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30日 · 現今有比較多治療尿失禁的方法,不過要用哪一種療法,還是要取決於病人的尿失禁類型,以及嚴重性,基本上要先嘗試最簡單、最安全的治療或改善方式。

  2. 2022年3月3日 · 1. 行為治療 - 骨盆底肌肉運動:即俗稱的凱格爾運動(Kegel’s Exercise),此運動可預防陰道鬆弛、尿失禁、感染,並可治療應力性尿失禁。運動應每日至少做3次、每個動作重覆20遍以上。

  3. 2023年12月17日 · 輕度者在腹壓高度增加,如咳嗽、打噴嚏、抬重物時才有小便失禁;中度是腹壓輕度增加,如走路、彎腰、站起身時有小便失禁現象;重度者連在床上翻滾都會產生尿失禁。

  4. 2024年1月29日 · 「如果是壓力性小便失禁,患者可首先透過控制體重和盆底肌肉訓練來改善病徵。 而急迫性小便失禁,可嘗試一些口服藥物。 針對更年期的情況,可使用一些局部塗在陰道和尿道的女性荷爾蒙,它主要的作用是幫助患者改善下陰乾澀的徵狀,對於尿急尿頻和小便失禁等病徵也有一定的效用。 」張文虹醫生指出,這類型的荷爾蒙補充藥物,一般使用3個月左右便可停止使用。 若果壓力性小便失禁的情況嚴重,並影響日常生活,亦可考慮接受手術。 張醫生提醒,不同人接受治療的成效各有不同、副作用與風險亦有不同,患者應與泌尿科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受手術風險的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泌尿外科專科張文虹醫生指更年期會令女士們的膀胱和尿道轉變而出現下尿路病徵。 更年期. 女士更年期. 4. 0. 1. 0.

  5. 2023年3月8日 · 物理治療師JADEE指,若出現尿滲甚至尿失禁的情況,物理治療師會先透過問診去判斷患者屬於哪類型的尿失禁,並指導適當的骨盆底肌肉訓練,令患者逐漸恢復尿道口的控制。 患者亦可能需要配合行為治療去改善膀胱肌肉的正常收縮。 相關文章: 產前產後受尿滲問題困擾 物理治療師詳解4類尿失禁成因. (點圖即看四類型尿失禁) 最常用的療法為凱格爾運動 達強化肌力效果. 其中最常用的運動療法為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又稱骨盆運動。 此運動需要重複收縮放鬆部分的骨盆底肌肉,從而達到強化肌力的效果。 以下是六個不同體位的骨盆底肌肉訓練運動。 1. 首先,平躺在地上,微微分開雙腿至肩膀寬度,放鬆屁股跟下腹肌肉,然後以忍尿的感覺收緊骨盆底肌肉五秒。 1.

  6. 2022年6月23日 · 1. 坐下馬桶後身體傾向前. 2. 雙腿張開. 3. 把手肘靠在膝蓋上. 透過上述「牛仔式」姿勢,一般便可順利把膀胱的尿液悉數排出。 同時,Teresa也建議女性每天的小便次數要以4至7次之間為佳 。 正確的如廁姿勢,各位女士又懂得嗎? (Shutterstock) 正常飲完水幾耐去廁所? 正常人一日飲8~12杯水,攝取充足水分對身體十分重要,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幫助排尿。 以每次飲一杯200毫升的水為例,飲水後約2小時才會才有尿意。 由水轉化成尿液需要一定時間,首先水分由胃部到達腸道需要10~15分鐘左右,腸道吸收水分後,會再透過血液轉送到腎臟,腎臟再製造尿液。 如果體內已儲有一定尿量,則會縮短至40分鐘至1小時。

  7. 2021年8月10日 · 針對保守治療,林才揚說明,可調整生活型態,如肥胖、抽煙、飲食及水分攝取調整;可透過固定時間間隔(一般為2.5-4小時)排尿,可減少急尿的發生及增加膀胱容量。另外,可考慮骨盆底肌肉訓練及後脛神經刺激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