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日 · 香港心理衞生會由2012年起每隔兩年進行一次全港抑鬱指數調查」。調查顯示香港人的抑鬱指數創新高在6次相同的調查中最令人擔憂當中中重度至重度抑鬱較2020年的32%再上升至33%當中有19%受訪者選擇不處理抑鬱與理財之間存在一定

  2. 2020年6月6日 · 其實,他們可能是「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患者,由於從小到大未有得到適當診治,令他們被徵狀纏繞而不自知。 這些徵狀使他們人生充斥著衝突和波折,連情緒也受牽連,或會誘發情緒病。 作為身邊人,我們可以做的是,善意地點出問題,鼓勵對方求診,讓他們人生早日重回軌道。 病症伴隨患者成長. ADHD是一種由小時候起便出現的腦部發展性障礙,如果患者自小沒有接受適當的藥物或行為治療,病徵或會延伸至成人階段。 據估計,約三分之二個案於成長後仍有若干徵狀。 相關文章: 【都市診療室】動輒遞信辭職 可能是患上「非典型抑鬱症」? 相關文章: 【都市診療室】「躁鬱症」同「躁動性抑鬱」有咩唔同?

  3. 2021年7月15日 · 你可以試試參考以下幾個要點: 了解自己擔心什麼? 擔心病人會因此意志消沉,失去鬥志? 會不會不想活而自殺? 還是你自己無法去面對病人的情緒反應,甚至自己也尚未準備好,而不知如何回答? 先了解自己的擔憂,嘗試放下,才有力量與病患一起同行。 2. 事前的預備. 尋找一處熟悉和安靜的環境,騰出寬鬆的時間,與病者傾談。 尊重和敏銳的病者想知或不想知道病情,知情權是相當重要的,而家屬須先預備自己的心情,隨時按着病者的期望而作出回應。 以坦誠的態度,先了解病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程度。 3. 坦誠以對. 若病者表示已知道患上不治之症,可能會傷心、哭泣,這是很正常的宣洩,家屬也無需刻意隱藏自己的情緒,最好讓彼此的情緒自然流露。 4. 尊重病者的步伐.

  4. 2018年6月28日 · 商業. 發布時間: 2018/06/28 11:11. 最後更新: 2018/06/28 18:48. 分享: 重返職場是抑鬱症患者重投社會生活的重要一步重返職場是精神病康復者重新融入社會的重要一步,然而不少人四出求職,卻屢遭歧視,被拒諸門外。 患了抑鬱症近10年的阿晴(化名),求職路上亦波折重重,社工轉介的工作往往是低技術,又或以實習形式,每月僅數千元工資。 當自行尋找工作,卻因申報病歷被問長問短,最後卻不獲聘用。 今年30歲的阿晴,自小活在被父親辱罵、藤條虐打的陰霾,中學畢業後面臨沉重的工作壓力,終在2009年確診抑鬱症。

  5. 2021年8月11日 · 近日有網民於網上討論區發文詢問,香港的高層大廈壽命大約有多長。. 網民經歷:. 不少人覺得樓主想太多,直言:「到你死的那一天,大廈還是不會倒。. 」他們覺得以前的樓宇比現在的更實用,因為以前的材料是比較好的。. 有網民就懷疑這說法,稱以前的 ...

  6. 2020年5月16日 · 病症似但治療方法不同. 「躁動性抑鬱躁鬱症字面上甚為相似因此經常被混淆但病理學上卻是兩碼子的事治療方法更是有所不同。. 所謂「躁鬱症」,本身則是一種特殊的情緒病,偏向類似精神分裂病,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幻覺和妄想。. 而 ...

  7. 2015年9月5日 · 名人薈萃. 發布時間: 2015/09/05 00:00. 最後更新: 2020/05/08 19:29. 分享: 母親節一年只有一次,但何媽媽每年有兩次,除了母親節,女兒亦會把父親節當母親節過,感謝身兼父職的媽媽。 別人都羨慕何媽媽有三個女兒圍着她轉,卻不知道當中有兩個患有過度活躍症,為照顧她們,何媽媽每天要偷偷吃抗抑鬱藥。 這位媽媽不易當,為了生活,曾拖着年幼女兒走遍深水埗街頭執紙皮賣,為了醫女兒的病,凡是相關講座都去聽,追着專家發問,女兒行為問題多,何媽媽曾被同學家長當街追着罵。 盡管獨力養兒的壓力大得讓她病倒,在女兒面前還是要維持強壯的形象,這樣才能當女兒的後盾,「我想女兒知道就算沒有爸爸,媽媽也可以保護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