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 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 眾駭異,不解其故。 俄而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 相顧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 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墻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 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 河水傾潑丈余,雞鳴犬吠滿城中。 逾一時許,始稍定。 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并忘其未衣也。 后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某家樓臺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 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有邑人婦,夜起溲溺,回則狼銜其子。 婦急與狼爭。 狼一緩頰,婦奪兒出,攜抱中。 狼蹲不去。 婦大號。 鄰人奔集,狼乃去。 婦驚定作喜,指天畫地,述狼銜兒狀,已奪兒狀。
蒲松齡描寫的這次地震,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 地震發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農曆6月17日戌時),震級為8.5級,震中在臨淄西北約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帶,而臨淄屬於破壞性地區。
- 地震原文
- 地震翻譯及註釋
- 地震創作背景
- 地震鑒賞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樑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僕而復起;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 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餘,雞鳴犬吠滿城中。逾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並忘其未衣也。後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某家樓台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翻譯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發生了大地震。當時,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篤之在燈下喝酒。忽然聽見有種像打雷一樣的聲音,從東南方向過來,向西北方向滾去。大家都很驚駭詫異,不知是什麼緣故。不一會兒,只見桌子搖晃起來,酒杯翻倒;屋樑房柱,發出一片卡卡的斷裂聲。眾人大驚失色,面面相覷。過了好久,才醒悟過來是地震,急忙衝出屋子。只見外面的樓閣房屋,一會兒斜倒在地上,一會兒又直立起來;牆倒屋塌的聲音,混合著孩子號哭的聲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聾。人頭暈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隨著地面顛簸。河水翻騰出岸邊一丈多遠;雞叫狗吠,全城大亂。過了一個時辰,才稍微安定下來。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都光著身子聚在一起,爭相講著剛才的事情,都忘了沒穿衣服。 後來,聽說這次地震時,某處有口水井井筒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樓台...
蒲松齡描寫的這次地震,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發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農曆6月17日戌時),震級為8.5級,震中在臨淄西北約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帶,而臨淄屬於破壞性地區。
這篇文章通過作者的耳聞目睹與體驗,描述了康熙七年間發生在山東的大地震。文章記述地震的過程非常的清晰,從「聲如雷」「几案擺簸」到「牆傾屋塌」「河水傾潑」,寫出了地震由弱到強的過程,這是從物的角度描述。「眾駭異」「相顧失色」到「男女裸聚」,從人的神態進行側面烘托,寫地震嚴重的程度。最後的耳聞,揭示出了地震破壞的程度,並由此發出了「真非常之奇變」的感慨。 結構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的格局雖小,但所營造的結構卻完整縝密,平整均衡,單純精美。記事由隱入顯,循序漸進,層層開拓境界,逐步創造高潮、首尾連貫完美,通篇委區盡態。結構的藝術處理,貴在線索的貫穿。它運用自如地按記述文的表現形式,以事件發生、發展的時間為線索,把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組裝起來,連動式地推到讀者面前: 第一幅、燭前對飲圖:...
《地震》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以時間為序,從地震初起,房屋傾塌,眾人奔逃,到“始稍定,男女裸聚,競相告語”,再到“後聞”各處災害情況,記下... 地震自救 在震區中,從地震發生
2014年11月21日 · 地震蒲松齡 地震聊齋志異原文及翻譯. 《地震》——聊齋志異( 商都文化配圖 ). 《地震》取自《聊齋志異》卷二的篇目,由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著。. 《聊齋志異之地震》. 【原文】. 康熙七年 (1)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適客稷下 (2),方與表兄李篤之對 ...
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 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震级为8.5级,震中在临淄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带,而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蒲松龄的地震原文及翻译:原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