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5-3 建築耐震係數檢討 - 國立臺灣大學
      • 民國86年5月1日修正發布之建築技術規則,將臺灣地區之震區範圍由原三個震區(強震區、中震區及弱震區)分為四個震區(地震一甲區、地震一乙區、地震第二區及地震第三區),地震力之計算增加垂直地震力。 921地震後,88年12月29日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耐震設計規範與解說」(內政部台88內營字第8878473號函)有關「震區水平加速度係數」、「各類地盤水平向正規化加速度反應譜係數與週期之關係」及「垂直地震力」等規定與解說,以及臺灣地區震區劃分(臺灣地區之震區劃分由4個震區修正為2個震區:地震甲區及地震乙區)、工址加 ...
      www.taiwan921.lib.ntu.edu.tw/921_10/arch05-03.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23日 ·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研究員 蒲新杰 今天上午向媒體表示花蓮地區是 板塊擠壓碰撞的強烈地區403地震後導致當地 構造不穩定 ,因此會有應力調整的現象凌晨的地震發生在這次 餘震序列中偏北的位置因為應力調整因此有時候會偏北有時候會偏南根據氣象署統計截至27日上午6時已經累計1303起餘震顯著有感餘震328起小區域975起其中規模6以上餘震有5起規模5到6餘震有63起。 到下午2:10為止累計餘震已達1310起 (如下圖) 。 (資料來源: 中央氣象署) 蒲新杰27日上午受訪指出,403地震的餘震序列跟921地震的餘震趨勢有點像, 每天地震數量逐步減少,但是有時將會是餘震活躍期,預估餘震至少要持續3到6個月。

  3. 2019年9月17日 · 設置在中研院地科所頂樓的GPS觀測儀。 (攝影蘇威銘台灣位處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註定了地震頻繁的命運早在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 發生後台灣各地氣象觀測站便陸續增設地震觀測設備但當時台灣觀測的斷層活動時間尺度沒有拉到百年或千年以上20世紀幾次嚴重的地震──1906年嘉義梅山地震1946年台南新化地震1964年台南白河地震使得政府和地震學家都將下一次強震區鎖定在嘉南沒有事先發現造成921地震的車籠埔斷層」,一度引發民間批評

  4. 4 天前 · 27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若非特別註明,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 東八區 標準時間( UTC+8 )。 921大地震又稱為 集集大地震是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 臺灣 中部山區的 逆斷層 型 地震 ,總共持續大約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 震央 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位於 南投縣 集集鎮 境內, 震源 深度為8公里 [1] , 芮氏規模 為7.3( 美國地質調查局 測得 地震矩規模 為7.6-7.7)。 這場地震肇因於 車籠埔斷層 的錯動,並且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 [9]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以及 大茅埔-雙冬斷層 2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10] 。

  5. Sederes提供 4種工址定位 的方式: (1) 依行政區、 (2) 依經緯度 (WGS84)、 (3) 依門牌地址、 (4) 地圖上點選使用者可多元查詢目標工址在一般震區臺北盆地微分區或近斷層震區對應的設計反應譜參數。 對於 鄰近多條活動斷層 的工址,Sederes可依規範2.4節要求,提供適當的震區係數;惟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於2021年增列的車瓜林斷層,尚不在民國111年版耐震設計規範增修條文規定內。 此外,因以GIS為基礎,對於 臺北市及新北市 工址所在的震區類別,Sederes另列有基於規範圖2-1臺北盆地設計地震微分區圖的查詢結果,以反映目標工址行政區對應的地理位置。 更多Sederes的功能及特色說明,請詳本平台論文: 中文 、 English 。

    • 震盪整個台灣的巨響
    • 地震災害中隱藏的風險
    • 傷亡主因:無法承受地震的建築物倒塌
    • 創傷心靈的重建
    • 災後重建——社區營造的集體力量
    • 社會互救!強化韌性應對未來的災難

    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點 47 分,一場芮氏規模 7.3 強震將眾人從睡夢中驚醒。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主因是車籠埔斷層逆向抬升導致全臺多處災情慘重,史稱九二一大地震。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社會學研究所林宗弘研究員,他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內外學者攜手合著《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統整臺灣 20 年來地震科學研究成果,記錄受災社區的重生故事。一起了解這場世紀強震,如何促使臺灣災害科學與政策改革向前跨出一大步!

    地震可說是最致命的天災,1989 至 2019 年間,全球前 25 起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地震就佔了半數以上。而臺灣更是好發地震的高風險區,根據全球地震模型估計,臺灣幾乎全島都有地震風險,在全球地震危害度排行上名列前茅。 其中,九二一地震是臺灣二戰後最嚴重的震災,導致 2444 人不幸罹難、近 11 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財產損失超過新臺幣 3 千億。 難以預測的地震造成生命財產的一夕損失,如再加上人為缺失、制度不健全,以及社會本身的貧富差距、階級與族群不平等因素,將加劇災害的嚴重程度。 為防範悲劇再度發生,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劉季宇博士、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前主任陳亮全教授、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林冠慧教授等共同作者,參考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地震發生時,我們最先感受到的通常是房屋的晃動。如房屋無法承受震度而倒塌,還是地震引發火災、山崩或土壤液化等災害,都將導致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 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全臺的死亡與重傷案例高達 87% 至 96% 是建築物倒塌所致,其中又以「集合住宅」的死傷最為嚴重。 以臺北東星大樓為例,雖然離震央遙遠,卻傳出房屋全倒,造成 73 死、138 傷、14 失蹤的嚴重災情。為何集合住宅會發生大量死傷?這跟臺灣長期落後的法規有關。 「很多制度改革都是被災難推著走的」,林宗弘指出問題癥結。1970 年代以前的建築規範主要沿用日治時期的法規,落後的法規趕不上日新月異的建築技術,更難以規範黑心建商,直到 1964 年白河地震發生後,才刺激政府推出新的建築規範。 然而,70、80 年代正好是臺灣經濟起飛的時期,大...

    地震不僅震垮房產,還揭露人心脆弱無助的一面,對於社會弱勢族群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其中,災後的心理復健長期遭到漠視,面對親友驟逝、身體傷痛、家園破滅且頓失經濟依靠等變故,災民得承受排山倒海的身心壓力,需要專業人士適時伸出援手。 臺大心理系吳英璋與陳淑惠等教授看見九二一災民的需求,成立「臺大 921 心理復健小組」,並號召其他院校的心理學家、臨床醫師與社工人員積極投入救災。 1999 年的臺灣社會仍對「災難與創傷心理學」相當陌生,小組成員抱持從做中學的精神累積經驗,開啟了臺灣災難心理衛生元年。 主要服務據點位於受災最嚴重的臺中東勢,由多位臨床心理博士開設「東勢 921 災後身心聯合門診」,也投入在地種子教師的培訓工作,傳授篩檢高危險族群、輔導孩童因應災難創傷的方法。 許多心理輔導人員更陪伴失依孤...

    社區營造也是災民展現生命韌性的案例之一。過去有人質疑社區營造對災區重建的效益,但林宗弘等學者實際比較南投埔里 33 個里 1999 至 2012 年的家庭平均所得後發現,農村重建和社區營造補助同時投入的里,平均家戶所得明顯提升。 社區營造的目標在於發掘地方資源、發現新價值,提升社區的自信與自主性,為災後重建注入活水。而農村聚落的重建補助主要用來修復硬體設施,缺乏創造新產業價值的作為,也無法留住青壯年人口。 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社區即是經典的災後創生案例。在九二一地震前,桃米社區是埔里鎮最窮的村里之一,震災重建後卻成為當地 33 個里中,平均家庭所得排行前 5 名的村里,擁有著名的紙教堂與生態園區,吸引每年多達 40 萬遊客造訪。 究竟桃米社區如何成功翻身?關鍵在於社區營造帶起的三層面連結: 桃...

    從 4 組風險因子綜合歸納出潛在的震災風險後,再從歷史制度論分析國家與社會關係對防災制度演化的影響可知: 例如在九二一地震後,政府與民間在撤離與搶救政策改革、公有基礎設施與建築補強重建方面,展現較強的制度韌性,從而推動《災害防救法》的立法,在災害發生後能較有系統、有法源依據地實施緊急應變措施,包含動員軍隊、徵用民間機具等。 林宗弘對於震災搶救過程記憶猶新,九二一地震發生時他剛好在成功嶺服役,從事救災物資的運輸補給工作。當時消防署的救災分工尚不完備,再加上許多消防單位也被震垮,屋漏偏逢連夜雨,導致最初的救災工作不是很系統化地進行。 九二一地震讓救災工作獲得重視,後來的桃芝颱風、莫拉克颱風也強化了風災與水災的救災經驗,臺灣現在的救災工作已提升到國際水準。國家及民間力量能在短時間內投入撤離與搶救作...

  6. 5-3 建築耐震係數檢討. 民國86年5月1日修正發布之建築技術規則將臺灣地區之震區範圍由原三個震區強震區中震區及弱震區分為四個震區地震一甲區地震一乙區地震第二區及地震第三區),地震力之計算增加垂直地震力921地震後88年12月29日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耐震設計規範與解說」(內政部台88內營字第8878473號函有關震區水平加速度係數」、「各類地盤水平向正規化加速度反應譜係數與週期之關係垂直地震力等規定與解說以及臺灣地區震區劃分臺灣地區之震區劃分由4個震區修正為2個震區地震甲區及地震乙區)、工址加速度係數及各種地盤平均加速度反應譜等。 各震區包括之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如下所列:

  7. 2017年9月21日 · 改善與檢討. 李錫堤認為921大地震給予台灣建築很大的啟發也給台灣人切實上了堂地質課台灣確實有許多地帶不適合蓋屋居住。 政府進行了詳盡調查,擬定一份斷層的活動帶地圖,慢慢將該區全部列入限建。 新建築的耐震係數一定會到最安全工法也要求傳統保守務求扎實這起地震發生的中部車籠埔斷層也是罕見的逆衝斷層地震吸引許多世界各地學者前來研究厘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