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4日 · 【明報專訊】大家每天都在步行,但原來很多人一直都「行錯」!「正確步姿可以減少關節損耗,令到肌肉、能量運用更有效率,讓人行遠一點。」物理治療師黃嘉豪指出,但當姿勢不良,身體需要投入很多肌肉協助維持這個不自然的姿勢,會增加肌肉負擔,更為費力,甚至「行」出一雙「甲組腳」!

  2. 2018年7月16日 · 【明報專訊】皮膚病一旦惡化可令人寢食難安,有單親母受嚴重濕疹困擾,臉上染上金黃葡萄球菌,腳上皮膚爛掉一大塊,影響母子關係。但本港公營醫療系統的皮膚科只有約30名醫生,新症要排期1至3年。衛生署前皮膚科醫生陸乃明不忍,退休後在油麻地設診所,為基層病人義診,兩年共服務約450 ...

  3. 2022年4月19日 · 【明報專訊】寶寶在初學行至2歲期間,容易出現以腳尖走路的情况。1歲左右的孩子才剛開始學走路,大腿和臀部的肌力仍未充分發展,以致走路時搖搖晃晃。由於小腿的肌肉較發達,當孩子以下肢用力去穩定自己時,會不自覺地運用小腿肌肉而踮起腳尖。隨着不斷練習走路,孩子的大腿、臀部和 ...

  4. 2015年4月25日 · 世藝‧專訪:余光中:寫遊記是很好的紀念. 文章日期:2015年04月25日. Share. 金聖華遊記近著《笑語千山外》書封。.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編按:本版四月十一日刊出了《專訪余光中談文學翻譯》,讀者心領神會而感意猶未盡之際,本版繼續刊登三月二日 ...

  5. 2019年2月17日 · 實地觀察 求診者不一定是傻子 但宋博士認為,親身去把理所當然的事看個究竟,是人類學的任務,她實地觀察,聽過的故事過百。拒絕被絕望吞噬的病人,遇上中國的幹細胞醫學熱潮,在她的研究著作,不是冷冰冰的艱深學術詞彙,而是一場又一場充滿人性掙扎的征途。

  6. 2019年4月6日 · 【明報專訊】公立醫院服務「爆煲」,醫生怨聲載道,醫管局冀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到港以紓緩人手短缺,措施之一為放寬實習期,然而周三被醫委會否決,據知醫管局爭取為「有限度註冊醫生」留港期間提供專科培訓,同樣遇上瓶頸。雖然急症科、麻醉科、內科、家庭醫學科均允培訓海外醫生,但公 ...

  7. 2023年1月17日 · 【明報專訊】想挑戰較高難度的山徑,必須掌握落山要訣。不少新手對陡峭山坡兼碎石路望而生畏,Ken sir指導落山要訣: 1.將路分段、細步前行 2.以之字形路線前進 側身落斜易扭傷 Ken sir解釋,落斜要避免身體失平衡跣落山,同時要減低疲累感,首先忌跨太大步,宜將路段切割為一小段一小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