年持續。 具體來說,2018 至2022 年落成的私人住宅的平均單位面積預計為681 平方呎,比前10 年的833 平方呎小18%。 故此,港人的生活質素勢將繼續下降。 表1.

  4. 概況. 過去十多年,房屋供應短缺住屋開支高企,以及部分家庭居於不適切居所等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 根據最新於2021年進行的人口普查,本港人均居住面積僅16平方米,數字落後於其他亞洲城市如新加坡(33 平方米)、 南韓首爾(31 平方米) 和日本東京(20 平方米)。 縱使房屋落成量在近5年已有所回穩,但本港房屋階梯的各個環節仍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 詳情請參閱附錄): 房屋落成量: 政府在2010年代加大力度造地建屋,房屋落成量在過去5 年(2017 年至2021 年) 顯著增加至共17.39 萬個單位,年均落成量高於之前10 年約36% 。

  5. 香港房屋問題 ,是指 香港 住房各方面的問題。 香港的房屋供應短缺、住屋開支高企,以及部分家庭居於不適切居所等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 [1] 被指「住得貴、住得細、住得擠」。 [2] [3] 該問題令社會怨氣矛盾日漸加劇。 [4] 原因 [ 編輯] 租金難以負擔 [ 編輯] 香港一直被評為居住成本最高的城市。 由於 香港地產業 活躍,房地產市場過去普遍呈現上漲趨勢。 2022年,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調查顯示,香港連續第12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負擔能力進一步惡化。 樓價對入息比率由上一份報告的20.7,升至23.2,換言之港人須要不吃不喝23.2年才能置業,遠遠拋離第二位的澳洲 悉尼 的15.3,以及第三位的加拿大溫哥華的13.3。

  6. 2022年10月22日 · 2022年10月22日.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撰文介紹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 她表示,政府會透過興建「簡約公屋」、大幅增加公屋供應、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等,盡快讓住在劏房或居住環境不理想的市民搬到適切居所。 當局並會再度推出首置項目及繼續提供資助出售房屋以實現市民的置業願望她希望市民看到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信心決心和努力以下是房屋局局長何永賢10月22日在網誌發表的 文章 : 覓地建屋是本屆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能為市民提供更理想的居住環境是我們共同的願景。 過去數月我們整個房屋局、房屋署團隊,花了極多心機合力構思一套房屋策略,希望能夠盡快讓現時住在劏房或不理想居住環境的市民搬到適切居所,並為住在公屋的居民帶來更大的幸福感。

  7. 2021年7月17日 · 別忘記一個事情香港的樓價還要冠絕全球有國際機構的全球城市樓價負擔能力報告指出香港連續11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的房地產市場第一名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高達20.7位倍即相當於香港人要不吃不喝20.7年才能買到一個住宅單位在此情況下莫道是劏房戶籠屋戶基本上一般香港人都是住不好住得貴」。 那麼劏房戶又是甚麼狀況呢? 根據今年三月發表的「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報告,估計有超過22萬人居住於劏房,大約63%的劏房戶住於面積少於13平方米的劏房,人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為6.6平方米;6.6平方米,大約等於71平方呎,曾有研究過房屋問題的好友指出,狹窄的居住環境不但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學習、活動以至伸展都可能會有影響。

  8. 2022年7月27日 · 回顧過去房屋短缺一直是香港的民生頭號難題儘管多屆政府均將土地房屋問題定爲施政的重中之重」,但由於過去拓展新市鎮的步伐停頓加上發展熟地需時因此都只能依賴改變土地規劃用途等方法暫時止咳」。 縱使未來充滿挑戰,同時也透露曙光。 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等大型發展計劃將會是未來的「供應糧倉」,但何時才能實現,將取決於各新發展區的建設進度。 因此,未來五年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只要緊握發展變革的契機積極行動,定能解決土地房屋這個老大難問題。 私人住宅:短期暫見曙光,長遠仍存變數. 私人住宅方面,由於過去積極改劃土地的努力初見成效,以及有更多私人發展項目完成地契修訂/換地程序,預計未來五年(2022至2026年)的年均落成量將重回約17,300個單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