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香港鬥魚是本港唯一一種以香港命名的淡水魚

      • 兩者的背鰭、臀鰭和尾鰭末端均呈長絲狀,使他們在河溪中暢泳時翩翩 起 舞。 香港鬥魚是本港唯一一種以香港命名的淡水魚
      bih.gov.hk/tc/fast-facts/species-named-after-hong-kong/index-id-22.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6月24日 · 香港鬥魚曾被誤認為黑歧尾鬥魚其後才獲確認屬新品種現時是本港唯一以香港命名的淡水魚類。 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 「B仔自然教室facebook 指出香港鬥魚被譽為香港淡水魚之寶」,市民於郊外時應盡量保持河溪乾淨以免破壞牠們的棲息地。 香港鬥魚小資料: 科名: 絲足鱸科. 學名: Macropodus hongkongensis. 特徵: .身體橢圓形,兩側扁平,背鰭和臀鰭修長. .雄魚的尾鰭分叉形. .軀幹一般全黑或灰色;每逢繁殖季節,雄魚會轉為深黑色,背鰭、臀鰭和尾鰭邊緣呈藍白色. 本地出沒地點: 新界北區、大埔和西貢. 熱門HOTPICK:bit.ly/39v7Jnh. 相關字詞﹕ 香港鬥魚 鬥魚 淡水魚 熱門HOTPICK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

  3. 香港鬥魚 ( 學名 : Macropodus hongkongensis ,“或俗稱:冷飯皮”), 鬥魚科 魚類,一度被認為只分佈在 香港 東北部 (曾有發現分佈於 大嶼山 ),但現時已證實亦分佈於 廣東 和 福建 。 模式標本產地是 沙羅洞 ,多棲息於在低地淡水 濕地 和流速緩慢的河溪。 模式標本及對模式標本現藏於 德國 柏林 洪堡大學 自然博物館。 曾被誤認為產於 越南 的 黑叉尾鬥魚 (誤認學名為 Macropodus concolor ),在1999年於香港發現時以為是一個舊有物種的產區增加記錄,其後於2002年確認為未曾被發表科學描述的世界新種,由於首先發現於香港境內,因此描述者以此為種名作紀念。

  4. 香港鬥魚 ( 學名 : Macropodus hongkongensis ,「或俗稱:冷飯皮」), 鬥魚科 魚類,一度被認為只分佈在 香港 東北部 (曾有發現分佈於 大嶼山 ),但現時已證實亦分佈於 廣東 和 福建 。 模式標本產地是 沙羅洞 ,多棲息於在低地淡水 濕地 和流速緩慢的河溪。 模式標本及對模式標本現藏於 德國 柏林 洪堡大學 自然博物館。 曾被誤認為產於 越南 的 黑叉尾鬥魚 (誤認學名為 Macropodus concolor ),在1999年於香港發現時以為是一個舊有物種的產區增加記錄,其後於2002年確認為未曾被發表科學描述的世界新種,由於首先發現於香港境內,因此描述者以此為種名作紀念。

  5. www.afcd.gov.hk › tc_chi › conservation香港物種 - AFCD

    • 緒言
    • 淡水魚的組成
    • 淡水魚的主要生境
    • 需特別保育的淡水魚類
    • 保育措施
    • 觀察淡水魚類的要點及守則
    • 參考資料

    香港位處北熱帶區域的邊陲,地形以山岡和河谷為主,平坦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沖積平原及沿岸地帶。山巒起伏的香港共有數百條溪澗,這些水道沿急陡的壑谷貫流,溪流的源頭位於高嶺,上游水流湍急,沿著山間巖溝逶迤而下,逐漸減緩。本港雖然溪流繁多,幾乎每區也有大溪小澗,但河流則寥寥可數,僅有幾條較長的曲折河流,而且大部分位於新界北部及西北部的沖積平原。 香港的大小溪流包含著不同的淡水生境,包括高地山溪、低地河溪、河口、沼澤等等,均適合淡水魚棲息。不論是水流湍急的山溪或潺湲的低谷河流和河口水域,都有牠們的蹤影,此外水塘、漁塘和農耕濕地等人工生境亦有淡水魚生長。本港淡水魚品種亦十分豐富,有記錄的淡水魚達193種,當中以鯉科、鰕虎魚科、鰍科和麗魚科為主,牠們的群落大都可以在郊野公園或受保護地區內找到。 甚麼是淡水魚 ...

    按此下載《香港淡水魚名錄》。 初級淡水魚 初級淡水魚是指整個生活史均在淡水環境中度過的魚類。本港記錄有19科71種初級淡水魚品種,佔全港淡水魚的百分之三十七。牠們主要屬於鯉科、爬鰍科、鱂科和鱧科,常見例子包括異鱲、擬平鰍、食蚊魚和斑鱧。 鹹淡水魚類 鹹淡水魚類通常生活於河口地區。本港有記錄的淡水魚約四分之一為鹹淡水魚類,共47種。主要的組成為鰕虎魚科和塘鱧科的魚類。例子包括深鰕虎魚和尖頭塘鱧。 海洋游移魚類 海洋游移魚類在海岸或海洋產卵及度過大部分時間,只會偶爾游進河溪。本港有記錄的海洋游移性魚類共有60種,佔本地淡水魚約百分之三十一。紫紅笛鯛、眶棘雙邊魚、細鱗鯻和長鰭籃子魚是常見海洋游移魚類的例子。 洄游性魚類 洄游性魚類(包括溯河洄游、降海洄游及兩側洄游品種)則遷棲於河溪與海洋之間,洄游...

    本港的淡水魚主要分布於高地山溪、低地河溪、河口和水塘。不同淡水生境的生態特性不盡相同,而每種淡水魚棲居的地域亦各有不同。 高地山溪 香港的山溪數目十分之多,源頭位於陡峭丘壑,沿流有湍瀨及瀑布,偶爾有深潭,大部分都位於郊野公園之內。高地山溪的淡水魚品種雖然不算豐富,但也可找到不少原生的魚類,好像擬平鰍、麥氏擬腹吸鰍、橫紋南鰍和溪吻鰕虎魚,而且數目眾多。有些品種為了適應湍急的水流,演化出吸盤狀的腹鰭,以防止被急流沖走。 低地河溪 本港低地河溪的堤岸較少被濱水植物遮蔽,水質一般較混濁,底層物質漸漸從石及沙石變為沙和泥。常見的品種有異鱲、條紋四鬚䰾、子陵吻鰕虎魚、鬍鯰和斑鱧。 蓮麻坑是其中一條被確認為具高生態價值的低地河溪,主要由於這裡的初級淡水魚品種繁多。有記錄的淡水魚共25種,其中16種是原生的...

    (i)北江光唇魚 北江光唇魚屬鯉科魚類,辨認特徵是黃色的身上長有五至六條黑色直條紋。此魚見於水流湍急的沙石床河溪,在新界中部、大嶼山和港島數條溪澗有記錄。由於牠的分布地點少,因此被視為稀有品種。 (ii)香港鬥魚 香港鬥魚曾被誤認為黑歧尾鬥魚(Macropodus concolor),是本港唯一以香港命名的初級淡水魚。香港鬥魚的軀幹一般全黑至灰色,身體橢圓形,兩側扁平。幼魚棲息於水流緩慢的沼澤,成魚可在河溪和沼澤找到。香港鬥魚主要分布於本港的東北地區。 (iii)弓背青鱂 弓背青鱂是初級淡水魚,屬怪頜鱂科/青鱂科。牠的背鰭短小,位於身體後端近尾鰭位置。弓背青鱂主要棲息於水稻田,故又稱米魚(拉丁學名中Oryzias是稻米之意),牠亦見於池塘、水塘和湲流溪澗。弓背青鱂在本港的的分布包括新界東北及...

    要保育本地淡水魚類,應需先保護牠們現有的淡水生境,避免河溪受到污染或遭到不必要的破壞,當中尤以具高保育價值的天然淡水生境為要。我們透過實施不同的法例,包括《水務設施條例》(第102章)、《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漁業保護條例》(第171章)、《郊野公園條例》(第208章)、《廢物處置條例》(第354章)、《水污染管制條例》(第358章)和《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第499章),藉以保護這些淡水生境。 漁農自然護理署正在本港進行詳細的魚類普查,並監察那些具保育價值的淡水魚類的主要分布地點。漁護署也曾為一些需要保育的品種,例如斯氏波魚、弓背青鱂和高體鰟鮍等品種進行繁殖計劃,把繁殖出來的幼魚投放在適當及安全的地點,例如郊野公園內,並定時監察,以保護牠們的群落。這些計劃已經成功為數個重要物種在不...

    避免獨自在野外進行觀察,時刻密切留意天氣情況,如遇雷暴或暴雨,應即時取消所有觀察活動。
    穿著合適的衣服、鞋及帽子,例如長袖襯衫和防水鞋,如有需要可塗上驅蟲劑。
    可攜帶淡水魚圖鑑,以便鑑定品種。
    切勿進入深潭或涉渡水流湍急的溪澗。

    Chong, D.H. and Dudgeon, D. (1992). Hong Kong Stream Fishes: An Annotated Checklist with Remarks on Conservation Status. In Hodgkiss, I.J. (ed.). Memoirs of the Hong Kong Natural History Society.Hong Kong: The Hong Kong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No. 19. pp.79-112. Eschmeyer, W.N. (1998). Catalog of Fishes, Volume I, II & III. Special Publication No....

  6. 全球有9種鬥魚2002年被命名的香港鬥魚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是香港特有物種亦是唯一以香港命名的淡水魚。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表示,香港鬥魚屬攀鱸目(Anabantiformes)的絲足鱸科,冀大家由「攀」字認識鬥魚,「拉丁語anabas-意指『向上』,因攀鱸目的代表種Anabas testudineus由水邊攀爬上陸地而得名」。 定時上水吸氣 「戰鬥格」獨居魚. 經多年演變,鬥魚雖不能在地面攀爬,但仍能熬過低氧環境如濕地、沼澤,甚至接近乾涸的河牀,鬥志過人。

  7. 2022年2月23日 · 香港斗鱼是本港唯一一种以香港命名的淡水鱼。 曾一度被认为是黑岐尾斗鱼,后来于 2002 年经研究人员仔细观察来自沙螺洞的样本后,才被确认为科学新种。 除了香港外,香港斗鱼在广东和福建也有分布。 香港斗鱼栖息在一些缓慢的淡水溪流和沼泽中,喜欢以植物和其根部作为居所。 它的鳃部有辅助性呼吸器官,帮助在缺氧的水中呼吸。 具有地域性的香港斗鱼会张开鱼鳍来警示入侵者,有时更会为「霸地盘」而大打出手。 雄性会吐泡筑巢,在交配后把受精卵放在气泡中照顾,守护气泡巢直至小斗鱼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