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27日 · 一般來說,可以將嘴破偏方分為 3 類型,仁弘耳鼻喉科診所院長柯仁弘在臉書中的貼文表示,有些偏方可能是心理作用大於實際效果,但是如果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像是缺乏維生素就補充高維生素水果,發炎就擦消炎藥,基本上 3 天以內都會有明顯復原效果。 圖說:嘴巴破個洞,什麼山珍海味都變成食不知味。 /圖片來源:iStock-659939632. 3 種常見的「補破洞偏方」到底有沒有用呢? 1.阿嬤說好用組【西瓜霜、蜂蜜、酸梅】:心理作用比較大! 這一類偏方的「心理作用」可能大於實際功效,柯仁弘指出以上三種偏方,效果會因人而異,而且需要特別注意成分來源以及過敏原等物質,免得最後嘴破問題不但沒好,反而引發其他問題上身。 2.消炎組【口內膏、漱口水、鹽巴】:對於紅腫發炎傷口效果神速!

  2. 2021年9月15日 · 該怎麼辦呢? 如果是輕度到中度的口角炎、唇皰疹就算沒有就醫也會慢慢好,陳敬睿提醒:「有些人是頻繁復發、出現劇烈疼痛、併發全身疾病、已經影響外貌,這時候屬於很嚴重就一定要治療。 口服或外用抗病毒藥物縮短病程,在唇疱疹發作初期 (24小時內)口服抗病毒藥物,可縮短病程;擦抗病毒藥膏也可減少症狀的嚴重程度和傷口癒合時間。 唇疱疹會傳染怎麼辦? 避免病毒擴散 :注意不要抓摳疱疹的患部,否則疱疹可能會再透過唾液感染身體的其他部位。 避免病毒傳染 :注意不要讓傷口間接或直接接觸任何人,避免共用毛巾、餐具等器具,尤其要避免親吻或餵食嬰幼兒。 嬰幼兒因身上沒有抗體,在被傳染疱疹病毒後症狀會較為嚴重,甚至造成疱疹性齒齦炎而導致 嘴破 、牙齦紅腫、發高燒等症狀。

    • 傾聽
    • 身體接觸與安撫
    • 提供正確的情緒觀念
    • 提供個別化想法

    首先,傾聽是重要的第一步,蔡曉雯心理師指出,過程中要讓對方可自在安心、不受干擾的表達與抒發,不要進行評價、不要給建議,另外也不要想用力地排除對方的情緒或是急著分享自己的故事、轉移話題。 另外,在傾聽的過程中,想像成自己是一個溫暖的樹洞、容器,是一處安靜的處所,可以安靜溫柔地陪伴並接納對方。

    比起言語,透過擁抱對方、安撫背部或是牽手、從旁輕柔肩膀或手臂等肢體語言也可陪伴對方度過難關,不過在身體接觸之前,應確認彼此關係是親近自在的,並事先徵得同意,可以問問對方「我可以抱一下你嗎?」若對方同意再進一步身體接觸。

    難過的時候,有些人會習慣逞強憋著情緒,蔡曉雯心理師指出,安慰他人時提供對方正確的情緒觀念也很重要,例如「情緒需要抒發,而不是壓抑」。 而當發現對方在訴說時眼匡已經緩緩泛紅,可試著說「你可以哭、生氣、害怕…,想哭就哭,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讓對方的情緒更能自然流露。

    最後,等到對方情緒較舒緩後,我們再來提供一些個別化的想法,和對方說「你已經做得很好」、「還有我們在身邊陪你」、「有些事我們沒辦法控制,盡人事聽天命」、「其實你很棒」等等的語句,或是給予一些個人建議。 蔡曉雯心理師提醒,許多人在安慰他人時,都習慣先丟出建議或等不及分享自己過往的經驗,不過當處於情緒激動的狀態之下,大腦中的情緒腦會相對活躍,而當情緒抒發完畢後理性腦就會恢復活躍,這時也能容納他人建議。 蔡曉雯心理師與邱一航醫師皆表示,安慰他人最忌諱急著並且草率給他人建議,掌握這些技巧,便可幫助他人重燃希望,緩和情緒。 文/李祉函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同理心讓我們想安慰他人!安慰他人可帶來「三大益處」、舒緩自己情緒 看到或聽到鳥類與心理健康改善有關!研究:情緒提升效果可持續長達 8 小時 研究:...

    • 確認家長是認真的。先想好再說!與其一下子給了一堆要求,倒不如從當中挑選幾樣你真正在意的,堅持讓孩子做完。
    • 不要用請求或詢問的方式提出。簡單直接是第一要務,如果這件事是非做不可,下一個清楚的指令就好,例如:「現在把玩具收好」,你不必大呼小叫,但語氣要溫和而肯定。
    • 不要一下子給太多指令。大部分的孩子一次只能接受一個到兩個的指令,如果你的要求很複雜,請先把它拆分成幾個步驟。
    • 確認你的孩子專心在聽。你曾經在孩子看電視或打電玩時,在背後跟他說話嗎?大多數時候,你會聽到孩子說「喔!」、「好!」然後繼續玩。此時你的指令根本沒進到他的思考歷程,他只聽到一串聲音,彷彿你在說什麼,生存的本能告訴他,一定要說「好」,不然爸媽會繼續念,但他其實沒聽進去你說什麼。
  3. 2022年11月4日 · 為人父母,到底該如何接招、因應孩子「早戀」呢? 蔡宜芳建議以下 4 個做法,陪孩子一起修「戀愛學分」: 先「交朋友」,不一定要馬上「交往」

  4. 2020年10月14日 · 選定一個固定說話的時間. 國泰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薛媛云說,選定一個固定說話的時間,可以建立親子關係的「儀式感」,讓小孩知道,無論爸媽多忙,每天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可以談話、說出自己的想法或遇到的問題。 而在漸漸習慣之後,親子之間在平常時,自然而然也會有話聊,不會覺得尷尬或是不知道講什麼,彼此也會知道什麼時候想說話。 多問細節. 而比起問「空泛」的話,不如直接問孩子細節。 例如爸媽們可以問,「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 」當孩子回答之後,就可以再問,「那你喜歡哪一堂課? 」「老師今天教了什麼? 」「同學們上課狀況怎麼樣? 」等問題,就可以隨著孩子的回答輕鬆聊下去了。 引導孩子「談談自己跟別人」

  5. 2019年4月11日 · 1.鼓勵與傾聽. 身為照顧者或親友,你可以適時的鼓勵以及陪伴讓患者感到有人支持,有時,最簡單的「傾聽」,就是最有幫助的事情。 很重要的是,雖然鼓勵患者是好事,但不要表現出錯誤的樂觀情緒,或告訴癌症患者應該保持積極態度。 經歷癌症對於患者本身是艱難的過程,過度樂觀與正向會讓患者感到不被理解與承受極大壓力。 2. 幽默的談話. 些許的幽默是一種重要的應對方式,因為笑可以幫助緩解壓力。 3.避免談論患者的外觀. 如果患者看起來情況很好,那可以讚美他們,讓他們知道。 但當看起來不那麼好時,就應避免發表評論,例如「你看起來很蒼白」或「你又瘦了」。 4.避免分享身邊親友罹癌的案例與偏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