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債券基金 相關

    廣告
  2. 全新基金客戶於推廣期內成功認購基金,可享「指定累積認購金額」0%認購費優惠! 全新股票掛鈎投資客戶迎新額外利率獎賞高達港幣3,000元! 投資涉及風險,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18日 · 債券方面,楊應超運用「債券梯」(Bond Ladder)投資法,一開始先將資金分為5等分,分別投資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5年期投資等級公司債,這樣獲取的債券殖利率就像梯子一樣逐步攀升。

  2. 2020年11月24日 ·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23 日宣布首度發行綠色債券」,預計 12 月發行與上櫃總額為新台幣 120 億元,每張面額新台幣 1000 萬元資金將用於綠建築節約能源等綠色環保相關資本支出帶動台灣全年綠色暫券發行寫下新紀錄。 近年來,包括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等國際大廠,都齊力推動綠電需求,也帶動再生能源商機成長。 所謂綠色債券,指的是發行人將所募得資金全用於綠色投資計畫,範圍包括氣候、環保、節能、減碳等,投資人購買綠色債券與一般公司債券的權益相同,只是發行人募集資金後將用於對改善地球環境有幫助的計畫。 台積電首檔綠債預計將在 12 月上旬發行,再加上台灣電力將在本月稍晚發行 128 億綠債,今年台灣綠債發行已創下 386 億台幣新高紀錄。

    • 理專之亂專題1
    • 理專瞞天大騙局,大型金控、銀行案例層出不窮
    • 每月至少賣出千萬才達標,筆挺西裝下的血汗理專
    • 銀行申訴案件年年攀高,不實銷售、盜領樣樣都有
    • 高齡金融剝削情況嚴峻,熟人犯案損失更大
    • 內控機制無效?自家銀行理專上演五鬼搬運
    • 銀行自發性建立內控機制,理專亂象才能釜底抽薪
    • 推薦閱讀

    去年 11 月,數位金融業務發展得有聲有色的台新銀行,驚爆理專盜用客戶款項弊案,受害人家屬一通電話打給了分行,才讓這起長達 12 年的「五鬼搬運」手法曝光。 9 名受害人,遭盜領金額高達新台幣 3.47 億元,其中一名受害人甚至被挪用快 3 億元,卻渾然不覺。 猶如好萊塢「華爾街之狼」等膾炙人口的金融詐騙電影,犯罪源頭千篇一律是「紙醉金迷」誘惑,台新理專弊案也不例外。周姓前理專涉嫌炒作期貨產生資金缺口,將歪腦筋動到客戶身上,利用信任挪用不法資金,終至愈陷愈深。 弊案遭揭發後,金融監理與司法機關分頭並進,展開地毯式調查,事證明確後,金管會毫不留情開鍘台新銀 3000 萬元,創單一銀行最高罰鍰。 犯下挪用客戶資金的周姓前理專,則被檢方求處 10 年以上重刑。台新銀行雖然在事發後強調會虛心檢討並保...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坦言,那時候是受害家人致電給分行,台新銀才啟動調查;創立已近 30 年的台新銀行被處以鉅額罰款,「被媒體標註裁罰金額最高,相信他們(台新)很沒面子!」 根據《銀行法》規定,銀行經營業務包括收受支票存款等 22 項,也就是說,銀行營運基礎源自於吸收社會大眾資金,要贏得消費者信任,才能獲得更多業務,取得先機。 然而,台新銀行理專盜領並非單一事件,時間軸往前推,金管會統計 2017 年有 4 件弊案、 2018 年 2 件、 2019 年 8 件、 2020 年 6 件。總共有 17 家銀行遭金管會開罰,多半是大型金控、知名銀行。 別以為公股銀行不會出事,華南銀行前襄理被控利用客戶信任之便,涉嫌偽造提款單, 14 年來挪用客戶資金近 2 億元,搬移至先生經營的公司作為週轉之...

    理財專員,一般人稱理專,工作主要內容是為銀行客戶提供理財服務,舉凡基金、 ETF 、連動債、保險、債券、外幣商品都在銷售範圍。 理專薪資可分為底薪與業績獎金兩部分,每月底薪固定,業績獎金則要看手續費收入是否達標。一般來說,每月手續費收入基本目標約 20 萬元,如果一個理財商品以 2% 作為手續費,等於理專 1 個月要賣出總額 1000 萬元的商品才算及格。 一名在國銀擔任理專的 C 先生提到,剛開始找業績,自然會先從家人、朋友銷售起,「說真的有家人支持(業績)超重要」,或者就是從公司分到的名單下手,但這名單中可能含金量不高,多數人只想存錢,「現實就是,打 100 通電話可能才成交 1 筆生意,而且被掛電話是家常便飯」。 隨著低利率時代來臨,利差成微薄利潤,銀行轉而瞄準手續費收益, C 先生表...

    追求利潤極大化固然是為商之道,但數字會說話,翻開近 5 年評議中心受理民眾申訴銀行爭議統計, 2016 年為 397 件、 2017 年 321 件、 2018 年 638 件,到了 2019 年更是暴增至 1512 件,去年更是直衝 2049 件。爭議類型多半涉及不當、不實銷售,這當中也包括盜領。 評議中心觀察,部分理專會使用銷售話術,讓消費者對獲利有美好期待,有些不肖理專更會鼓吹民眾解舊保單買新保單,藉此賺取佣金。 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志潔示警,申訴消費者年紀有高齡化趨勢,除了人口結構高齡化以外,長者相對年輕族群通常有更多資產,部分理專親切問候,讓長者產生信任感後,若有理專濫用這份信任感,就可能讓長者做出不太適當的投資決策。

    目前評議中心受理極大宗爭議商品為投資型保單。評議處副處長陳容盟說,高齡消費者把它想成過往的保險,但理專可能沒有告知自負盈虧,或消費者以為是純粹投資,「以為錢放在投資帳戶裡每年獲利 3% 」,沒意識隨著年紀增長、保費會墊高等負擔,當保單報酬率降低,糾紛自然就來了。 事實上,高齡長者被金融剝削並非台灣特有現象,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先前發布老年金融剝削可疑活動報告,疑似老年金融剝削案件由 2013 年平均每月約 1300 件增至 2017 年每月約 5300 件,成長 4 倍之多,長者損失或他人試圖竊取金額,從 2014 年 9.31 億美元, 2017 年攀升至 17 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超過 5 成通報剝削...

    顯然,強化銀行內控是美國拋出強而明顯的訊息。依據金管會要求,銀行內控須設有三道防線機制,第一道防線為業務單位自我管控,第二道為法遵和風險管理,第三道則為為內部稽核。 即使金管會要求業者設下三道防線,林志吉坦言,銀行內控出現兩種問題。 金管會發現,針對理專風險控管,部分銀行內部根本沒規定,理專是否謹守界線,全憑個人一念之間。另一種則是防線單位沒有落實內控。舉例來說,有銀行內部規定是理專出門拜訪客戶,主管要在一定時間致電客戶確認,如果主管剛好在忙,疏忽可能性就會提高。 林志吉透露,曾經有一案例是, A 銀行發現某帳戶匯出入頻率相當高,可能早上匯入一筆資金,下午立刻轉走,向檢調通報帳戶疑似涉嫌洗錢, B 銀行接獲檢調通知後才發現,原來是自家理專在搞鬼。 為了讓銀行內控「上緊發條」,金管會祭出「理專...

    英國金融記者兼作家、經濟學人前編輯 Hartley Withers 曾說過:「好銀行是由好的銀行家所建立,而非好的法律。」 理專亂象要釜底抽薪,不能光靠金管會睜大雙眼、緊盯銀行稽核一舉一動,唯有業者自覺建立完整內控機制、塑造良善文化,才能有助於降低弊端。 林士傑認為,當今社會講究企業的社會責任,銀行業最優先的企業社會責任就是客戶權益保護,銀行絕對有義務保護客戶資金安全。

    【理專之亂2】背負百萬業績每月又得重新歸零,理專血淚一手告白 【理專之亂3】理專噓寒問暖好麻吉,消基會:親兄弟也要明算帳 零利率的時代,金融業還是發大財?經濟學者告訴你「你買的基金不是你的基金」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理專之亂/你的錢被五鬼搬運了嗎? 一場動搖「銀本」投資風暴〉。首圖來源: TRMK @ shutterstock)

  3. 2015年7月3日 · 18 個解析讓你秒懂希債危機的前因後果. 芝加哥 Booth 商學院教授 Anil Kashyap 撰文對希臘問題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的可能發展做了詳盡論述。. 他指出,希臘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長達 20 年的入不敷出。. 希臘的債務不可持續,2010 年就應該讓希臘違約,給予 ...

  4. 2021年3月23日 · 要成為成功的交易者,路徑其實非常清楚,也已經有很多交易者走過,我們把它分成五個階段來介紹,就不會讓人覺得害怕和困惑。 1. 有勇無謀. 1980 年代時我常常去一家夜店,那兒有塊宣傳招牌寫著:「愛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那些客人幾年後舊地重遊,心裡想的大概又是一段不同的故事吧。 交易新手與市場的愛的故事,大概都是從有勇無謀的浪漫開始,我自己就是這樣。 玫瑰花浪漫無比,卻也帶著銳利尖刺。 我剛開始做交易的時候,常常從這個市場跳到那個市場,金融工具變來變去,一心只想趕快賺大錢、發大財。 交易方法一個換過一個,交易平台也陸陸續續換了四個,我成天毛毛糙糙,心裡七上八下,守著未平倉部位,只會一直盯盤,還有那些財經新聞台超激動的主播,更是讓我整個神經緊繃。

  5. 2023年3月13日 · 《華爾街日報》分析,美國聯準會近期的積極升息,已對美國債券價值造成極大衝擊,尤其像是 5 年等還要等許多年才會到期的債券,跌得更兇猛,這也讓手頭有著滿滿美國國債的銀行業者陷入虧損。 而 SVB 就是為填補這一虧損才宣布賤賣手中債券,接著引發一連串效應。 《中央社》報導,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日前在法說會上指出,SVB 的錯誤就在於銀行以為自身流動性很強,因此投資在固定收益債券規模很大,但銀行存款都是短天期性質,若投資太多長天期債券就會導致「以短支長」,當收入固定,但利率一直上升、成本一直墊高時,就會產生很大問題。 這接連的壞消息也讓國內外股市面臨慘況,但我們真的需要擔心雷曼時刻 2.0 的到來嗎?

  6. 2020年12月31日 · 2020-12-31. 分享本文. 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YouTube 共同創辦人之一陳士駿(Steve Chen)近日宣佈籌備已久的 AI 演算法已募得 5000 萬美元,目標 2021 年底募得 2 億美元,推廣用 AI 幫助投資人挑選股票跟管理資產(fixed-income assets)。 YouTube 共同創辦人陳士駿再次創業挑戰 AI 金融領域. YouTube 發展 20 年,至今已經累積超過 20 多億用戶,取代電視節目吸引了 18-34 歲的年輕觀眾,還有 YouTuber 創作者生態系,翻轉影音產業。 最初 YouTube 的開發者包含一位台灣人,陳士駿(Steve Chen)。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