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客戶資訊)受加息、俄烏戰事及新冠疫情影響,環球股市於四月及五月份持續下跌; 今年內,摩根士丹利環球股市指數(MSCI World Index)已累計下跌18%至2651點,抹去2021年整年的升幅。不過疫症並非金融風暴,並無巨大牽連反應令環球財富大幅萎縮,在各國開始復工復產及居民出行回復正常時,環球增長 ...

    • 計算管理費方式缺透明度
    • 75%管理公司與發展商有關聯,或涉利益衝突
    • 不公平公契條款,增換管理公司難度
    • 97%業主不會參與業主大會
    • 特別基金儲備不足應付屋苑維修費用

    現時小業主繳交的管理費,背後多跟業權分數攤分有關,但業權份數是如何釐訂,小業主卻蒙在鼓裡。根據現時一手條例,雖然售樓說明書有要求發展商交代單位所佔的業權分數,卻沒要求列出攤分的計算基礎,小業主需自行付費查冊參閱「法定聲明」來確定,消委會建議應增加透明度,把相關資料列於售樓書內。

    消委會同時發現,公契經理人與發展商關係千絲萬縷,背後或會衍生利益輸送。消委會翻查249份大廈公契當中,發現75%公契經理人與發展商是有關係的,建議物業監管局可設立有關屋苑管理公司及管理費等資料庫;同時若發展商或相關人士持有業權30%以上,應該作出申報,必要時退出參與大廈相關會議。

    消委會亦發現,部份大廈的公契條文並不合理,甚或出現一大廈有多份公契等怪現象;然而按現行機制,修改公契須得到業主一致同意才能進行。消委會建議政府可考慮放寬公契修改機制,例如參考《公司條例》達75%具表決權的股東通過便可修改的門檻,而無須達百分百門檻;相關修訂適用於不少於十年的建築物、及需要有民政事務處進行監督。

    另一個較大爭議的議題是管理費的高低。消委會統計住戶繳交管理費用,由每月200至3,700元不等,平均每戶管理費1,108元,或相當於每呎2.7元,約佔家庭開支7.4%。消委會也研究了過去694宗關於管理費的投訴,發現49.3%投訴關於管理費價格及收費;而在訪問的1,103名業主中,亦有超過兩成業主認為現時管理公司收取的管理費並不合理。但問及受訪業主,卻有97%表示不會參與業主大會。 消委會認為,居民參與度不足是未能控制管理費高低的原因,建議物管公司可提供誘因鼓勵業主出席大會,亦可考慮以手機APPS發布通告、透過線上召開業主大會等;亦建議,只要業主持有50%業權便可以馬上召開第一次業主大會,而無需等待公契日期九個月來才召開。若部份沒有法團的建築物,則物管公司每兩年召開業主大會。

    消委會發現,現時特別基金儲備並不足以應付維修保養費用。據市建局在2017年的研究反映,目前僅1/3大廈有設立特別基金。參考外國經驗,消委會建議可以設立「工程基金」,以制定10年維修保養計劃,有四種方法可執行。除了可考慮透過獨立人士編制預算、或由由物管公司或法團制定預算、以及在管理費的年度收入制定一個收取「工程基金」的比例外,消委會亦建議可由發展商成立「種子基金」,並由業主支付兩個月供款,之後再由業主每個月按比例支付「工程基金」。

  2. 1. (客戶資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立場愈來愈鷹派,風險資產價格動盪,但不要誤解加息,它很多時候是經濟蓬勃的象徵,也不要過份憂慮,美聯儲不會因為對抗通脹而不顧經濟復甦。 如果過份憂慮滯脹,可能會錯失良機。 更關鍵的是如何部署? 美聯儲的改變. 美國通脹加速至30年最強的7%,無論是甚麼原因,都已經帶來了不少問題。 通脹正在消耗需求,但經濟毫無獲益。 美聯儲原先希望更長期的貨幣刺激可深度加強勞動市場,可惜疫情改變了工作心態,強勁需求錯配前所未有的供應短缺,職位增長不夠火紅,但工資增長超越5%。 美國通脹加速至30年最強.

  3. 1. 英國平均房價比1970年上升70倍. 環球通脹的成因有三; 其一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2012年歐債危機及2020年新冠疫症爆發後各國央行都進行量寛買債,引致太多金錢追逐太少優質資產,推高資產價格。 其二是疫症令環球供應鏈斷裂,令芯片、汽車及必需品價格大漲。 其三是俄烏戰事突顯能源及糧食的分配不均,在全球化局勢面臨瓦解的情況下,令油價、天然氣價格、糧食價格急升。 受聯儲局超額加息影響,環球股、債市場都大跌,投資者恐怕上世紀七零年代的超高持續通脹環境重臨,引發環球巨大加息潮,甚至將各國經濟推向衰退邊緣。 不過,由於現今企業及家庭負債水平不高,而三大央行 (美國、歐元區及日本) 實際上擁有的資產規模仍高達24萬億美元,相信釀成另一波金融風暴機會不高。

  4. 【關於林一鳴博士】 林一鳴博士為香港著名資深投資者,曾任市值逾400億美元的香港上市公司副主席、投資銀行執行董事及基金管理人,多年來積極參與股票市場、房地產、期貨、期權和各種行業的投資業務,範圍包括元宇宙、在線教育平台、出版、教育

  5. 投資門檻低但租務需求大,造就理想租金回報,不少地區租金回報率平均達5厘,個別城市可能更高。. 對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當然是回報及風險。. 回報方面,投資在英國樓市,確實有可能同時坐享匯率、樓價及租金「三連升」的優勢。. 至於風險方面,不要 ...

  6. 在港元持續流走下,銀行體系的短期資金池逐步收窄,銀行同業拆息無可避免上升,1個月拆息 (HIBOR)已升至24個月新高,最新報0.58厘,若以普遍新造H按息率H+1.3厘計算,實際按息已升至約1.9厘。. 我們3月美國重啟開息周期時所報道,當時10年期定息按揭息率僅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