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1日 · 國共兩黨於同年在美國斡旋下進行「重慶談判」,然而雙方實際是「邊談邊打」。 內戰全面爆發後,起初國軍發動全面進攻,取得明顯優勢,成功佔領中共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而共軍則採取運動戰打擊國軍。 值得留意的是,國軍在拉鋸戰之中軍力逐漸減少,相反共軍卻日漸壯大。 至1947年起,中共轉入戰略進攻,戰局逆轉。 1948年秋冬,共軍在三大會戰(遼瀋戰役、淮海戰役與平津戰役)中擊敗國軍主力,共軍隨後發動渡江戰役,並最終佔領整個大陸,國府退至台灣。 在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對錦州城垣發起進攻。 (維基公共領域) 五萬萬國人的呼聲:救亡. 回顧這一段時期,國民「救亡」的呼聲可謂響徹雲霄。

  2. 1924年1月20日至1月30日,孙在广州召开了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聯俄容共方針,选出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大钊、 谭平山 、 毛泽东 、 林祖涵 、 瞿秋白 等10人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1/4。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会后,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之中国共产党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等。 随后,中共假名合作而於國民黨內部進行分化與發展,之後國民黨內所謂的左派右派稱號也是中共分化之下而來。 軍事部分在蘇聯援助下,1924年5月在廣州 黄埔 建立 黃埔軍校。 蒋中正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 周恩来 任政治部副主任。

  3. 1948年11月,大隊國軍集結在上海火車站,準備開赴徐州、蚌埠前線與共軍決戰。. (圖片提供:紫舞/FOTOE). 國共內戰之初,國民革命軍在人數、軍事裝備、後備資源及外來援助等方面,都遠超解放軍。. 蔣介石確信,只需3到6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戰勝。. 不過,歷史 ...

  4. 國共內戰,又稱國共戰爭,是 中國國民黨 與 中國共產黨 兩大政黨及其武裝之間在中國境內爆發爭奪天下的內戰。 國共內戰最終以國民黨政府遷往台灣而結束。 自1927年到1949年間,國、共之間發生過多次內戰。 分別經歷國民大革命時期、 土地革命 時期、 抗日戰爭 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 十年內戰 時期也稱之為第一次國共內戰, 解放戰爭 時期稱為第二次國共內戰。 第二次國共內戰以國民黨政權經廣州、重慶、成都直至遷往台北而結束。 基本介紹. 名稱:國共內戰. 地點: 中國. 時間: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末. 參戰方: 中國國民黨 、 中國共產黨. 結果:中國共產黨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主要指揮官: 毛澤東 、 蔣介石. 第一次內戰: 十年內戰. 第二次內戰: 解放戰爭.

  5. 2024年9月14日 · 中國共產黨一方在內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獲得 中國大陸 地區的 統治權,並於1949年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國民黨 則於內戰中戰敗,率中華民國政府 遷至台灣,造成今日 台灣海峽 兩岸 政治分立與軍事對峙 的局面,雙方自 1979年1月1日 起實現軍事 停火 [ 9 ],但是在法律以及政治上,因為雙方從未簽署停火或停戰協議,故內戰仍然在 法理上 延續至今。 1925年,主張 聯俄容共 的國民黨領袖 孫中山 去世後, 國民黨右派 與中共以及支持國共合作的 國民黨左派 之間的矛盾迅速擴大,導致 國共兩黨的合作關係 出現裂痕。 在國民黨建立 國民政府 並發動針對 北洋政府 的 國民革命軍北伐 期間,兩黨矛盾激化。

  6. 6月23日 沙基慘案 (沙面事件),省港罷工會本為 國民黨左派 領袖 廖仲愷 領導,但實為共黨所主導,8月20日廖仲愷被暗殺,蘇聯顧問鮑羅廷指稱反共的右派領袖 胡漢民 涉嫌主謀而迫其下臺。. 1925年11月23日, 謝持 、 鄒魯 等中國國民黨元老在北京 西山 碧雲寺 ...

  7. 2021年7月1日 · 2021年7月1日. 中共建黨100週年,中國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香港中聯辦)等駐港機關聯同香港特區政府舉辦論壇,主任駱惠寧稱中共「開創」、「發展」和「捍衛了『一國兩制』事業」。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同一場合稱,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充分反映中國共產黨對港人切身利益的充分關懷」。 有親政府人士將這場論壇形容為「劃時代的一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