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政府產業署今日公布,已與太古地產簽訂交換協議,以財政司司長法團名下在康和大廈的物業交換古城公司在古城中心三座的物業。 除涉及的古城中心三座的物業外,古城公司會向財政司司長法團提供一筆5.37億港元的現金補償,並在重建完成後再提供一筆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編制的甲級 ...

  2. 司機罷駛引致港島交通大混亂,可算是中巴由盛轉衰的轉捩點。當時的港英政府於1991年將中巴在1987年取消的12A線(中環至麥當奴道)公開競投,城巴憑著經營屋 巴士業務的經驗,獲得了這條路線的專營權。為引入競爭,政府在1992年延續中巴經營權時,取消中巴其中26條巴士線的經營權,並公開招標 ...

  3. 在國家還未推行改革開放之前,香港同胞回鄉探親或過年,都面對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交通問題,二是過關問題,三是帶「禮物」回去問題。 當年香港同胞回鄉探親或過年,無論你家住哪裡,在廣州也好,深圳東莞也好,或是在上海、北京也好,要回去就得要在火車站坐火車到羅湖。

  4. 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是香港首條由九龍通往香港島的過海行車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港元。隧道全長1.86公里,以沉管式隧道建造,車速限制70公里。跨越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兩岸獨立的道路網絡連接起來。

  5.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交通陷入癱瘓,為紓緩這個問題,較小型的巴士(小巴)因而產生。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車越來越受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

  6. 沙田車公廟是本港二級歷史建築,原建築建於十七世紀明朝末年,光緒十六年、即一八九 年曾重建,但已不開放給市民入內參拜。現時善信可進入的車公廟是建於舊廟前的新建築,在九四年完成興建,並曾分別在 七和一 年重修,面積逾九千平方米。

  7. 1972年6月18日,豪雨不僅令觀塘發生嚴重山泥傾瀉意外,亦導致港島西半山發生大廈連環倒塌事故。晚上8時許,半山區的寶珊道發生山泥傾瀉,連日豪雨令一幅嚴重風化的山坡滑動,山泥先沖毀寶珊道一座兩層高的洋房,再順勢沖塌干德道一座六層高的樓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