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第一、成辦過患:為了獲取食物,必須忍受寒冷炎熱及心力交瘁的痛苦;如果無所獲,更憂悲苦惱;得到了,又擔心被偷、被搶而遭到損失,因此鎮日牽絆、辛勤守護,致受許多苦惱。 親友失壞者,謂由此故,雖父子等互相鬥諍。 不知滿足者,由於飲食愛增長故,諸國王等互相陣戰,領受非一眾多大苦。 無自在過失者,諸食他食者,為其主故,與他鬥競,受眾多苦。 從惡行生者,謂為飲食,飲食因故,三業造罪,臨命終時,憶念其罪,追悔而死,沒後復當墮諸惡趣。 第二、親友失壞過患:為了食物的關係,即使親如父子也會互相爭鬥。 第三、不知滿足過患:由於飲食而增長的貪愛,甚至引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使生靈也遭受許多大苦。 第四、無法自主的過患:寄食於他人者,為了主人的利益,必須和別人爭鬥,因而受種種痛苦。

  2. 廣論消文37 P34 L1 - L9. 第六、上師何如皆不可觀過者:.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雖犯戒等,亦就其功德思惟,莫觀過失,悉無差別。. 第六科、無論上師怎麼樣,都不容許對他觀過:. 即使犯戒等等,只要從他那裡聽聞到短短四句的一個偈頌,都必須毫無差別地 ...

  3. 了知貪著劣事的過患之後,即努力修習對治法,滅除耽著惡劣事業的顛倒心。. 如云:“棄妙喜正法,無邊歡喜因,汝何故反喜,苦因散掉等。. “無邊歡喜因”,即出生無邊歡喜的來源——正法。. 如《入行論》所說:正法能出生無邊歡喜的來源,為何你 ...

  4. 2021年2月10日 · 《菩薩地》說:“於其無上正等菩提猛利欲樂,為圓滿忍波羅蜜多,由是因緣勤修行忍。 ”(對無上菩提具有猛利的求證欲樂,為了圓滿安忍波羅蜜多,以此因緣而勤修安忍。 諸初發業所學忍善了知已,如理修學。 如於所說有所違越,應當精勤而令還出。 若修此時捨而不修,恒為非一大罪所染,於餘生中亦極難修最為殊勝諸菩薩行。 對於初學者所學習的安忍內容,善加了知之後,應當如理修學。 若對所說學處有所違越,則精勤讓罪業還出。 如果修習這些學處時捨棄不修,則恒時都會被很多大罪業染汙,未來世中也很難修習最殊勝的菩薩行。 《大智度論》說:“復次,菩薩大心誓願,若阿鼻泥犁苦,我當忍之,何況小苦而不能忍? 若小不忍,何能忍大。 ”(菩薩發大心立下誓願,即使無間地獄的大苦我都應當忍受,何況小苦而不能安忍?

  5. 廣論消文 7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 P17 L12 戊二、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 第二、視說法師為良醫之想。 【如遭極重風膽病,便求善醫,若得會遇發大歡喜,隨教聽受恭敬承事。】 如果得了像風病或膽病這類極嚴重的病症,就要尋訪高明的醫師治療,如果真的見到了好醫師,就會萬分高興,並且 ...

  6. 修行人的成長須從如理思惟開始,首先生起由思惟所成的智慧,然後依正法調整自心,如此就能成就品德。 所以,首先培養智慧,其次造就德行。 以下教導我們,如何通過觀察來轉變觀念。 非易可得少分有情,經歷長世昔餘生中,未曾為我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親教軌範、尊似尊17等。 應當思惟:在茫茫人海中,不容易找到少數幾個人,在往昔漫長的輪回轉世中,不曾作過我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親教師、軌範師、尊長、似尊(功德如上師的尊長)等等。 因此,我們所遇到的有情,幾乎都前世的親人或師長。 思惟此理之後,須明白:一切怨敵無不親人(原先認為怨敵的,其實無不自己的親人)。 這認識上的重大轉變,內心若能肯定、深信這一點,以下的安忍就會生起。

  7. 2021年2月11日 · 其勝利者,《勸發增上意樂會》云: “ 能除諸苦及冥暗,能永斷惡趣本 39,諸佛所贊聖 40 精進,此恒常依止。 其中精進的勝利,佛在《勸發增上意樂會》中說:精進能遣除諸苦及無明黑暗,能永斷惡趣諸苦的根本,三世諸佛所讚歎的精進超過其他功德,應當恒時殷重依止精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