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內稅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2. 2024年2月15日 · 同盟國 (英語:Allies of World War II;俄語:Антигитлеровская коалиция;法語:Alliés de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 爆發後,最終有57個國家 [a] 為抵抗 軸心國 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 同盟國組成及加入 ...

  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 ,是1939年至1945年爆發的全球 軍事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戰涉及 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 。 包括所有的 大國 ,並最終分成兩個彼此對立的 軍事同盟 —— 同盟國 和 軸心國 。 這次戰爭是人類史上 規模最大的戰爭 ,各國動員至少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 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 總體戰 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 科學技術 用於戰爭之上,同時將民用和軍用的資源合併以便規劃。 包括有 猶太人大屠殺 、 南京大屠殺 、 肅清大屠殺 、 卡廷大屠殺 、 馬尼拉大屠殺 、戰爭中 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 、以及最終 美國 對 日本 首次使用原子彈 等事件。

    • 中文譯名
    • 成員
    • 停戰及條約

    值得注意的是,英文中一戰的同盟國為Central Powers,這個詞中完全沒有「同盟」的意思,只有「中央」的意思。 在英文中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戰勝國」陣營均是Allies,即「同盟」;而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則寫法不同,為Central Powers和Axis Powers,兩者均有「中間力量」的意思,一戰的戰敗國是「中央力量」,二戰的戰敗國是「中軸線力量」。 至於Central Powers一詞為何要在中文裏要被翻譯成同盟國已經難以考證。可能一,其漢字的參考來源或許是日本的和製漢語「中央同盟国(ちゅうおうどうめいこく)」,因為中日共用同一套漢字系統,所以中文也沿習此用法;可能二,或許直接翻譯自一戰前,德奧意在1882年所建立的那個同盟,即「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

    戰爭開始階段的同盟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於1914年加入,而保加利亞王國則於1915年加入。同盟國亦稱中央國,其由來為這四個國家(及除芬蘭和立陶宛之外其他與其同盟的政權和團體)均位於俄羅斯帝國以西,法國和英國以東。芬蘭、亞塞拜然及立陶宛在1918年俄羅斯帝國崩潰及戰爭結束前夕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包括如下國家:

    在協約國於瓦爾達爾馬其頓的成功推進後,保加利亞於1918年9月29日簽訂停戰條約。受英國及其阿拉伯盟友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勝勢所迫,鄂圖曼帝國亦於1918年10月30日簽訂停戰條約。11月首周,在義大利於維托里奧·維內托取勝及奧匈帝國解體之後,奧地利及匈牙利分別簽訂停戰條約。百日攻勢的持續推進迫使德國於1918年11月11日晨簽訂和約,戰爭結束。由於各同盟國各自簽訂和約,第一次世界大戰並無統一的停戰條約。

  4. 2024年2月15日 · 同盟国 (英语:Allies of World War II;俄语:Антигитлеровская коалиция;法语:Alliés de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最终有57个国家 [a] 为抵抗 轴心国 的侵略而组成的联盟,也是与轴心国对立的阵营。. 同盟国组成及加入 ...

  5. 同盟國 (英語:Allies of World War II;俄語:Антигитлеровская коалиция;法語:Alliés de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第二次世界大戰 爆發後最終有57個國家 [a] 為抵抗 軸心國 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 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1] 。 同盟國在部分國家例如 蘇聯 和 中國大陸 的歷史教科書中又稱 反 法西斯 同盟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Quick Facts 同盟國, 地位 ... Close.

  6.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領袖 羅列出了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 的一些 國家元首 、 政府首腦 和軍事將領。 比利時 [ 編輯] 利奧波德三世 - 從1934年至1951年擔任 比利時 國王 。 戰爭開始前利奧波德三世提出準備迎戰。 比利時投降後,整個政府遷往 英國 ,而他卻留下來面對侵略者,拒絕與 納粹德國 合作。 巴西 [ 編輯] 熱圖利奧·瓦加斯 -兩次就任 巴西總統 ,1942年向軸心國宣戰。 墨西哥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