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小便失禁原因 相關

    廣告
  2.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見疾病,尿道感染會引起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歡迎致電查詢及預約。 細心、認真、專科醫生幫您解決泌尿科問題,專科醫生主理。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尿失禁或所謂的漏尿」,為常見於年長婦女的問題主要原因為尿道括約肌退化造成根據國民健康署等單位針對台灣婦女的統計資料台灣平均大約每四位婦女就有一位有漏尿問題而且年齡越大比例越高嚴重甚至對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目前漏尿的治療方式通常為服用藥物配合骨盆肌肉復健或者透過手術進行治療服用藥物可減緩症狀但可能有便秘等副作用而骨盆肌肉復健則需要病患長期進行至於手術則是裝置吊帶強化尿道肌肉張力若能透過幹細胞療法促進括約肌再生或修復可望減緩或解決漏尿問題。 (首圖來源:永立榮) 延伸閱讀: 完全由台灣本土團隊開發! 全福乾眼症新藥三期臨床收治首位病患. 抗生素抗藥性沒時間了! 《巴斯德法案》為什麼被當作唯一解方? 免疫檢查點做自體免疫疾病標誌! 榮陽交團隊發現紅斑性狼瘡應用.

  2. 2023年9月22日 · 去年夏天孫正義在財報電話會議向全球分析師展示德川家康畫像這張畫描繪1573年德川家康在三方原之戰大敗武田信玄凌厲攻勢讓德川家康嚇到小便失禁打算切腹自盡據說這幅畫是由德川家康親自下令繪製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慘痛教訓

    • 免治馬桶的新對手
    • 老概念結合新科技
    • 五花八門的感測器
    • 糞便感測器
    • 現在是誰在使用馬桶?
    • 如何保護蒐集到的數據?
    • 智慧馬桶不是醫生,只能提供警訊
    • 「客製化」智慧馬桶

    說到「高科技馬桶」,人們常會想到免治馬桶,自動掀蓋、加熱馬桶圈等功能也會浮現腦海。現在,史丹佛大學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推出一款「智慧馬桶」,透過各種複雜的感測器蒐集數據,並提供健康警示,打破人們對「高科技馬桶」的想像。 對希望隨時掌握自身健康情形,或是患有前列腺癌、腎衰竭及其他疾病的患者而言,智慧馬桶是令人眼睛一亮的發明。 ▲ 坐浴盆在西方廁所較常見,主要是如廁後清潔屁股用。(Source:pixabay)

    領導研究的史丹佛大學放射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甘比爾(Sanjiv Sam Gambhir)表示,智慧馬桶的概念可以往回追溯約 15 年。 他說道:「當我提起(智慧馬桶)這想法時,總會引發人們的笑聲,因為這是聽起來有趣又有點奇怪的想法。」 談到團隊推出的智慧馬桶,甘比爾教授形容:「這就像購買坐浴盆裝在現有馬桶上。」

    的確,這款智慧馬桶看起來就像正常馬桶,但細看後會發現加裝了 6 種功能各異的感測器,蒐集使用者如廁數據,判斷使用者的健康情形。 舉例來說,研究團隊在馬桶安裝尿液分析條,判斷尿液的白血球數量、蛋白質含量等,為身體是否受感染、膀胱癌或腎衰竭的指標之一。 另外一個尿液感測器則經由演算法,分析排尿時的「速度、時間及總量」。

    馬桶裡的小型相機則扮演糞便分析角色,拍下照片經過圖像學習系統分析後,將依據布里斯托糞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分類,判斷使用者是否有便祕或腹瀉等問題。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腸道微生物專家司派特爾教授(Tim Spector)雖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表示:「目前,我們知道糞便樣本可能是健康情形的最佳寫照。」 其他感測器還包括壓力、動作感測器、沖水把手的指紋掃描儀等。 ▲ 為了辨識使用者身分,研究團隊在沖水把手安裝指紋掃描儀。另外,也在馬桶內加裝肛門分析儀,同樣是身分辨識用。(Source:論文)

    既然以蒐集使用者健康數據為目標,研究團隊不免遇上身分辨識的問題。 因此,為了避免其他人代替真正使用者按下沖水把手,導致數據分類錯誤,研究團隊除了利用指紋辨識身分,還在馬桶內安裝「肛門掃描儀」為另一種辨識身分的方法。 甘比爾教授說:「我們知道看上去很奇怪,但人類的肛門形狀是獨一無二的。」

    有鑑於智慧馬桶蒐集的皆是使用者非常隱私的數據,更打算將數據上傳雲端系統,因此不免引發人們對隱私權保障及數據安全的疑慮。 對此,甘比爾教授表示:「我們已經採取嚴格的步驟確保數據經過去標籤化(處理),才上傳雲端或是傳送給醫療人員,而所有數據也將受到《健康保險便利和責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HIPAA)的保護。」 ▲ 甘比爾教授指出,智慧馬桶的終極目的不是要取代醫生,而是在使用者健康可能有問題時及早警告。(Source:史丹佛大學)

    甘比爾教授表示,智慧馬桶的目的不是取代醫生,而是及早對使用者提出警告。 目前,研究團隊已邀請 21 位使用者實際使用,並針對 300 位有意願使用智慧馬桶的使用者做民調,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人願意使用智慧馬桶。不過,多數人也表達對隱私權保障及數據安全的擔憂。

    目前,研究團隊仍持續改善智慧馬桶,朝增加更多試用者、加入糞便分子分析功能及完善現有設備的方向邁進。 未來,研究團隊希望讓客戶依自身需求選擇要裝設的感測器。舉例來說,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可能希望馬桶能監測尿液葡萄糖值。 腸道微生物專家司派特爾眼中,他認為新智慧馬桶是未來新發明的指標之一,他更預測,不久後定期檢測將是件司空見慣的事。 1. ‘Magic toilet’ could monitor users’ health, say researchers 2. ‘Smart toilet’ monitors for signs of disease 3. Stanford scientists designed a smart toilet that can ID you just with a...

  3. 2020年4月25日 · 這也是索柏後來意識到必須調查瑪莉的原因,他寫道:「我盡可能保持禮貌,但我必須說我懷疑她(瑪莉)造成人們生病,所以我需要她的尿液、排泄物和血液樣本。」 洗手是維持衛生整潔最簡單也最重要的方法之一。(Source:Flickr/Arlington County

  4. 2018年10月14日 · 有些人會突然聞到一股臭味,有的人聞到的味道是臭掉的牛奶,也有人說他聞到的味道像燒塑膠、糞水味、菸味或濃烈的化學藥品味。 理論上這些味道具體到應該能循著味道找到發臭的源頭,但這些人可能怎麼找都找不到異味是從哪冒出來的,如果身邊還有其他人在,對方還會質疑說他沒有聞到。 這現象叫「幽靈嗅」(醫學專有名詞為「phantosmia」,意思是 phantom smell),指的是病患經歷嗅覺幻影,就像遇到幽靈一樣想找也找不到在哪。 症狀出現前 可以感覺到. 目前,大家對於「幽靈嗅」了解不多,只有在臨床觀察到這個現象。 根據「幽靈嗅」患者的現身說法,這個症狀第一次出現時會維持幾分鐘,接著這種症狀會頻繁發生,有的人可能每月、每週或一天一次,為期一年之久。 也有患者表示,他們能在「幽靈嗅」症狀出現之前察覺。

  5. 2024年3月12日 · 美國非營利組織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在 2017 年和 2023 年採集的 96 個尿液樣本中,有八成樣本檢測到矮壯素這種化學物質,並且近年來檢測到的濃度愈來愈高。 研究發現,來源可能是燕麥。 矮壯素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用來降低植物高度並降低農作物傾倒的風險。 在北美,矮壯素在穀類作物上的使用正在增加。 毒理學研究證明,即使劑量低於監管機構規定的每日允許攝取量時,接觸矮壯素也會降低動物生育能力並傷害發育中的胎兒。 最近美國非營利組織環境工作小組在《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病學雜誌》刊登的研究發現, 96 名美國成年人中有 80% 的尿液樣本存在這種化學物質。

  6. 2024年4月9日 · 分享. 最近年輕人罹癌趨勢增加受到很多關注專家們從各種面向討論其中因素包括環境飲食壓力生活習慣等等最近一篇新研究證實現代人細胞老化速度比前幾代更快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導致早發性癌症增加的一個關鍵原因細胞是每項身體功能的樞紐隨著年齡增長它們的修復和繁殖能力會受到損害導致過多的連鎖反應。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一項新研究發現, 1965 年後出生的人,體內細胞和組織都比實際年齡老。 一個人的細胞和組織的年齡稱為生物年齡,研究人員追蹤英國生物銀行生物醫學數據中近 15 萬人的數據,研究血液檢查中的九種血液標記物,計算出每個人的生物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