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日 · 香港上世紀 60 年代工業開始發展,工廈象徵港人拼搏精神,吸引了現在年青人注入新能量再次發光發熱。 三位土生土長香港人,在牛頭角買下工廈其中 6 層翻新,變成共享工作間(Co-working Space)投資項目,匯聚東九龍一帶初創企業精英,發揮「紮根香港」精神。 兩位聯合合辦人 Patrick Wong 和 Alton Chan 在銀行金融業打滾十多年,毅然辭職創業,2018 年聯同 David Yau 成立 PARAGON 公司,先後買下觀塘 6 層工廈,發展服務式創業共享工作間。 Patrick 指,透過 PARAGON 才真正認識物業投資:「原本空空的大廈,裡面其實可以很精采。 上摩天輪做PPT開視像會議? 日本讀賣樂園推工作度假服務搶WFH商機 【 見下頁 】

  2. 2019年10月15日 · 先養成客戶使用習慣. 對 Amazon 來說,這種銷售方式可以吸引不同層面顧客,讓他們在一次過在網站買到不同種類商品,成功留住客人。 同時,具有長尾效應的小眾商品,其有可能有滯銷成本和風險,但這是由第三方賣家承擔,Amazon 並不用承擔倉存風險。 此外,小眾商品雖然銷量低,但在 Amazon 網站販賣的小眾商品種類多、數量大,如第三方賣家成功把小眾商品賣出,Amazon 可從中獲得佣金,積少成多,繼而產生可觀收益。 【其他熱門報道】 【老字號小店】日賣千碗雲吞麵 家族經營新一代求突破. Photo﹕pixabay、Mike Mozart. 洞悉中小企商機.盡覽行內打工仔情報: → 網站:sme.hket.com/

  3. 2019年8月20日 · 公司營運殊不簡單. 孔繁揚表示,薪酬佔公司開支達 9 成,其餘則是租金和宣傳。 他直指香港請人開支不菲,創業時更出現驚險場面:如公司突然周轉不靈,戶口無錢出糧,幸後來又接到工作才撐得過去;而某些同事的離職,也會令團隊士氣變得低落。 幸而,難關總算撐過了。 工作方面,孔繁揚坦言共享工作間(Co-working Space)確在創業階段幫到自己,其最大好處是,能這裏跟其他人分享心得,說:「其實初創者的道路都是很接近的,同路人之間更能互相幫助。 另外,共享空間較寬敞,而在更有空間感的地方工作更有助於開拓思維,除了工作環境更健康外,工作間的配套亦比傳統辦公室好。 兩年 3 度創業. 孔繁揚經營「GrowthSpot」前,其實已摔了兩次。

  4. 2019年9月11日 · 創業是不停的投資. 為了維持服務質素,公司需要長時間齊備各類熱門零件,保證隨時能砌出不同款式電腦,結果公司的淨利潤都用來買零件。

    • Cameron Archer1
    • Cameron Archer2
    • Cameron Archer3
    • Cameron Archer4
    • Cameron Archer5
  5. 2019年10月30日 · Architect 這職稱,常令人聯想到建築界的建築師 — 他們主要負責設計建築物平面圖,並通過與工程投資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術、經濟、功能和造型上,實現建築物的營造。 構建一個建築物的複雜性,有如構建各種大型的 IT 系統一樣,當中涉及多種的專業知識和考慮。 一個城市可以由各種各樣的建築物、基建設施和配套組合而成,正好像企業中各種 IT 系統、網絡互相連繫。 規劃一個企業的家位,就好像規劃一個城市一樣,需要從更全面、更長遠方面來思考和計劃,「企業架構師」這個角色,就應運而生了。 【其他熱門報道】 香港中小企營商環境差 業界籲拓藍海及數碼轉型.

  6. 2019年10月21日 · 木匠從來是男性主導的職業,但 90 後少女潘映彤 (Minnie) 卻未被社會價值觀束縛。 當時她正在浸會大學修讀視覺藝術系,憑著對手作木製品的熱情,由零開始學習「鬥木」,更與另一位女性朋友陳曉彤(小童)合夥創立「石盾小木工」。 兩位女性在 2013 年時對木工可謂近零認識,成立公司後只能看工具書跌跌撞撞、上網自學。 【其他熱門報道】 女性創業不是夢 全心全意不能留力. Minnie 憶述第一件木製作品的製作過程:6 年前她由於要跟朋友 busking(街頭賣唱)需要木箱鼓,惟琴行買現成木箱鼓價錢非常貴,遂動了 DIY 自製的念頭。 網上看教學邊學邊造出的成品效果竟還不錯,後來甚至有朋友想向她訂購木箱鼓。

  7. 2019年10月11日 · 專心做咖啡是 Accro Coffee 的最大賣點,現時很多咖啡店為了提高營業額,兼賣五花八門的食物維皮,有人賣正餐、有人做晚巿,但 Accro Coffee 絕不妥協。 莫偉健指出,過往曾經有街客進來想買奶茶,他坦言對此非常反感,說:「即係完客人全無去了解到我們店舖……同一個道理,閣下會不會去米線舖叫碟頭飯食? 嚴格要求招牌產品. 堅持至高的品質,沖出最好的咖啡,每項細節一絲不苟,是 Accro Coffee 最重要的經營之道。 以烘焙為例,僅「炒豆」已大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