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27日 · 【明報專訊】《富都青年》獲台灣金馬獎7項提名,僅吳慷仁稱帝,此片除了吳,全是馬來西亞班底,包括監製李心潔,在訪問中她便說過希望助家鄉大馬的電影衝出本土。

  2. 2021年1月17日 · 從宋明開始,大埔與林村谷一帶已有聚落形成,從事漁農樵獵和燒製陶瓷。其中古名「大步頭」的大埔頭,在16世紀編的《粵大》廣東沿海圖,已記載下來了。

  3. 2023年7月2日 · 當時粵語研究未至於一片荒原,研究成果亦往往帶來突破,但未見足夠全面的描述。. 語言學家趙元任曾在1947年出版《粵語入門》——一本嘗試詳盡分析粵語的粵語教科書,但趙元任並未繼續研究粵語;暨南大學幾名語言學學者在1959年共同出版《漢語方言概要 ...

    • 粵語書寫 明末已見
    • 「學校寫廣東話,畀人話錯」
    • 「一開始睇得慢啲」

    說及粵語書寫,就絕不是近年才出現。學者李婉薇所著的《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仔細研究有關歷史,書中提及明朝末年以來,廣東民間說唱活動帶動出版業興旺,粵語開始成為印刷品上使用的語文,而至晚清的粵語作品衍生多種體裁。首先,從明末起,廣東民間已流傳「木魚書」,當中著名作品包括《花箋記》、《二荷花史》的人物情節,更成為民間一些俗語,並開始有文人認真評賞。再者,晚清在華的西方傳教士對粵語書寫亦功不可沒。傳教士抵達廣州此個早期通商口岸,發現以漢語文言文難跟當地人溝通,致力學習粵語傳道。1828年馬禮遜編著的《廣東省土話字彙》為粵語宗教文刊提供良好基礎,傳教士陸續把《聖經》及故事文集翻譯成廣州話版。至1870年左右《天路歷程土話》出版,當中保留粵語一個重要特色,於句末具充滿感情的助語詞,包括「嘅哩」、「唎咩」...

    訪問《迴響》團隊另外兩名成員,一邊笑談廣東話,一邊走在維港旁。修讀語言學的編輯阿擇解釋,本港的書面語由現代白話文規範而成,而現代白話文的詞彙句法,屬於學術上稱為「官話」的系統。語言規範化及正統化的過程中,粵語於正式場合及文件書寫不被使用,產生低一等的印象:「兩文三語,三個語言係咪平等?似乎就唔係。你喺學校寫廣東話,會畀人話你錯,啲嘢似普通話大家就認為係書面語,啲嘢似粵語就係口語,而寫粵語就唔得,否定咗好多可能性。」阿擇亦留意到,本地被列為「文學作品」者,當中使用的「粵語入文」多想表達生動對話、地道面貌、罵人情節或黑社會等角色塑造等,大部分陳述不會用上廣東話。 團隊把「廣東話」、「文學」並列,就希望打破此等慣性,他說:「好多人都會質疑,廣東話可以係文學咩?可以有幾文學啊?我哋就係想去試吓。」那...

    多數接受本港教育的讀者,應該會對全粵語文章、長句子感到吃力,因為大家閱讀已經非常習慣言、文分途。團隊中負責統籌及出版工作的鍾卓玲說:「一開始睇,係會睇得慢啲。」向團隊借來部分文章先睹為快,腦中不禁邊看邊「讀出聲」,恍如在聽一場廣播劇,產生不同的閱讀體驗。鍾卓玲表示,刊物其中一個目的是提高公眾對粵語的參與度,推廣有關文化。粵語市場不限於香港,現階段團隊正在商討於澳門、台灣、星馬甚至加拿大出版,同時希望展開更多對粵語之討論。她說:「有價值就應該去做,你唔知幾時會無得再講、再寫廣東話,到時邊個會幫我哋記錄,或者栽種呢件事?」 團隊重申不是要去捍衛什麼,或企圖建立粵語模範,這無疑是一場開闊可能性的實驗。而對於粵語的熱愛,阿擇頂着豆大的汗說:「最後唔係因為佢有咩化學成分、外在原因鍾意粵語。就好似有人問...

  4. 2020年8月30日 · 街知巷聞:大埔頭老圍 護河圍牆 說起鄧族立村. 圍門於一九五五年重修,位置如昔。. (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大埔頭老圍也稱水圍,它的圍門左右寫有「龍吟碧海 鳳立丹山」。. 我們到訪時不見碧海,門前卻有一潭池水。. 這條村的故事,可從它 ...

  5. 2023年7月16日 · 這批以粵曲為基礎的短小樂,雖在1952年被和聲歌林唱片公司正式冠上「粵語時代曲」的稱呼,但其聲名遠遠比不上內地海派的國語時代曲;那時,當紅伶人就算開腔伴唱,也不願意花時間把它們灌錄成每面只有約兩三分鐘的78轉唱片,如伶人「濠江 ...

  6. 2022年10月2日 ·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蕭振豪即為此作備忘,把一首首即將為世遺忘的吟誦作品收錄進《香港粵語吟誦手冊》(下稱《香》),永久流傳。 SHOWBIZ NEWS 娛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