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6日 · 鬼故事是中國敘事文學的重要類型,可追溯至先秦 (參看李學勤〈放馬灘簡中的志怪故事〉),最著名的作品無疑是清初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主要以第三人稱敘述角度,講述虛構、想像的狐仙和女鬼故事,近500個,描寫細緻,情節曲折,戲劇性強;隨手舉例,深受流行文化歡迎的寧采臣與聶小倩淒美人戀故事,以及充滿多元解讀空間的畫皮悲劇,即其中一二。 但紀昀認為,鬼故事本身有荒誕不經的原罪,因此更應力求平實,講究採錄時的資料來源,宜以作者第一人稱身分敘述,言必有據,避免變得太過離奇古怪,而且重視故事的社會道德教化功能,回歸儒家的借事說理傳統;寫《閱微草堂筆記》,亦為示範有別於《聊齋誌異》的狐敘事。 《聊齋》和《閱微》,是這兩大傳統的高峰,不過,作為中國的鬼故事,它們有共通的深層主題:人比可怕。

  2. 坐至二鼓[3],瓦墜于梁。介罵曰:「若耶?須擇吾屋上所無者而擲焉,吾方畏汝!」果墜一磨石[4]。介又罵曰:「若厲鬼耶?須能碎吾之几[5],吾方畏汝!」則墜一巨石,碎几之半。介大,罵曰:「狗奴!敢碎吾之首,吾方服汝!

  3. 2014年10月17日 · 【明報專訊】舊時女性地位低、命運慘,時有上吊自尋短見者,故清代小說中的惡鬼以吊死鬼為多,吊死鬼又多以女性形象出現。 小說中鬥殺吊死鬼的情節,不離吊死鬼設圈套找替代,先以美色美景、花言巧語誘人上鈎;圈套不成,才會露出披髮吐舌的本相,與人相鬥。 鈞宰《金壺七墨》這一篇〈殺〉也是如此。 〈殺〉《金壺七墨》 秋七月,將入都門 (1),遇賊於邳睢 (2)而止。 夜闌將臥,同庽 (3)葉于戎者,奔而歸,曰:「憊哉,今夜殺一矣! 蓋庽之東有古廟,葉以赴飲遲歸,過廟前,月影朦朧,見一婦人,向門而拜,又結帶為環,繫於柱上。 躡足窺之,則環中樓臺粉黛 (4),五色爛然 (5)。 婦人若卻若前,忽哭忽笑。 又一美少年自內招之。 葉恍然悟為縊,急拔刀刺入環中。 環帶遽收,劃然 (6)中斷,而婦人仆矣。

  4. 2020年6月5日 · (資料圖片) 《香港.人》 【明報專訊】 (第1段)那個晚上,我家的燈火份外通明,只因為大哥會把女朋友帶回來吃飯。 (第2段)那房子在深水埗唐樓,先天沒有很大的私隱,不止板間房容易傳聲,在走廊、廚房說話,話音都易於外揚。 廚房之外是後門,後門常開,隔籬鄰舍可以穿梭往來,互通有無。 更何況,母親事前聲張其事,大大的嗓門沒有遮攔,於是同屋的師奶,鄰舍的老婆婆,都藉故在某一個角落等候,只等候門鈴一響,全屋的眼神就會立刻聚焦。 (第3段)那女子很年輕,只得十八歲,濃眉大眼,天生鬈髮,穿了一件深藍色的學生褸。 她已經在社會工作好幾年了,與大哥是工廠同事,竟然在初見未來翁姑的場合,不施鉛黛,反而用最不講究剪裁,最不起眼的學生褸來出現,那份樸素,叫人訝異。 然而,樸素始終是美德,低調更讓人接受。

  5. 2021年12月3日 · 擁有10多年潛水牌的德斌稱,首次隨余曉彤等人潛落水底清理網,不小心被網纏 身險生意外,他說:「當時真的有點驚,但愈掙扎愈纏得緊,唯有放鬆等隊友來救,慶幸有驚無險。

  6. 2016年11月23日 · 浸大英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John Wakefield(莊域飛)希望終有一天,沒有香港人會再問他為何學粵語,因為他認為移民就得學習當地語言。 【明報專訊】即使土生土長,你也未必對粵語中的俗語、歇後語有很深認識。 人稱Ben sir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上月獲浸會大學學生會邀請,就「幽默捍衛廣東話」一題演講,為有初中學生未曾聽過「我食鹽多過你食米」感到奇怪。 以下幾個俗語、歇後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玩一玩. 【樹大有枯枝】 就讀中三的邱同學未曾聽聞這些用語,經提示「樹大有枯枝」與群體有關,便想到這可能是指社群之中總有些不合作者。 【太公分豬肉】 來自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的鄔幸儀從「太公分豬肉」想起掃墓後,家人會把乳豬分發食用,同校的梁嘉善即想到這是指「人人有得食」。

  7. 中六時一心考進大學音樂系的顯恩,一直將浸大和中大音樂系放在大學志願首兩位,然而2016年文憑試放榜後,她考得最佳5科30分,親戚好友紛紛祝賀,同時着顯恩不要「浪費分數」讀音樂,讓顯恩猶豫,「他們覺得音樂在香港搵食艱難,出來工作看到讀音樂的朋友好辛苦,覺得我既然有這個分數,就應該選好一點的科目,讓之後生活安逸些」。 自言難接受不穩定性的顯恩,最終改選港大政治學與法學,是考慮到該科是雙學位,出路好,就算當公務員也是穩定工作。 考獲5科30分 親戚勸「勿浪費」 然而到了開學日,顯恩卻反問自己,「為何不是在讀音樂? 不斷質疑自己,重新反思當時這樣想 (追求安穩),是不好的價值觀,十分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