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24日 · 台東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魏銓延說,為了方便注射化療藥物,避免藥物滲漏引發皮膚潰爛,絕大部分癌友都會在前胸附近埋進人工血管,藉此減少扎針次數,並避免具有刺激性的化療物外漏。 以HER2陽性表現的乳癌患者為例,標準治療就是化療合併標靶,在治療過程中,如果埋入人工血管,注射靜脈注射型藥物時,就可減少患者挨針次數、縮短護理人員查找血管的時間,以及減少反覆打點滴引起的瘀血或疼痛等問題。...

  2. 2021年10月1日 · 魏崢的認真勤奮,師長全看在眼裡,1968年,他剛升主治醫師不久,國防醫學院有一個公費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機會,在國防醫學院蔡作雍院長的選派與台大洪啟仁教授的推薦下,魏崢遠赴美國留學,僅僅一年十個月,他就取得博士學位返國,決心把最先進的醫學技術和資源帶進三總,救治更多心臟病患。...

  3. 2022年12月29日 · 聽健康. 00:00 / 00:00. 健保署宣布胰切除等17項 達文西手術 費納入 健保給付近千人受惠預計最快明年3月1日公告實施依手術類別不同每人最多省下16萬多元手術費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在有限預算下選擇較有價值的新醫療科技納入健保給付,部分病人確實對達文西手術有需求,醫師可藉由達文西...

  4. 2019年4月14日 · 手術仍然是治療癌症的最重要方法,匹茲堡大學外科醫師Tohme 2017 年在國際腫瘤學權威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動物實驗研究,手術後的一小段時間,有可能加速已經轉移的微小病灶轉移,並可能因發炎的刺激而致癌細胞長快些,加上大手術不可避免的會暫時抑制免疫力,促進血管生長發炎反應,甚至手術造成一些細胞脫落於血管中。...

  5. 2023年6月30日 · 血管瘤是肝臟內血管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腫瘤,是肝臟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文獻,血管瘤的發生率可高達2~20%。 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出現血管瘤,其中以30~50歲的女性最常被發現有血管瘤。 大部分的血管瘤體積小,也不會造成任何症狀,通常是健康檢查或是因其他原因做腹部影像學檢查時意外發現。 當血管瘤大於10公分時,可能產生腹痛、噁心嘔吐或容易有飽足感等症狀。...

  6. 2017年11月29日 · 想要壽終正寢,千萬別叫救護車?. 2017-11-29 00:01:00 元氣網 / 商周出版. 許多患者及家屬雖然希望能夠「壽終正寢」,但叫了救護車後,卻招致相反的結果. 示意圖/ingimage. 【文、圖/選自商周出版《2025 長照 危機》,作者/朝日新聞2025衝擊採訪小組】.

  7. 2019年9月15日 ·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表示,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有症狀,一旦腫瘤阻塞尿道或膀胱頸時,出現下頻尿、血尿、體重減輕、骨頭疼痛,此時腫瘤可能已轉移,大都無法手術。 如為早期或三期,最好治療方式仍是透過手術摘除整個攝護腺。 傳統手術. 出血多恢復慢 已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