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鼬獾 (學名: Melogale moschata ),是 鼬獾屬 四種動物的一種,俗名:撥田豬、小豚貓、田螺狗、鰗鰍貓 [2] , 台語 稱「臭羶猫」( 台羅 :tshàu-hiàn [3] -bâ [4] [5] )。 外型特徵. 頭體長35~40公分,尾長14~20公分,體重1~1.75公斤。 臉部呈黑褐色,由頭頂經後頸至背中央有一白色縱帶,額頭至眼睛周圍有明顯的白毛,神似國劇人物之化妝臉譜,故有「花臉貍」之稱。 吻端突出似豬鼻,又有「小豚貓」之稱。 全身披深灰褐色粗毛,身體瘦長,四肢細短呈污灰色,爪尖銳而長,尾部具白色長毛,略為蓬鬆。 鼠蹊部有味道濃厚之臭腺,故又有「臭貍」之稱。 齒式:門齒3/3,犬齒1/1,前臼齒4/4,臼齒1/2;總齒數= 38。 [6] 生態習性.

  2. 鼬獾 (學名: Melogale moschata ),是 鼬獾屬 四種動物的一種,俗名:撥田豬、小豚貓、田螺狗、鰗鰍貓 [2] , 台語 稱「臭羶猫」( 台羅 :tshàu-hiàn [3] -bâ [4] [5] )。 外型特徵 [ 編輯] 頭體長35~40公分,尾長14~20公分,體重1~1.75公斤。 臉部呈黑褐色,由頭頂經後頸至背中央有一白色縱帶,額頭至眼睛周圍有明顯的白毛,神似國劇人物之化妝臉譜,故有「花臉貍」之稱。 吻端突出似豬鼻,又有「小豚貓」之稱。 全身披深灰褐色粗毛,身體瘦長,四肢細短呈污灰色,爪尖銳而長,尾部具白色長毛,略為蓬鬆。 鼠蹊部有味道濃厚之臭腺,故又有「臭貍」之稱。 齒式:門齒3/3,犬齒1/1,前臼齒4/4,臼齒1/2;總齒數= 38。 [6]

  3. 鼬獾,是食肉目鼬科 [6]鼬獾属 [7]哺乳动物。 [6]鼬獾体躯粗短,鼻端尖,耳小,呈圆形;四肢短,前爪比后爪长两倍;头、嘴和四肢外侧呈鼠灰色,下颔、腹和四肢内侧呈浅黄或灰白色,尾尖及尾腹面为白色;全身绒毛呈白色或浅灰色,两眼和两耳间有方形白斑,从头顶向后至脊背有白色纵纹,全身被毛较粗,冬季被毛变灰色。 [7]因身体既像鼬,又似獾得名。 [6] 鼬獾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中部、台湾,在缅甸北部、印度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也有分布。 [8]大多栖息在土丘上、草丛中、树林里,居住在天然的石缝中、土洞里。 昼伏夜出,经常活动在山谷中、小河边。 食性杂,以植物的根茎、果实和鼠类、小杂鱼、蚯蚓和各种昆虫为食。 鼬獾的生活力较强,性情温驯,行动迟缓,但会爬树。 [7]3月发情交配,5月产仔,每胎2~4只。

  4. 獾是食肉目鼬科獾属的哺乳动物。 其身体肥大,鼻端尖,耳短,眼小;颈部粗短,四肢粗壮,前后足的趾均具强有力的棕黑色爪,前足的爪比后足的爪长;背部黑棕色与白色混杂;头部毛短,有三条白色纵纹,耳背面及后缘黑棕色,上缘白色;下颌、喉部及身体 ...

  5. 2024年3月7日 · Melogale moschata. ( Gray, 1831) 鼬獾分布区域(蓝色). 鼬獾 (学名: Melogale moschata ),是 鼬獾属 四种动物的一种,俗名:拨田猪、小豚猫、田螺狗、鰗鳅猫 [2] , 台语 称“臭膻猫”( 台罗 :tshàu-hiàn [3] -bâ [4] [5] )。.

  6. 2015年9月25日 · Melogale moschata. 分佈. 平地至海拔約2000公尺的山區。 生態. 鼬獾為夜行性動物,主要以挖食森林底層的蚯蚓及甲蟲幼蟲為食。 白天時常於其領域內的岩縫、土洞 及樹幹基部等隱密性高的位置休息居無定所,但於繁殖期時常可見成對鼬獾行動,且母鼬獾在育幼時有固定巢位的習性。 特徵. 體長33~40公分、尾長13.9~23公分、體重1~1.75公斤。 吻部突出呈粉紅色狀似豬鼻。 全身披著深褐色至灰褐色的粗毛,頭頂至後頸部有白色縱斑。 頭頂至吻部有不連貫白斑、雙眼間的白斑呈H形。 體型纖瘦、四肢細短,前腳爪子長而趾間有半蹼。 尾毛蓬鬆呈灰白色。 下腹部至鼠蹊部有四對乳頭,在肛門周邊有兩個味道濃厚的肛門腺。 補充. 首圖資料照片,台中市政府提供。

  7. 鼬獾(學名: Melogale moschata ),是鼬科鼬獾屬的動物。. 鼬獾頸部粗短,耳殼短圓而直立,眼小,毛色變異較大,體背淡灰褐或黃灰褐色、暗紫灰色到棕褐色不等,腹部蒼白色、黃白色、肉桂色到杏黃色不等。. 鼬獾夜行性,穴居,行動較遲鈍,雜食性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