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會議上,委員討論上水至落馬洲支線(支線) 主要基建工程時要求當局提供補充資料。現把有關補充資料 詳述如下。在落馬洲總站提供交通設施 2. 在小組委員會的會議上,議員要求當局檢討在落馬洲 總站適當地提供交通設施是否可行。

  2. 此外,上水至落馬洲支線有迫切需要建造,以紓緩羅湖的 擠塞情況,而且支線連同北環線,會在新界北部提供一條連接 東鐵和西鐵的策略性鐵路。

    • 概況
    • 列車
    • 車務
    • 未來發展

    1997年9月,時任九鐵主席楊啟彥向傳媒表示計劃10年內投資1,100億元擴展鐵路網絡,其中在北部興建一條由上水至落馬洲延伸到深圳的鐵路,楊氏稱此舉促進香港與內地交往發揮重要作用。 1998年4月,因應羅湖站出現人潮失控情况,九鐵研究上水往來落馬洲的支線,連接深圳皇岡;初步估計耗資70億元,歷时兩年作詳細研究及四年建造,最早於2004年落成。屆時落馬洲車站每小時可以處理2萬過境旅客,較羅湖站每小時處理1萬5000個旅客的容量更大。當時九鐵稱政府已同意加快計劃,故準備6月向董事局提交以後,再與政府商討下一步計劃。 民建聯成員於1998年6月30日會見兩位之運輸署工程師,其中一項是建議興建新跨境鐵路,以舒緩羅湖站的客運載力和提高貨運鐵路的能力。

    落馬洲支綫在2007年至2021年間,曾隨東鐵綫使用中期翻新列車及近畿川崎列車。同年2月6日,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投入服務。近畿川崎列車則退出東鐵綫服務並調往屯馬綫,頭等車廂則送回日本改裝成普通等車廂,再送回屯馬綫繼續服務。由2022年起全綫使用韓製列車(R-Stock)。

    在正常情況下,東鐵綫列車分為來回羅湖至金鐘或落馬洲至金鐘,班次比例為2羅湖:1落馬洲。 落馬洲支綫通車後,東鐵綫於繁忙時間每小時開行12班羅湖車,6班落馬洲車,共18班。上午繁忙時間每小時另加3班大埔墟及2班火炭短途車,共23班。 至於非繁忙時間,每小時開行10班羅湖車,5班落馬洲車,共15班。

    雖然支綫沿途暫時不設車站,不過當列車駛過塱原濕地後,已有預留的地底車站-古洞站。此站的建設,是因應香港特區政府於2003年公佈的研究,指出古洞北及粉嶺北共約689公頃的土地適合作新發展區。由於古洞有機會成為新市鎮,故九鐵公司在計劃及興建落馬洲支綫時預留位置給將來興建古洞站之用。古洞站亦會成為北環綫與的東鐵綫轉乘站,現已動工興建;東鐵綫乘客日後可於此站轉乘北環綫前往新界西。

  3. 支線由原有的 上水站 開始向西北方向延伸,穿越 塱原濕地 、 古洞 及 洲頭 等地,最終連接新建的 落馬洲站 ,全長約7.4 公里 。 因為支線的建成,東鐵綫北行共分為2個終點站 [ 1] ,分別通往2個與 中國大陸 連接的關口- 羅湖 及 落馬洲 。 落馬洲支線由 九廣鐵路公司 興建,工程於2003年1月29日開始 [ 2] ,並於2006年末竣工,落馬洲站於2007年8月15日下午4時左右正式啟用。 首班列車於當日下午3時17分左右由 尖東站 開出;而首班從落馬洲站開出的南行列車亦於當日約下午4時15分開出。 因應 2019冠狀病毒病 疫情,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需要進一步暫停部分香港出入境管制站運作,故2020年2月4日至2023年1月7日期間落馬洲站暫時關閉 [ 3] 。 計劃及工程.

  4. 上水至落馬洲支線全長7.4 公里,其中700公尺會經過塱原,原定在二零零四年竣工。 九鐵建議運用內部資源和透過舉債,支付建造和營運支線的全部費用。 3. 在一九九九年七月至九月期間,九鐵公司曾就上水至落馬洲支線計劃諮詢各有關方面,包括當時的北區和元朗臨時區議會、環境諮詢委員會轄下的環境影響評估小組委員會,以及城市規劃委員會。 計劃其後在一九九九年十月根據《鐵路條例》的規定在憲報刊登。 所接獲的反對意見共有74份,到目前為止,已有12份撤回。 4.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上水至落馬洲支線是一項指定工程項目,須進行法定的環評程序。 九鐵公司首先在一九九八年八月向環境保護署( 環保署)署長提交工程項目簡介。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支線將在落馬洲提供一條新的客運鐵路過境通道,以紓緩現有的羅湖過境通道,以及解決因本港與內地交往日益頻繁而不斷增加的運輸需求。 支線預計會於二 四年竣工。 根據《鐵路條例》,公眾人士可以由今日起至二 年六月二十七日就方案的修訂提出反對。 修訂方案及有關圖則現存放於中西區、北區及元朗民政事務處和北區及元朗地政處,公眾人士可於辦公時間前往上述地點查閱。 完. 二 年四月二十八日(星期五)

  7. 落馬洲支線將由東鐵上水站分支至新的落馬洲鐵路過境管制站,該管制站初期每日可處理十五萬乘客;新管制站和深圳地鐵皇崗站以行人天橋接駁。 發言人說:「我們將會以符合環保方式,盡早完成工程以配合日益增加的過境客運需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