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時常會面臨親人離世的痛苦。 這是一段艱難的時光,需要我們用心應對,也需要周遭的安慰。 本文將探討七種吸引人的安慰方式,希望能為你在悲傷的時刻帶來一絲溫暖。

  2. 2023年5月17日 · 死亡是生命中難以避免的課題,面對失去親人、配偶或重要家人的親友,該如何給安慰? 心理師蘇絢慧發現,現代人安慰他人的能力愈來愈薄弱,甚至可能演變成傷害;本文將分享該如何適切地給出安慰,才能真正撫慰到喪親者?

  3. 2021年4月1日 · 1.要說些話去安慰朋友,是朋友真的需要? 還是你需要? 偶然間,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記載著「如何安慰失去親人的話語」,彷彿摘錄名言佳句一樣,列出完整的教戰手冊,譬如說「人生都要經歷這一刻,我為你所愛的離去感到悲痛…」。 我心裡有個感受,原來華人的繁文縟節,真是貫穿生、老、病、死,永不止息的。 但身為一個學習心理學的人,我想問的是:到底是說的人有說的需要(非得做點什麼的焦慮)? 還是聽的人真有聽到這些話的需要? 我想,這是要發聲去安慰別人之前,我們得要先問問自己的。 2.你和這位朋友的關係是什麼? 親近度如何? 好吧,如果我們真的願意承認,非要說些什麼安慰別人,可能是我們心裡的焦慮(或難過),那麼該說些什麼,或許就在於我與那人關係程度的評估了。

  4. 2018年4月25日 · 當我們接到家人,告知病人已經離世的消息後,我們可以怎麼回應呢? 1. 同理家人的感受. 2. 真誠地表達心裡的感受. 3. 肯定家人照顧臨終病人的努力和付出. 4. 順連帶出病人「好走」的地方(如家人的照顧、心願的完成) 5. 分享彼此一些珍貴的回憶. 6. 關心家人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 一句切中心坎的同理心回應,對喪親者來說,已經是一種極大的安慰。 【更多安慰喪親者方式】 【延伸閱讀】故物重生 助喪親者脫離憂傷 承傳溫暖. 【延伸閱讀】當別人摯愛離世 請別在傷口上灑碘酒.

  5. 2022年3月16日 · 事後,鄭世豪回覆傳媒表示自己想待適當時候先告訴家人及對外公開消息,用上「居然被某人好肯定地證實」形容,並指影響咗其家人。 鄭世豪又於IG限時動態表示:「逢親有人問我知唔知邊個嘅電話,我都會先詢問當事人的許可及交代咩事,才會再將人家的 ...

  6. 2018年4月11日 · 正式但沒那麼親近的人:condolences慰問、sympathy吊唁 1. 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sincere condolences on the death of your (husband/wife/mother…)來信給(某人 ...

  7. 2021年4月4日 · 1.請別對喪親者說你瞭解他的痛苦. 一個擁抱、一個誠意的微笑、一個握手、一個肩膀的輕拍,或遞上一些食物和飲料充飢,都比你說你瞭解他的痛苦要好,因為他的痛苦你無法體會,更無法瞭解。 2.請別要喪親者盡快走出親人死亡的陰影. 儘管經過了一年,或五年,如果他每次談起死去的親人都還是憂傷的話,請你允許他擁有自己的憂傷。 他其實只需要我們重複性的傾聽,並非我們的勸告。...

  8. 2017年4月7日 · 最近發現周圍朋友家中,紛紛有家人或長輩生重病或過世,常常聽到這種消息的時候,大家各自嘆一口氣,除了「節哀」「你要保重」之外,好像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9. 2018年7月1日 · 在一本名為《我懂你的感覺別老是這樣安慰人》(I Know Just How You Feel: Avoiding the Cliches of Grief)的好書中,作者艾琳.林恩(Erin Linn)提供讓人能回應令人愕然或傻眼的慰問。她建議,你可以自問三個問題: 對方到底想說什麼?

  10. 2022年4月12日 · 據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分享指,面對親人離世,一般人的哀傷期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 最初幾天可能是「麻木階段」,完全還不懂反應; 2. 然後逐漸開始進入「否認階段」,這階段有時會有「談判」(bargaining)的心理反應,例如喪親者會有「如果我短命幾年,讓他可以長命些就好」等想法; 3. 然後進入「抑鬱階段」,對喪親一事開始極不開心; 4. 最後就是「接受階段」,漸漸接受了喪親一事,可慢慢重過正常生活. 大部分喪親人士可能需時約半年才可慢慢過渡到「接受階段」,之後基本上就不再會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並轉變為一種思念、掛念逝去的親人,很少再有情緒波動。 一般而言,要安然渡過以上階段,大部份人均可經由「時間沖淡一切」,但亦有部分喪親者情緒糾結,需其他人協助才能步過。 如何面對親人離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