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持續且規律的聯繫。美洲有一種叫大雕鴞的貓頭鷹,有些對公大雕鴞鷹和母大雕鴞會在每晚「溝通」整夜,一方叫了一聲,另一方就叫回去,一直持續著,而這些來回鳴叫代表兩隻大雕鴞鷹正在發展或已成為伴侶關係。
    • 在彼此身上投注時間。白頰黑雁一生都在尋找伴侶,他們尋找伴侶的方式和西方人很像,就是透過不斷地「約會」,直到找到對的人為止。當一隻白頰黑雁在和另一隻約會,牠會形影不離伴在對方身旁,彼此餵食、彼此依偎,甚至出席對方的社交場合,如果發現彼此不適合,就重新走回白頰黑雁的婚戀市場。
    • 公眾場合的肢體接觸。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人會噓寒問暖,有的人會傾聽你的心事,有的人會約你一起遊山玩水,但有一種行為,幾乎發生在每個墜入愛河的人身上:肢體接觸。
    • 用主詞變化,創造不確定感
    • 創造對象意識:從「我們」變成「我」或「你」
    • 推薦閱讀

    製造曖昧的方式百百種,而其中最簡單的,就屬於「主詞變化」。「主詞變化」聽起來很高深莫測,但其實就只是在口語或訊息上,將我們常用的主詞做調整,只要會說中文,人人都做得到。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約對方明天晚上去吃飯,你可能會說:「明天晚上你有空嗎?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吃晚餐?」如果有任何人傳這樣的句子來約我吃飯,基本上我都不會答應,因為這兩句話裡面充滿了壓力。 首先,不論傳來的人跟我實際上關係如何,他都傳達出了「他認為我們不夠熟」的感覺,非常的拘謹。而跟「和自己不熟的人」出去吃飯,最直接會讓人聯想到的就是要社交,如果這個人又沒有什麼讓我想跟他社交的理由(通常你們想追的女生都沒有什麼要跟你們社交的理由),我就會覺得這是場很疲累的飯局,不如不去。 所以,如果同樣要約對方明天晚上去吃飯,在我知道雙方先前聊得...

    剛講的是屬於比較友誼性質一點的用法,如果要用來創造對象意識的話,用法就會稍有不同。創造對象意識的用法,通常隱藏的主詞會從「我們」變為單獨的「我」或是「你」,並且伴隨帶領式的句型。例如:「帶你去」、「帶我去」、「送你回去」、「教我」,這些都省略了主詞,卻留下受詞。與前者不同的是,當主詞是「我們」的時候,就不會有特定的受詞出現,但在這裡的用法,都出現了明確的受詞,也就是「這是一個你跟我的關係」。當「你」跟「我」被獨立出來時,它就呈現了一種上下關係,而不是平等關係。而這個上下關係,則能滿足保護欲或被保護欲,對象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自然抬頭。 我們用兩個例子來作對照,就可以清楚感覺到其中的不同。假如有個女生提到某間餐廳很不錯,可能你會有以下幾種回應方法: 1.「那我們找時間一起去」 2.「你想去嗎?...

    大雨來襲鞋子進水好不舒服!鞋子濕掉的 4 招「急救術」 (本文經合作夥伴 AWE 情感工作室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省略主詞——讓曖昧變得輕而易舉〉)

  1. 2017年1月13日 · 傳訊息給曖昧對象要有心機,3 種回訊息的小技巧 (本文經合作夥伴 AiMM 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給男生的建議 2:每段戀情都是從邀約開始,不要迷失在來回的簡訊當中〉;圖片來源:《我可能不會愛你》、《單身啪啪啪》劇照。

    • 曖昧期含意1
    • 曖昧期含意2
    • 曖昧期含意3
    • 曖昧期含意4
    • 曖昧期含意5
  2. 2018年9月28日 · 當你正在開始一段新的關係,即使只是曖昧期,「平衡」也很重要。 何謂平衡? Kelly Campbell 認為, 任何持久的親密關係都具有「激情」和「友情」成分的平衡 ,如果一股腦透露出你就是「很缺」、很需要一個男友/女友陪伴,對方只會覺得不受尊重。

  3. 2017年12月25日 · 一、肢體語言. 1. 開放式肢體語言(拉): 手心、手臂內側朝外,身體肌肉放鬆、碰觸、接近、眼神柔和、笑容、眼神交流. 2. 防禦式肢體語言(推) : 手心、手臂外側朝外甚至有些弓起、集中,眼神銳利集中、遠離、拒否、緊張的肌肉、將自己與他人中間隔著某些東西(也許是交叉的手、包包等等)遮蔽自己的身體、眼神拒絕交流. 二、反應層面.

  4. 2016年9月30日 · 曖昧,其實撇開感情來說,在中文的意義上面是一種「不確定、不明的狀況」,換句話來說,在東方的文化中,我們不習慣把話說清楚,習慣拐彎抹角,而這就是東方的「禮貌」,所以在感情方面也會生成「曖昧」一詞來定義還沒「確定關係」的情形。 歐美文化中,所謂感情並沒有什麼若有似無的「曖昧」地帶,類似曖昧的狀況,歐美的人稱之為”flirting”,也就是調情的意思。 然而調情,本身就是已經表達喜歡而互動的狀況,只是未確定關係而已,但可以確定的是「互相吸引」的這個事實。 曖昧為什麼會讓人受盡委屈? 但我們不是歐美人,在台灣,在還未確定關係時,不管是曖昧還是調情的行為,很多時候會被認為是「放蕩」的象徵,如果最後這一段互相吸引的關係不了了之或是同時跟很多人做這件事,那麼那就是一件不符合道德的事情。

  5. 2017年4月21日 · 知名作家 吳若權 一篇篇的愛情建議配上阿德勒心理學語錄,不管現在的你是想愛、正在相愛、或已經不愛,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自己。 之前簡單心理有一篇文章《 「他不喜歡你,但他喜歡被你喜歡。 」那些愛搞曖昧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這篇則是要告訴我們,曖昧終究只是曖昧,不想浪費青春,就趕快灑脫轉身吧! (責任編輯:王愉賀) 始終不肯給出承諾的感情,最後都會淪為「只是玩玩」而已。 愛在曖昧不明的時刻,往往既心酸、又浪漫。 但是,當迷霧散去,剛開始有些微微的甜蜜滋味,到頭來卻竟變成很深的遺憾──原來,一切都是誤會。 只剩下自作多情的人,徒留情何以堪的悵然。 他經常從手機捎來訊息:「吃過飯沒? 」「今天過得好嗎? 」「天冷了,要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