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6日 · 【地膚子功用闡述】 本品苦寒降洩主入腎與膀胱經 。 「 祛下焦濕熱濁垢 , 利竅行水 ,是其本功」《本草便讀》,適用於 膀胱濕熱,小便不利、淋瀝澀痛 。 又能祛風止癢,為治風疹、濕疹、陰癢帶下等瘙癢性皮膚病的常用藥,內服外用皆宜,尤以外用為佳。 1.治淋證-小便不利、澀痛. 本品苦寒降洩,「入膀胱而除浮腫,利小便而通淋閉」《藥性切用》。 「凡小便因熱而見頻數及或不禁,用此苦以入陰,寒以勝熱,而使濕熱盡從小便而出」《本草求真》,用於 膀胱濕熱,小便不利、淋瀝澀痛 ,可與 木通 、 瞿麥 、 冬葵子 等同用,如地膚子湯《濟生方》。 2.治風疹濕疹、皮膚瘙癢、陰癢帶下. 本品苦寒能清熱祛濕,味辛能散肌膚之風,具有良好的止癢之功,為治療瘙癢性皮膚病的常用藥。

  2. 《本草綱目》載「地膚子,苦,寒,無毒」。地膚子入肝、腎二經,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活絡止痛之功效,可治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痠疼、跌打損傷、腸風下血、崩漏帶下等症。 其活絡止痛功效主要體現在:

  3. 本品有清熱利濕止癢作用。 常與 白鮮皮 、 蛇床子 、 蟬蛻 、 黃柏 等同用;若下焦濕熱,外陰濕癢者,可與 苦參 、 龍膽草 、 白礬 等煎湯外洗患處。 【文獻別錄】 《本經》:「主膀胱熱,利小便。 《別錄》:「去皮膚中熱,…散惡瘡,疝瘕,強陰,使人潤澤。 《藥性論》:「治陰卵潰疾,去熱風,可作湯沐浴。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 外用適量。 【現代藥理】 地膚子含三萜皂甙、脂肪油、維生素A類物質。 地膚子水浸劑(1:3)對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鐵鏽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本草備要 - 地膚子. 歷代本草藥性匯解 - 地膚子 (《本經》)

  4. 地膚子洗劑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地膚子、防風、獨活、白芷、赤芍、花椒、桑白皮、苦參,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止癢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症和蕁麻疹。

  5. 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湿热淋证、白浊带下、小便不利,以及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病症。 地肤子茎枝可食,老熟后可作扫帚,故又称“扫帚草”。 【别名】扫帚苗. 【来源】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 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 种子扁卵形,约1mm,黑色。 气微,味微苦。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 利小便,清湿热。 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

  6. 主 治. 用於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疹濕疹,皮膚瘙癢。 相關配伍. 1、用於治膀胱濕熱,小便不利:與木通、瞿麥、冬葵子等同用,如地膚子湯。 (《濟生方》) 2、用於雷頭風腫,不省人事:落帚子同生薑研爛,熱沖酒服,取汗即愈。 (《聖濟總錄》) 3、用於血痢不止:地膚子五兩,地榆、黃芩各一兩,為末。 每服方寸匕,溫水調下。 (《聖惠方》) 用法用量. 9~15g。

  7. 本品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膚 (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的成熟 果實。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生用。【性味歸經】 苦,寒。歸膀胱經。【功效】 清熱利濕,止癢。【主治】 用於淋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