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會為國際認知障礙症協會在香港的唯一會員機構. 遊走是認知障礙症常見的症狀,往往危及患者的安全,令人擔心。 由於記憶力及溝通能力減退,他們未能解釋自己為何遊走。 照顧者會因未曾察覺他們溜走而感到內疚,但是我們根本無法二十四小時看守著一個人,所以不用自責,也無需怪責照顧他們的人。 遊走的原因. 不安的情緒. 當患者產生坐立不安和焦慮的情緒或因陌生環境而產生恐懼時,他們可能會四處徘徊或漫無目的地遊走,他們可能會認不出自己的家,並堅持要離開。 另外,患者可能因失眠,加上失去判斷能力,把半夜當作黎明,而要求外出,甚至要上班工作,故患者於晚間遊走時常發生。 環境轉變. 當患者身處陌生的環境,例如新的房子、老人院或日間中心,他們可能會感到不安及迷惘,於是四處走動,想找問口離開。

  2.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於1995年成立 (前稱「香港老年痴呆症協會」),為國際認知障礙症協會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在港的唯一會員,亦是全港第一間專門提供認知障礙症服務的非牟利及自負盈虧機構。. 本會致力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屬及照顧者提供專業及 ...

  3.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的預防方法網頁,提供了一些有助於保持腦 健康的建議,例如保持身體活動、均衡飲食、參與社交活動、接受定期檢查等。此外,網頁亦介紹了一些可以訓練腦 的遊戲和測試,讓您可以隨時檢測自己的認知 狀況。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認知障礙症 的資訊,您可以參考本

  4. 三寶以外的選擇. 但如患者真的很抗拒討論這些「不吉利」話題或已錯失訂立平安三寶的黃金時機,家人們無需勉強,畢竟以患者為本,保持患者開心愉快是首要目的。 家人仍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長者對照顧安排的喜好和生活習慣,回憶患者過往曾表達的意願,代入患者的角度,以你所了解的患者性格、習慣、喜好等作依據,以患者的利益出發,以「排除法」作出最貼近患者心意的決定。 同時,家人進行討論前,不妨先聽聽專業人士,如醫生或社工就照顧和醫療安排的分析和建議。 此外,我們也曾遇到子女認為父親最重視的應該是資產物業安排,但當一家人坐下傾談,父親卻認為錢財身外物,最放不下的是飼養多年的寵物和過身老伴的舊物品。 這些事例也讓我們反思,我們是正為自己打點,還是為患者籌謀呢?

  5. 照顧技巧. 與患者溝通技巧. 患者的溝通能力或會因病程而減弱,他們會越來越難表達清楚自己和理解他人的說話,而照顧者亦會更難去明白患者的意思或感受。 <詳情> 行為及情緒問題. 約九成阿爾茲海默氏症的患者會出現行為問題,這些「 非功能性的行為」分心理及非心理性兩種。 前者包括抑鬱、憂慮、妄想、幻覺;後者有攻擊、激動、失眠、驚叫及遊走等。 <詳情> 遊走是認知障礙症常見的症狀,往往危及患者的安全,令人擔心。 由於記憶力及溝通能力減退,他們未能解釋自己為何遊走。 照顧者會因未曾察覺他們溜走而感到內疚,但是我們根本無法二十四小時看守著一個人,所以不用自責,也無需怪責照顧他們的人。 <詳情>

  6. 1. 照顧者要懂得變通.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而且每段關係都不一樣,不要期望過高以至脫離現實,要不斷的嘗試和改進,尋找最適合的溝通方法. 多聽取有經驗的護理人員的意見及與其他照顧者分享. 對話、字句並非唯一的溝通方法,應多著重其他非語言的溝通方法,如身體接觸、說話語氣;當患者不能明白時,照顧者可用身體語言來輔助患者表達或理解. 要細心聆聽及學習體會患者的情緒和感受. 2. 保護患者的自尊心. 不要將患者當作小孩般看待。 雖然言談對話要簡單易明,但卻要以成年人看待,不要使用疊字,如「飲水水」、「食飯飯」等. 患者雖然未必完全明白別人的說話,但他們仍會有自己的情緒和感覺,所以應保護他們的尊嚴及自尊心. 就算認為患者不會明白,也要避免於他們在場時,跟別人談論他們的情況. 3. 說話技巧.

  7. 需要長期照顧. 生理時鐘混亂. 一般而言,隨者病症進入不同階段,患者的病徵亦有所不同: 早期. 失去短期記憶.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學習新事物及跟從複雜指令感困難. 判斷力減退. 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中期. 混淆遠期記憶及現實情況. 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