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1日 · 以記者試讀的熱門商務課程成功談判基本策略與技巧」(Successful Negotiation: Essential Strategies and SkillsUniversity of Michigan為例可以選擇用79美元約612港元的價格購買認證證書也可以選擇不買只上課

    • 觀察事情和模式
    • 老闆聽不到下屬聲音
    • 解讀你觀察到的東西
    • 如何解讀同事眼淚?
    • 設計干預行動
    • 重複過程 檢討修正
    • ● Profile

    有公司老闆與團隊開會,我以企業教練的身分旁聽。完畢後,他怒氣冲冲:「我的團隊太被動、不發聲,缺乏創意和主見!」 我坦率地說:「你的副手提出了一個挺好的主意,你想也沒想便當眾批評他。以他這麼資深的二把手,尚且被你『片』得那麼凌厲,甚至有點離題,其他人還敢作聲?」 老闆一臉驚訝,說他不太記得二把手提出什麼建議,只因對方用了兩個不合適措辭,令他不耐煩。我還告訴他,有兩個說話微弱的年輕和低級同事,也被他打岔,他說完全沒有印象。

    大家在同一場景,可以有不同的觀察,而當我跟隨他出席幾個大小不同的會議後,有些重複出現的行為模式相繼浮現,有助我觀察他如何管理團隊,而他從我的觀察中覺察哪裏有盲點和選擇性聆聽:找尋自己渴望聽到的說話,或放大不想看到的行為,至於外表柔弱、職位低微的同事,大都不在他的觀察範圍之內。 不同的人帶着不同練歷、視野和年資,對同一事實卻可觀察到不完全相同的事情和模式。觀察這回事,可算是相當主觀的,但我們須追求客觀,盡量避免見樹不見林,要走上山頂觀察大局。 機構一把手的注意力很短,又自以為熟悉實情而不願意花時間精力聽員工講述千絲萬縷的事實細節,但許多問題往往出自小事情和過程。如果大家出於不同的「觀察」基礎而跳到「解讀」層面作出判斷和分析,或跳到「干預」層面制定行動策略,可以預測「錯誤診斷」只會導致「錯誤藥單...

    「解讀」比「觀察」更具挑戰;面對觀察一件事情所收集的資料和數據,要問自己:「究竟我看到、聽到、感覺到什麼?」 解讀事件的竅門是盡量以多角度思考(multiple perspectives),構思多重假設,其中一個很有用的方法是使用同理心(empathy),代入對方處境,從其角度理解事情,有助我們解讀其行為。另一個方法是傾聽對方的用詞之餘,更要琢磨其弦外之音,甚至洞悉內裏有沒有隱喻暗示、難言之隱、隱瞞事實,或拆解狡辯藉口、謊言歪理、轉移視線、語言藝術。

    我很喜歡跟高管討論如何處理哭泣的同事。在職場環境,你會如何解讀同事的眼淚?當然也要考慮處境(context)。我在不同場合都遇過哭起來的同事——有實習生,有剛出道的,也有資深和高級管理層,試舉一例:我正在主持幾個人的會議中,有同事不知什麼時候眼睛紅起來,我覺察後,腦海裏同時想出幾個可能性:(1)我還是哪個同事做了什麼把她弄哭?(2)她被什麼私事困擾?(3)傷風感冒還是飛沙入眼? 我聯想到另一個資料——開始會議時,我對她沒有完成一件事情而表達不滿,於是我傾向解讀:她被我一語道破其過失而哭起來。我邊繼續開會邊留意她的行為,眼角看到她從桌上拿起紙巾盒,抽起一張紙巾後再大力把盒子往桌上擲,使勁擤鼻涕和抹眼淚,明顯地哭出來。換言之,自我發現她眼紅而沒作出表示後,她由飲泣變成眾所周知的哭泣,動作和噪音也...

    在以上例子,我認為同事因情緒病而流淚的可能性較小,而另外5個解讀可能性較高,加上一個管理原則:帶情緒的宣泄在職場裏是缺乏專業精神的表現。於是,我開始設計干預行動。一般來說,如果同事在這麼長時間(10分鐘)之內都不能收拾情緒,我會要求她到洗手間冷靜下來,休息15分鐘後大家理性和專業地討論問題。但礙於對方是一名高級經理,我不想開口請她冷靜而進一步傷害其形象和權威,遂等候她用自己方法收拾情緒。但見她開始做一些我解讀為抗議、發脾氣和加大哭泣程度的動作時,全場人的注意力已不能集中在會議討論,我唯有宣布休息15分鐘,個別處理她的情緒。

    我要強調作出了「干預行動」環節後必須回到「觀察」,以跟進事情的發展,審視我的觀點、解讀或干預準繩度,檢討哪裏須修正,從而改善下一回合的解讀和干預行動。 有些人,思想清晰,思路有層次感,有獨到見解,往往能幫人「打通經脈」——不是點出別人觀察中的盲點,便是啟發人透徹解讀混亂信息、紛爭、糾結,亦能啟發人用有效的干預行動對應問題。 你在哪一環節較薄弱?身邊有沒有可給你指點迷津的高人或智囊,提升你的觀察、解讀和干預能力?

    何靜瑩(Ada Ho),初創互聯網公司Paxxioneer創辦人及行政總裁,為多間跨國企業、非牟利機構及學校高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畢業,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碩士。最新著作為《扮有料,只會死得更快》。Ada.Ho@paxxioneer.com

  2. 2020年9月11日 · Share. 困境解讀——當一個人遭遇困境,心裏會解釋、解讀事情,這種描述可顯示出這人是樂觀還是悲觀,可引致截然不同的對應。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我在中學時期,班裏總有一兩個同學經常往悲觀方向想東西,什麼都說不行,最後大家便會跟隨她們放棄任何嘗試。 我不喜歡被她們拖後腿,每逢組織創新活動時,都不會邀請她們加入團隊,免得大家連試都不敢試。 出來工作後,也偶然遇到另一種極端的同事:過分樂觀者容易「下巴輕輕」、不計算清楚風險與難度便草率推行新政。 如果老闆過度樂觀(尤其二世祖! ),草率要求團隊不斷推出欠缺深思熟慮的項目,令眾人疲於奔命之餘,太多半途夭折的失敗項目更會打沉士氣。 如何處理別人或自己的樂觀或悲觀?

  3. 2021年7月11日 · 【明報專訊】「香港社會總有個習慣,會將移民潮世代經驗當是全個香港的經驗,把政治環境判斷及移民順理成章放在一起,其實年輕人唔係咁諗。 」人人都話因為政治環境差要移民,唔通真係「人人」都咁諗? 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鄧鍵一從社會運動前後進行的研究發現,對年輕的Z世代(24歲或以下)來說,「遇到政治動盪就要走,在上一輩人眼中比較理所當然,但在他們身上不是」,在前面幾個世代腦海中如「常識」一般存在的想法,已經斷了纜。 30歲以下港青想移民與政治關係不大. 社科系亞洲研究課程上周舉辦研討會,3個講題3種角度,透過研究與觀察看移民人心,究竟是不是我們聽慣聽熟那回事?

  4. 2024年4月28日 · PAST ARTICLES. 家常便飯:家傭掌廚 拆解粵菜燜、煮、浸.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28日. Share. (陳閒提供) 【明報專訊】印尼籍傭工到埗了,這是我第一次聘請家傭。 家人的衣食住行,處處都得重新構想打點,以晚餐最為要緊。 讓一名文化背景和語言不通的異鄉人擔此重任,實屬不易。 四處求教,書店或網上資源不乏中英印三語食譜和食材圖鑑。 食物環境衛生署網頁的「今日買乜餸」最為驚喜,免費提供圖文並茂的印尼文及菲律賓文食譜,每周配合時令食材更新,非常實用。 零碎地收集了許多食譜,仍欠一套完整的培訓流程。 於是參考了工作上用到的迎新程序,自行製作了家傭入職手冊,包含一個兩周的晚餐計劃。 目的是有系統地,循序漸進讓家傭了解我家的飲食喜好和煮食流程。

  5. 2024年2月28日 · Son姐慨嘆時勢不同過往員工都打聽升職加薪方法如今卻千方百計拒絕升職她笑說︰「以前升職加薪依家係加』。 啲人唔想升職,係驚責任大咗壓力增加。 」她忠告新人返工要帶腦及夠主動,不要齋坐、齋問等運到。 Son姐說︰「見工時你已經知道份工要啲乜嘢,唔好成日淨係問,或者坐喺度等,跟住話『佢都冇叫我做』,呢啲態度唔好話份工打唔打得長,自己都學唔到嘢。 (即時娛樂) 相關字詞﹕ 麥玲玲 玲玲友情報 張慧敏 Son姐.

  6. 2021年4月13日 · 建立互助環境防欺凌. 情况雖尚算輕微,但如果以上問題不獲改善甚至惡化,不但會影響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也對他們的福祉和健康狀况帶來長遠及極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校方應多聆聽教師在工作和人際關係方面的困難,定期收集教師意見以監察學校的排擠情况,亦可舉辦工作坊供教師參與,透過團隊合作的活動增加教師們對彼此的了解,消除隔膜,以進一步促進教師之間互相關懷的文化及減低互相排擠的情况。 學校也可考慮明確指出所有與工作相關的電子郵件、電話或短訊,都應在一定時間內得到答覆,並且通過制定相關政策,表明學校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 正向的工作環境,長遠而言對員工有極大的幫助,從而顯著提升績效。 學校需鼓勵教師彼此讚賞和感謝,以增加教師的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