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9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 雖然沒有指定的形成時間,但大部份於西北 太平洋 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

  2. 2018年12月28日 · 2019太平洋台风季泛指于2019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 虽然没有指定的形成时间,但大部分于西北 太平洋 的热带气旋通常皆会于5月至12月期间形成。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8年12月28日 · 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9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 雖然沒有指定的形成時間,但大部份於西北 太平洋 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

    • 定義
    • 編號
    • 命名
    • 受災地區
    • 統計
    • 列表
    • 外部連結

    不是一年內所有的熱帶氣旋也計算入太平洋風季,太平洋風季只計算形成於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東經100度線以東的熱帶氣旋,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 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這些不符合太平洋風季範圍的熱帶氣旋都可能會被列入: 1. 大西洋颶風季 2. 太平洋颶風季 3. 北印度洋氣旋季 4. 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跨頭半年計,即11月至翌年5月) 5. 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跨頭半年計,即11月至翌年5月) 6. 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跨頭半年計,即11月至翌年5月)

    1945年至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為它們認為發展成熱帶低氣壓的熱帶氣旋給予編號。其編號有正式編號與通用編號兩種:前者由2個英文字母及6位數組成,前兩位為洋域代碼(WP代表西北太平洋),中間兩位代表熱帶氣旋當年在洋域內之形成次序,後四位為當年公元紀年;後者則由兩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前兩位數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英文字母為洋域代碼(W同前述之WP範圍),此編號...
    1951年至今,當日本氣象廳認為一股熱帶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便會給予4位數字的國際編號。前兩位為當年公元紀年最後兩位數,後兩位為該年熱帶風暴的先後次序。
    1978年至今,當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認為一股熱帶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便會給予4位數字的國際編號。前兩位為當年公元紀年最後兩位數,後兩位為該年熱帶風暴的先後次序。
    2019年至今,當臺灣中央氣象局認為有熱帶性低氣壓形成,便會依據先後次序給予編號。此編號每年重新開始。
    1945年至2000年,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為它們認為發展成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命名。採用此命單的官方氣象部門包括:香港天文台(1947年起)、澳門氣象台(1952年起)、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日本氣象廳、臺灣中央氣象局。中港澳氣象單位和臺灣中央氣象局的譯名可能不同。
    1963年至今,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為出現在該部門責任範圍的熱帶氣旋給予當地名稱。
    2000年至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不再為熱帶氣旋命名。此工作交由日本氣象廳負責。中港澳氣象單位和臺灣中央氣象局的譯名可能不同。

    通常,太平洋颱風季所產生的熱帶氣旋,大致可分為三種: 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氣旋,都可能會吹襲菲律賓,然後趨向台灣或中國東南沿岸,如香港、澳門、廣東、福建等,然後登陸中國大陸等內陸地區,如2020年強烈熱帶風暴海高斯。 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氣旋,都可能會吹襲台灣或中國東面沿岸,如福建、廣東等,然後趨向日本,如2021年熱帶風暴彩雲。 在南海產生的熱帶氣旋,大多都可能會吹襲中國南部沿岸、海南島、或越南等,然後登陸中國大陸廣西雲南、寮國等內陸地區,如2021年熱帶風暴小熊。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大氣研究實驗室曾運用1950年至2000年的熱帶氣旋數量來統計平均數目,並計算出1950年至2000年的平均熱帶氣旋數目為31個熱帶氣旋,其中平均27個達熱帶風暴程度,及17個達颱風程度。

    以下是有紀錄以來(1939年、1945年至2018年)的太平洋颱風季的列表。但部分年份未有記錄低影響的熱帶氣旋,即強度未達熱帶風暴。因此,此太平洋颱風季列表中的數目只指風力達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形成的數目。

    太平洋颱風風季列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天文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天文台熱帶氣旋資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19年5月15日開始;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19年6月開始。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 國際換日線 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 颱風 ,並被列入 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 。

  6. 太平洋颱風季 (英語: Pacific Typhoon Season )是指在一年內,於 赤道 以北及 國際換日線 以西的 太平洋 水域,包括 南中國海 ,所產生的 熱帶氣旋 的一段時間。 大部份於西北 太平洋 的 熱帶氣旋 通常都會於 五月 至 十二月 期間形成。 據 香港城市大學 的統計顯示,在 1950年 至 2000年 間,平均每年約有31個 熱帶氣旋 產生,其中27個的風力達 熱帶風暴 程度,其中17個更達 颱風 程度。 太平洋颱風季 不時有 熱帶氣旋 吹襲,因此,它屬於一項 新聞 動態。 | 編輯. 2024年太平洋颱風季. Portal:太平洋颱風季/2024年太平洋颱風季. | 編輯. 維基專題. 太平洋颱風季 是一個較動態的 專題 ,大致可分為季度及風暴條目。

  7. 颱風 (英語: typhoon ,見 名稱由來 )是對發生於西北 太平洋 及 南中國海 地區的較強的 熱帶氣旋 的一種稱呼;相對應地,發生於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稱為「 颶風 」( hurricane ),發生於 孟加拉灣 的稱為「風暴」等 [1] [2] 。. 熱帶氣旋底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