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廣德元年,杜甫被召為京兆功曹參軍,未去赴任。 到了廣德二年春,杜甫便寄居閬州。 杜甫感于今昔變化,借憶昔表示對現實的憂慮和哀嘆。

  2. 憶昔》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做的名篇,這兩首詩當作於廣德二年(764年)。 題目雖曰 憶昔 ,其實是諷今。 第一首 憶昔 講的是唐肅宗的信任宦官李輔國和寵懼張良娣,致使綱紀...

  3. 杜甫712770),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4. 其他人也問了

    • 概览
    • 作品原文
    • 注释译文
    • 创作背景
    • 作品鉴赏
    • 作者简介

    唐代杜甫诗作

    展开16个同名词条

    《忆昔》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做的名篇,这两首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年)。

    题目虽曰忆昔,其实是讽今。第一首忆昔讲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李辅国和宠惧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目的在于警戒唐代宗不要走肃宗的老道;第二首忆的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应致力于安国兴邦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忆昔》 杜甫

    【其一】

    忆昔先皇巡朔方(1),千乘万骑入咸阳(2)。

    阴山骄子汗血马(3),长驱东胡胡走藏(4)。

    邺城反覆不足怪(5),关中小儿坏纪纲(6)。

    张后不乐上为忙(7),至令今上犹拨乱(8),

    词语注释

    【其一】 (1)先皇巡朔方:指肃宗在灵武、凤翔时期。《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至德元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下制曰:‘朕治兵朔方,须安兆姓之心,勉顺群臣之请。’赵曰:‘朔方乃灵武邻郡。’” (2)入咸阳:指至德二年九月收复关中,十月肃宗还京。与汉灵帝末童谣相仿:“侯非侯,王非王,干乘万骑上北邙。” (3)阴山骄子:指回纥。《史记·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通典》:“阴山,唐安北都护府也。”。骄子,出《汉书》。大宛国有汗血马。 (4)东胡,指安庆绪。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两京,安庆绪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说胡走藏。 (5)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庆绪于邺城,复陷东京洛阳一事。思明被迫投降,反覆无常,乃意料中事,故云不足怪。 (6)关中小儿,指李辅国。《旧书·宦官传》:“李辅国,闲厩马家小儿,少为阉,貌陋,粗知书计,为仆事高力士。”《通鉴注》:“凡厩牧、五坊、禁苑给使者,皆渭之小儿。”晋泰始谣:“贾裴王,乱纪纲。” (7)《旧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帝颇不悦,无如之何”。上,指肃宗。“为忙”二字写肃宗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之状,很幽默,也很辛辣。 (8)至令:一作至今。今上:当今皇上,此指代宗。 (9)指诗人杜甫自己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故日近侍。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故日叨奉引。叨,忝也,自谦之词。 (10)指代宗当时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新书》:“代宗为太子,时从狩灵武,拜天下兵马元帅。山涛启事:‘可以整肃朝廷,裁制时政。’陈琳檄文:‘天下不可当。’” (11)猛士:指郭子仪。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居留长安 。未央,汉宫名,在长安 。选句翻用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感慨甚深。 (12)岐雍,唐凤翔关内地,边兵入卫,岐雍一带,兵力单薄,遂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旧书·吐蕃传》:“乾元后数年,凤翔之西,邠州之北,尽为蕃戎境。” (13)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此处指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陕州,长安第二次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 (14)跣足:打赤足。写逃跑时的狼狈,鞋子都来不及穿。天王:指唐代宗。 (15)傅介子,西汉时北地人,曾斩楼兰王头,悬之北阙。杜甫意在湔雪国耻,故愿见能有这种人物 。 (16)尚书郎,作者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苏轼《东坡志林》云:“关中小儿坏纪纲”,谓李辅国也。“张后不乐上为忙”,谓肃宗张皇后也。“为留猛士守未央”,谓郭子仪专兵柄、入宿卫也。 【其二】 (17)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日。”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18)小邑:小城。藏:居住。万家室:言户口繁多。《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载:“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 (19)“稻米”二句:写全盛时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20)“九州”二句:写全盛时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豺虎:比喻寇盗。 (21)路无豺虎,旅途平安,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指随时可出行。《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八年载:“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 (22)“齐纨”二句:写全盛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 (23)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通典·食货七》载:开元十三年,“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恃寸刃”。杜诗可谓实录,故称“诗史”。 (24)圣人:指天子。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云门:祭祀天地的乐曲。 (25)“天下”句:是说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胶漆,比喻友情极深,亲密无问。 (26)百馀年间:指从唐王朝开国(618年)到开元末年(741年),有一百多年。未灾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 (27)汉叔孙通制礼仪:西汉初年,高祖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 。这是用汉初的盛世比喻开元时代的政治情况。 (28)“岂闻”二句:开始由忆昔转为说今,写安史乱后的情况:以前物价不高,生活安定,如今却是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一匹绢。直:同“值”。 (29)洛阳:用东汉末董卓烧洛阳宫殿事喻指两京破坏之严重。广德元年十月吐蕃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于十二月复还长安,诗作于代宗还京不久之后,所以说“新除”。 (30)宗庙:指皇家祖庙。狐兔:指吐蕃。颜之推《古意二首》:“狐兔穴宗庙。”杜诗本此“。 (31)“伤心”二句:写不堪回首的心情。耆旧们都经历过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不忍问:是因为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32)乱离: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33)小臣:杜甫自谓。鲁钝:粗率,迟钝。 (34)记识:记得,记住。禄秩:俸禄。蒙禄秩:指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35)周宣:周宣王,厉王之子,即位后,整理乱政,励精图治,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我皇:指代宗。洒血: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迫切。 (36)江汉:指长江和嘉陵江。也指长江、嘉陵江流经的巴蜀地区。因为嘉陵江上源为西汉水,故亦称汉水。

    白话译文

    【其一】 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其二】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忆昔》二首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寄居阆州。763年来,杜甫被召为京兆功曹参军,未去赴任。杜甫感于今昔变化,借忆昔表示对现实的忧虑和哀叹。

    文学赏析

    根据《杜臆》:“此是既为工部郎后,追论往事也。故以《忆昔》为题,乃广德二年严武幕中作。吐蕃陷京,在去年之冬。”可知这两首诗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一首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起灵武,复西京,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其才足以有为,乃任李辅国,宠张良娣,祸及父子,而身亦不免焉。故中兴之业,尚待继世也。后不乐,状其骄恣。上为忙,状其跼蹐。此分明写出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及程元振用事,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寇,而车驾蒙尘,一时御边无策,故慨然思傅介子焉。“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钱谦益曰:“《忆昔》之首章,刺代宗也。”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既庶而富,盗息民安,刑政平,风俗厚,制礼作乐,几于贞观之治,惜明皇昧持盈之戒,遂至极盛而衰耳。《杜臆》:“‘百余年间’二句,尤为有识,盖法度之存亡,关乎国家之理乱,先叙此二语,而随用“岂闻”二字转下,如快马蓦涧,何等笔力。”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此,洊经兵革,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乱后景象,真有不忍言者。孤臣洒泪,仍以中兴事业望诸代宗耳。

    名家点评

    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二之二曰:“前章戒词,此章祝词。述开元之民风国势,津津不容于口,全为后幅想望中兴样子也。” 乔亿,《杜诗义法》卷下曰:“后篇较胜,铺陈始终,气脉苍浑,文中之班、史。” 钱谦益,《杜诗钱注》卷五曰:“《忆昔》之首章,刺代宗也。”“公不敢斥言,而以忆昔为词,其旨意婉而切矣。” 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三云:”古今极盛之世,不能数见,自汉文景、唐贞观后,惟开元盛时,称民熙物阜。考柳芳《唐历》,开元二十八年,天下雄富,京师米价斛不盈二百,绢亦如之。东由汴宋,西历岐风,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呜呼,可谓盛矣。明皇当丰亨豫大时,忽盈虚消息之理,致开元变为天宝,流祸两朝,而乱犹未已。次章于理乱兴亡之故,反复痛陈,盖亟望代宗拨乱反治,复见开元之盛焉。“ 王嗣奭,《杜臆》云:“肃宗至灵武,与出奔无异,诗云:“忆昔先皇巡朔方”,语极冠冕。至“张后不乐上为忙”,明是惧内。继云:“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召乱者明是肃宗,而公俱不讳,真诗史也。末云:“老儒不用尚书郎。”知此诗作于严武奏为参谋工部员外郎之后,故次首又有“朝廷记识蒙禄秩”之语。”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更有三吏三别感动世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安史之乱开始,杜甫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5. 忆昔二首》是一组七言古诗,此诗题目虽曰忆昔,实是讽今。 第一首诗讲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李辅国和宠惧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目的在于警戒唐代宗不要走肃宗的老道;第二首诗忆的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应致力于安国兴邦 ...

  6. 憶昔 (杜甫)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東胡胡走藏。. 鄴城反覆不足怪,關中小兒壞紀綱,張後不樂上為忙。. 至今今上猶撥亂,勞身焦思補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肅不可當。. 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 ...

  7. 憶昔二首. 杜甫 (唐代)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東胡胡走藏。. 鄴城反覆不足怪,關中小兒壞紀綱。. 張後不樂上爲忙,至令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肅不可當。. 爲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