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0日 · 疫情即時/生病不敢去醫院? 「視訊診療門診5 步驟線上看診拿藥. 日期:2021 年 5 月 20 日 作者: 林以璿. 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因應疫情升溫很多慢性病人不敢去醫院但有定期回診需求即日起推動全國視訊診療指定院所開設視訊診療門診」,同時開放複診病人經醫師評估病情穩定可採電話問診以減少慢性病人暴露風險。 根據109年健保資料統計,我國慢性病人中有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人數約707萬人,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總調劑件數約7,660萬件,其中在醫療院所調劑約4,623萬件,在藥局調劑約3,037萬件。 健保署建議,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病人,可就近在住家附近或習慣就醫的醫療院所利用「視訊診療門診」並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預約及看診都十分簡便。

  2. 2020年11月3日 · Right Time 在未來也預計加入線上掛號功能實現遠距醫療第一步讓診所的看診體系透過雲端化一鍵協助民眾就醫也讓醫院管理更有效率。 林敬凱表示,像是牙醫、健檢中心就很需要這個功能,目前這類醫療機構都是用電話或是簡訊通知回診檢查 ...

    • 國立故宮博物院——近距離看《翠玉白菜》、《肉形石》
    • 國立臺灣美術館——去年沒看到的《臺灣美術雙年展》,現在補回來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這塊土地的記憶,都收藏在這裡
    • 國立台灣文學館——看到感觸的段落,就停下來消化一下
    • 新一代設計展——臺灣學生的創意,可能解決你日常生活的小煩惱
    • 羅浮宮——穿梭在博物館大廳,感受巴黎藝文之美
    • 在家裡,也能去最美的地方看畫——Googleart&Culture

    懷念特地驅車到士林,花上一整個下午的時間逛故宮,晚上再到士林夜市享用美食小吃的日子嗎?偌大的故宮博物院,即便花了4、5 個小時,常常也是帶著未竟之願,依依不捨地離開展館。加上翠玉白菜、肉形石等深受歡迎的展物會輪流在其他博物館展出,有時大老遠到了臺北故宮,也可能看不到而抱憾離開…… 現在,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線上故宮」專區,用滑鼠輕鬆滾動、點擊,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樣著名的精選文物。除此之外,「線上故宮」也提供線上虛擬實境、展覽深度解析等服務,在疫情時期也能彷彿親臨現場,感受故宮的藝文氛圍。 在故宮博物院的線上展覽裡,除了許多珍貴文物都能夠以不同的角度觀賞外,也能利用放大框來放大想看得更清楚的細節處。在現場都不一定有機會看得到的視角,利用線上觀賞的模式就能輕鬆欣賞到。

    位於台中市西區的國立臺灣美術館,是許多人到台中遊玩時喜歡到訪的景點之一,佔地廣大的館區,加上館前大片綠油油的青草地,更是讓國立臺灣美術館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國立臺灣美術館是目前臺灣唯一的國家級美術館,典藏作品豐富,也時常參與國際性重要展覽,是十分獨特且重要的美術館。 而國立臺灣美術館也提供了「線上展覽」的服務,讓喜愛臺灣現代與當代美術的民眾可以在暫時閉館的疫情期間,在家中盡情地瀏覽豐富多元的展覽作品。 在國立臺灣美術館的線上展覽中,除了畫作、攝影作品,也能看得到去年(2020 年)的台灣美術雙年展,當時如果遺憾錯過的讀者,可以藉由線上展覽的服務,回味那些錯過便很可惜的展覽作品。

    你也對自己成長、生活的這塊土地有很深的連結感嗎?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位在歷史氛圍濃厚的中正區,是推動臺灣社會歷史教育非常重要的助力之一。現在也推出了方便民眾線上瀏覽作品的「線上展覽」專區,除了豐富的專題製作,還可以利用「虛擬實境」,體驗親臨現場的參觀路線。 在臺灣歷史上有著重要代表性的嘉義畫家陳澄波,繪畫作品獲得許多人的重視與賞析,而現在在臺灣歷史博物館的線上虛擬實境展覽中,只要利用滑鼠(鍵盤也可以)操作方向,便可以在「虛擬的」博物館中四處瀏覽陳澄波所收藏的書畫作品,走近、綜覽,甚至是俯視、仰視都沒問題,可以一覽無遺地觀賞展覽作品。

    介紹了北部、中部的展覽空間,接下來要介紹的是位在台南的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臺文館」)。人文氣息濃厚的台南,收藏著臺灣歷史上許多重要的記憶,而就位在熱鬧市中心的臺文館,自1997 年正式成立後,便成為守護台灣文學的重要文學基地。 除了從去年底開展就吸引了許多人觀展的常設展「文學力——書寫 LÁN 臺灣」,關注台灣二二八事件歷史的讀者,也可以在線上更不受限地瀏覽白色恐怖文學。在家中,沒有了空間及時間的限制,讀到文章中感觸的段落、想一再咀嚼的詞語,便能夠用自己的觀展步調、心情,在線上展覽空間中隨意地停停走走。

    對於臺灣設計系的學生而言的年度盛事,同時也是整個大學四年成果展現的機會——新一代設計展,今年的展覽很可惜地因為疫情關係取消了。而為了讓學生辛苦完成,且精彩、創新的作品能夠如期地被更多人看見,新一代設計展今年採用「線上展覽」的方式,讓大家能夠欣賞到臺灣設計系學生的優秀作品。 雖然這些作品都是出自學生之手,然而有非常多優異且概念新穎的作品,在過去藉著「新一代設計展」獲得國際獎項、知名企業合作機會,編輯我也有幾個設計系朋友的作品因此被選物店家欣賞,因而有了產品販售的機會。 居家防疫的生活,因為待在家的時間變長了、和家人面對面的機會變多了,你也開始慢慢地感到生活有點悶、有些一陳不變,同時也發現許多過去沒注意到的「日常小問題」嗎? 在「新一代線上設計展」中,可以依據不同類別,如居家、健康照護、廚房等主...

    介紹完了臺灣國內博物館、美術館的線上展覽資訊,接下來的國外展覽或許能讓喜愛世界歷史、古典藝術的讀者一解不能親自飛出國看展的癮。 位在法國巴黎塞納河邊的羅浮宮,是許多藝術迷的夢幻之地。而羅浮宮豐富、著名的館藏作品,也讓許多去過的人想再去,而沒去過的人總是渴望能夠親自飛到法國參觀一次。就連知名導演尚盧‧高達執導的法國新浪潮電影《法外之徒》都來到羅浮宮取材。 線上展覽還有個好處,就連在羅浮宮現場也很難近距離觀賞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米洛的維納斯》等作品,在羅浮宮的線上展覽中便可以清楚仔細地多角度欣賞。而羅浮宮除了提供精彩豐富的線上資料庫外,羅浮宮迷也可以利用「線上互動式地圖」,穿梭在羅浮宮館內,感受承載著歐洲藝文的殿堂之美。

    COVID-19 疫情在世界各地延燒,出國成了目前遙不可及的願望。然而,拜科技所賜,現在想一覽國外博物館藏品,不一定得親臨現場,在家用手機及電腦一樣能盡情地在世界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不受限制地逛各個展廳。 Google Arts & Culture 利用 Google 街景技術,透過360 度環景攝影,捕捉了各大知名博物館、美術館的內部展廳實景,集結來自70 個國家、地區,共超過2000 間的博物館、藝廊藏品資料,並以超高解析像拍攝各館內的「珍藏歷史名畫」。不管是莫內迷、梵谷迷,或是特別欣賞近代西洋藝術作品的讀者,只要在家找個最靜謐的角落,準備好最舒服的姿勢,或許再開瓶紅酒,輕鬆點開手機、電腦畫面,就能免費瀏覽觀看世界各地的藝文作品。這個週末,享受一趟充實、愜意的藝術巡禮吧! 1. 梵谷博物...

  3. 2023年11月30日 · 心臟導管手術是一種用於診斷、和治療特定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手術,這次《名醫在Heho》邀請輔大醫院院長暨心臟內科權威醫師黃瑞仁,黃院長的專長是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我們會深入探討心導管手術的相關風險、治療方式,包括心臟支架的選擇、還有心臟的檢查方式。 心導管手術的風險? 心臟支架如何挑選? 心臟內科權威黃瑞仁醫師詳解|名醫在Heho. Watch on. (若有更多疑難雜症,歡迎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我們會再替大家解答唷! 要不要裝心臟血管支架? 心血管狹窄超過70%建議裝! 輔大醫院院長暨心臟內科權威醫師黃瑞仁表示,目前全世界醫學標準以心血管狹窄 70%以上,就建議置放支架;置放支架主要可以減輕病人心絞痛症狀、降低急性心肌梗塞風險、以及延長病人的生命。 短影音這 (11/21解鎖🔒)

  4. 2023年12月4日 · 日期:2023 年 12 月 4 日 作者: 陳 韋彤.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出生的孩子,經歷了一段三級警戒,並關在家的日子。 然而兒童與外界接觸變少,也缺乏肢體、語言或表情的刺激,孩童發展遲緩的情形明顯也增加,這不單單只是發生在台灣,而是全球都有類似趨勢。 目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率約為 6% 到 8%。 當孩子的生活上出現困難,父母也十分辛苦。 尤其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通常併發情緒障礙,兒童無法正確表達自己需求時,只能大哭大鬧的表達,家長自然無法安撫,長期下來情緒發展也會連帶受到影響。 早療的黃金治療期在 6 歲以前,究竟該怎麼早發現、早治療?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怎麼判斷孩子有沒有發展遲緩?

  5. 2023年2月7日 · 醫建議家長先觀察、超過 1 段時間應帶孩子就醫. 日期:2023 年 2 月 7 日 作者: 陳 韋彤. 青春是悸動的,然而青春的大腦卻是敏感又脆弱的。. 醫師指出,嚴重精神疾患(包括思覺失調症、雙極性疾患及重度憂鬱症等)好發於青春期和年輕成人期,年齡約 ...

  6. 世界糖尿病日! 18 歲以上糖尿病盛行率達 11.1% 正確疾病認知很重要. 糖尿病靠控糖已經不夠! 腸泌素 GLP-1 太夯還能保護器官、降低併發症死亡. 認識糖尿病. 原因.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疾病,也是一種慢性病。 因為身體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或是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造成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變差。 當血液中糖分變多,血糖升高卻無法獲得能量,反而造成身體的發炎反應、或引起其他的併發症。 身體之所以沒辦法使用糖分,有幾個原因: 缺乏能幫助身體利用糖分的胰島素。 製造胰島素的胰島細胞不明原因壞死。 攝取的糖分、熱量過高。 過胖。 有其他的慢性病如 高血壓 、高血脂或癌症。 類型.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依成因可分為以下 3 種類型: 佔 90 %. 第二型糖尿病. 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