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三國演義》描述劉備和關羽,張飛一起去拜訪諸葛亮,想請他下山幫忙做軍師。 但他們第一次去他不在,第二次諸葛亮又剛好出了門,第三次諸葛亮在睡覺,他們等到太陽下山,諸葛亮才睡醒,諸葛亮被劉備三次拜訪的誠意所感動,終於答應幫助劉備。

  2. 三顧茅廬是指東漢末年 劉備三次到諸葛亮的住處,請他出山輔佐自己的事件。 此事件最早見於諸葛亮的《 出師表 》,該文提到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3. 2024年6月6日 · 劉備三顧茅廬」是真是假. 長知史 2024-06-06. 「三顧茅廬」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說的是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曾經三次去諸葛亮居住的茅廬相請,最終請得諸葛亮誠心輔佐劉備。 但是,究竟有沒有「三顧茅廬」這回事呢,學術界說法不一。 《三國演義》對於「三顧茅廬」的故事有繪聲繪色的描述,但《三國演義》畢竟是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加以藝術構思創作而成的,真實性本來就不髙。 不過,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提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根據諸葛亮的敘述,「三顧茅廬」似乎確有其事。 不過也有人認為沒有「三顧茅廬」這回事,諸葛亮是「自請相見」的。 他們認為,諸葛亮是位有宏圖之士,劉備請他出山,正合其意,他豈會大擺架子。

  4. 三顧茅廬(拼音:sān gù máolú)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三顧茅廬”原為東漢末年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顧:拜訪。茅廬:草房)。

  5. 2016年7月28日 · 三顧茅廬或三顧草廬,是指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諸葛亮住處請他出山輔佐自己的事件。 此事件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該文提到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三國志》中對此僅有「凡三往,乃見」的簡略記述。 《三國演義》對此事件進行了擴寫。 三顧茅廬後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成語。 也用來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 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成語故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襄陽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

  6. 2024年7月7日 · 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際遇,通常被史家視為君臣之典範。三顧茅廬後劉備稱得到諸葛亮是「魚之有水」。諸葛亮在劉備尚在時,就已經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被暗殺後又領司隸校尉,集政治實際權力於一身,這在古代是很罕見的。

  7. 成語: 三顧茅廬 [正文],注音: ㄙㄢ ㄍㄨˋ ㄇㄠˊ ㄌㄨˊ,釋義: 指漢末劉備往訪諸葛亮,凡三次,才得見。 語本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 後用「三顧茅廬」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8. 三顧茅廬. 劉備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縣)時,曾訪問世事於「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對他說:「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即諸葛亮和龐統。 後來諸葛亮的好友徐庶見到劉備時,又當面稱諸葛亮為「臥龍」,問劉備是否願意見他,劉備說:「請你把他帶來吧。 」徐庶說:「這人只能由您去見他,不可將他招來,您應委屈一下,親自去拜訪。 」劉備一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這就是後世所說的「三顧茅廬」。 三顧堂. 隆中對策. 劉備在隆中茅廬見到諸葛亮後,說他有興復漢室的志向,但智術短淺,問諸葛亮有何良策,諸葛亮於是回答,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隆中對》分析了天下形勢,認為中原的曹操勢力強大,江東的孫權政權穩固,都不是進取的方向。 荊州為用武之國,益州地勢險要,其統治者懦弱無能,可以作為進取之資。

  9. 2021年11月30日 ·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10. 三顧祠,位於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臥龍崗內,是臥龍崗的一處著名景點,是為紀念劉備三顧茅廬而建,公元207年,劉備在這裡與諸葛亮縱論天下,確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思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