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6月14日 ·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為興建徙置大廈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時發現的。 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文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

  2. hk.history.museum › tc › web李鄭屋漢墓

    2024年2月26日 · 文字有「大吉番禺」、「番禺大治曆」、「薛師」,花紋以菱形及輪形構成的幾何圖案為主,也有簡化的動物形象圖案。 墓中發現五十八件陪葬品,其中五十件陶器可以分為炊煮器、飲食器、貯藏器和模型;另外八件青銅器則有盆、鏡、鈴和碗等。 墓內並沒有人骨。 從古墓結構、出土器物以及墓磚銘文等方面,考古學家推斷古墓為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建。 十字形穹窿頂磚室墓為當時廣東地區流行的墓室形制,出土的三足陶鼎、溫酒尊、陶魁、陶卮等都是民間常用的陶器,也常出現於漢墓的畫像磚中。 一套四件的陶製模型 –– 、倉、井和灶,更是東漢時期陪葬物的常見組合。 墓磚銘文的「番禺」二字為漢代香港地區所屬縣名,而「薛師」二字採用的字體則常見於東漢金石銘文。

  3.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英語: 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 )位於香港 九龍,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古墓中的磚上寫有「大吉番禺」, 一些學者例如蕭國鍵、呂沛銘認為墓中主人應為當時的貴族或官員。

  4. 2020年7月9日 · 從門口看,李鄭屋漢墓博物館的外觀其實頗為簡潔漂亮,紅白的色調再加上特色的設計,感覺相當有格調。 走進博物館,由於現在還在疫情期間,所以要先在入口進行體溫檢測,確認一切正常方可以進場參觀。...

  5. 2019年1月11日 · 有部分墓磚上刻劃有文字或花紋花紋共有十多種,多數圖案以菱形及輪形構成,有些為動物形象的簡化線條。 李鄭屋古墓洞口呈圓拱形,布局為十字形,長約8米,闊約10米。 古墓一共有四個墓室,分別為前室、後室、右耳室及左耳室。 墓室入口稱為羨道,惟當時在墓室正式出土前已遭到破壞,因而無法了解以前封墓門的過程及砌磚法。 古墓地面為方形,前室居中,後室尾部設有一個小鑫。 後室和兩個耳室都屬於長方形圓券頂形制。 中部為穹窿頂合券頂,是指用磚黏砌而築成券形的頂部,圍合四壁,以承托屋頂,增強結構的強度。 古墓共有58件文物出土,發現時多置於前室,部分現存放於漢墓旁的展覽館內。 這些文物對我們了解漢代人民的生活起居及中國飲食文化有極大幫助,能反映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 出土文物可分為陶器及銅器兩大類。

  6. 2024年6月14日 · 李郑屋汉墓是1955年政府为兴建徙置大厦在李郑屋村夷平山坡时发现的。 从墓室的形制、墓砖铭文及出土文物等推断,该墓应建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

  7. 2 天前 ·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英语: 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位于 香港 九龙,属于 香港法定古迹。 古墓中的砖上写有“大吉番禺”, 一些学者例如萧国键、吕沛铭认为墓中主人应为当时的贵族或官员。 1955年8月, 香港政府 为应付市民对 公共房屋 的需求,计划在李郑屋村兴建 李郑屋邨 徙置大厦。 当建筑工人于同年8月9日进行山坡夷平工程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 东汉 墓穴。 香港大学 中文系系主任 林仰山 教授于是带领学生前往研究发掘。 据当年的老街坊回忆,在汉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筑工人用外衣包着古物运离现场。 [ 1 ] 参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学家评估后, 市政局 加建了钢筋水泥硬壳,以保护汉墓免受风雨侵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