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將少量能夠生成二氧化碳的酵母加入麵粉和水中混合

      Image courtesy of freepik.es

      圖片: freepik.es

      • 做麵包,簡單來說,就是將少量能夠生成二氧化碳的酵母加入麵粉和水中混合。 麵包師的雙手創造了一種結構,將酵母釋放氣體的能力與緊實而富有彈性的麵糰充分融合在一起。 之後,便可利用高溫將這種結構定型——於是,一個個新鮮出爐的麵包便呈現在我們面前,令人垂涎欲滴。
      www.bbc.com/ukchina/trad/vert_fut/2016/01/160113_vert_fut_the-living-thing-you-eat-every-day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9月28日 · 這篇文章從麵團的必要材料介紹:麵粉、酵母、鹽、水,到常見的麵團材料、添加物、口味變化,一路到麵包製作每一個程序的功能與注意事項都一一說明,從我這幾年的自己做麵包的經驗來出發點,帶你快速上手如何自己在家裡做出健康美味的麵包。

  3. 2020年2月3日 · 中種法裡最輕鬆簡單,首先將材料中70%麵粉加上酵母和水揉成團,接著在室溫發酵;完成後,再將主麵團材料加入中種麵團中揉勻,揉好麵糰在室溫鬆弛約30分鐘,最後再將麵團排氣整形、二次發酵即可烘烤。 (2) 冷藏中種法(隔夜中種法):

  4. 2020年5月22日 · 用最天然的食材,最基本的小技巧和步驟, 慢慢地就會發現做麵包真的好好玩、好有成就感! 而且每次端出香噴噴軟綿綿的麵包時~孩子們還會像崇拜明星一樣望著妳!!! 現在就來跟大家用我自己的角度與經驗, 分享最基本的麵包新手入門小知識~ 對於新手捧友,希望可以增加妳們的信心以及動力喔!!! [麵包製作流程,好複雜?] 舉例基本小圓餐包的流程,如下: 先秤量好食材. 揉和麵糰> 先將所有乾料以及液體類混合拌勻,成糰之後加入軟化奶油。 揉至擴展階段後再揉至完全擴展階段 (裂口平滑、有薄膜),最佳終溫為24~27度。 (溫度的部分一開始真的不用太介意, 我有時候終溫高做出來的麵包也是好吃的阿,後來做麵包就都不管終溫了~) 第一次發酵>蓋上濕布或保鮮膜、發酵成二倍大,手指插入麵糰不回彈。

    • 麵包的操作步驟是什麼?1
    • 麵包的操作步驟是什麼?2
    • 麵包的操作步驟是什麼?3
    • 麵包的操作步驟是什麼?4
    • 麵包的操作步驟是什麼?5
  5.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製作麵包前可以先知道的8件事,不論你是初學者做麵包,還是想要了解基本麵包知識或者只是想在家裡做麵包,都可以一起學習,這是我平時在進修麵包時撰寫的筆記,提供大家做麵包的祕訣, 並且不藏私的與大家交流,那麼一起來學習吧 ...

  6. 2018年2月25日 · 麵包烘焙操作步驟: 1.材料稱重: 根據每款麵包配方不同,將麵包中的所有材料準確的稱量,稱重調味品或其他用量很少的原料時,尤其是鹽,必須特別注意,因為鹽會影響酵母發酵速度。 2.攪拌麵團: 混合攪拌材料時,先以慢速攪拌均勻,再將所有材料均勻的分部於麵團中,形成麵團狀。 然後用快速攪拌至麵團光滑有麵筋,注意攪拌麵團時,不能過度或者麵筋不足時,都會影響麵包的質地和質量,口感以及外觀。 正確攪拌麵團,應該麵團表面柔軟光滑,還要麵團的彈性和很好麵筋,一般的攪拌機,攪拌甜麵團和吐司麵團等等,應該時間在8-12分鐘上下,攪拌製作硬質麵包,比如歐式,法式,德式等等,攪拌時間一般在12-16分鐘上下。 攪拌的麵團最佳溫度在22℃-28℃之間。

  7. 2022年5月10日 · 今天主要介紹烘焙新手做麵包時會需要用到的10個基本工具,也都是我使用過覺得方便好用的,如果你正要開始自製麵包,在看完這篇文章後你也會更清楚為什麼需要這些工具(像是刮板、溫度槍、桿麵棍、計時器還有電子秤等)的輔助來做出好吃的麵包~

  8. 2019年7月15日 · 製作麵包從麵糰攪拌至出爐,通常需經三次發酵,基礎發酵、中間發酵、最後發酵。 ① 基礎發酵(又稱第一次發酵) 主要功能是使麵筋熟成鬆弛,發揮最佳延展性。 簡易判斷是否發酵完成,可用乾手指沾上乾麵粉,輕壓入麵糰中,壓入的孔洞不會回彈(圖7),表示已發酵完成。 ② 中間發酵(又稱第二次發酵) 麵糰經過滾圓過程後產生麵筋韌性,需經短時間的鬆弛發酵,才能再進行下一步驟的整型,此過程稱為中間發酵。 整型時麵糰如有「縮」的情形發生,則表示麵糰鬆弛不夠。 ③ 最後發酵(又稱第三次發酵) 讓整型完的麵糰重新發酵,鬆弛麵筋,使麵糰體積迅速充滿氣體而膨脹,這是麵包製作過程中最後一次發酵。 認識基礎發酵(種法) 中種法簡單的說,就是利用二次發酵,先攪拌中種麵糰材料,讓它發酵後,再與其餘麵糰材料攪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