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科技券計劃 相關

    廣告
  2. 全球過百萬間企業採用,支援多種語言,靈活簡單易用。 為全球企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諮詢服務,包括ERP實施和解決方案。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23日 · 本港大力推動創科及產業升級惟科技券計劃審批遲緩。 (資料圖片)) 審計報告指出科技券計劃在2017至2021年期間的7,075宗獲批申請中有1,987宗即約28%由接獲申請至完成審查和評審所相隔的時間超過1年有關審批時間更越來越長由2017年平均3.4個月增至2021年平均11.9個月即要申請1年才可獲批。 報告提到其中一個案,申請者2020年5月提交30萬元資助申請,至7月獲初步答覆仍在審批,11月接獲秘書處要求其澄清文件通知,申請者12月已提交澄清,惟於2021年5月才再收到消息說已開始技術評估,最終8月才獲推薦,並於9月及10月分別獲委員會及創新科技署署長批准,即前後相隔16個月。 有申請者更在其項目開展許久後,才獲悉評審結果。

  2. 2022年1月24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疫下企業加速轉型 科技券申請去年5108宗 創科署望年中完成審批.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 2022-01-24 00:00 更新:2022-01-24 01:58. 政府近年銳意發展創新科技計劃打造本港成為創新科技中心每年向創科撥款的開支亦節節上升創新及科技署近日公布2021年回顧及未來展望當中創新及科技基金去年支出約40億元相較2017年高出3倍。 此外,由於疫情加速企業的數碼轉型,以致「科技券」的撥款申請高出創科署的預期,因此於去年6月已委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擔任「科技券」的秘書處,以加快處理申請,預料今年中可完成大部分去年累積的申請。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新界北 . + 25. 創科基金支出創新高 較2017年高約3倍.

  3. 2024年1月11日 · 創科署於2016年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推出科技券」,開放予本地企業申請資助可應用於項目相關的科技顧問服務設備及軟硬件等。 申請人須預先向科技供應商繳交款項,如申請獲批,創科署其後會批出75%資助。 每家企業累計資助上限為60萬港元,最多可獲批6個項目;而生產力局一直負責「科技券」的秘書處工作。 創科署自去年收到有關科技券申請的舉報,經檢視及分析相關資料後,初步認為有可疑,遂將有關資料轉交警務處跟進。 警方經調查發現,有不良中介公司透過社交媒體或「Cold Call」等手法,以「不成功不收費」作招徠,招攬不同的中小企公司或商鋪,誘使商戶提交科技券資助申請,以騙取及瓜分資助款項。

  4. 2016年11月21日 · 1. 根據《商業登記條例》在香港登記. 2. 在本港有實質業務運作最少一年,而該業務在提交申請時須與申請項目相關. 3. 申請科技券計劃時在本港僱用少於100人的製造業企業或在本港僱用少於50人的非製造業企業. 科技券計劃提供的資助款項只可用於以下項目: 1. 科技顧問服務. 2. 購買、租用或訂購屬於項目必要組成部分的訂製設備/硬件、軟件及科技服務或方案,一般而言,這些設備/硬件/軟件/服務或方案的成本,不應超逾項目成本的50%。 3.項目審計 (適用於核准資助額超過五萬港元的項目),惟獲計算入項目總成本的審計費用上限為3,000港元。

  5. 2023年3月2日 · 以即將由數碼港推行的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為例它的用意跟2016年開始推行2019年恆常化的科技券類似而事實上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演辭亦有將這兩者直接相提並論一些業界組織表示未明白兩者差異再者官方支援政策措施總是分開交由創科局科技園數碼港以至其他組織來負責它們彼此之間扶助業界的標準與方向不一也會消耗外界參照衡量的時間和成本。 就算無法簡單整合作「一站式」處理,當局其實亦得減低合資格企業獲取相關訊息的難度,令撥款有效地落到機構手中。 土地供應待增 項目效率偏慢. 財政預算除了撥款給企業,也有不少用在硬件設施。

  6. 2020年7月13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抗疫基金|遙距營商計劃D-Biz審批時間長非全額 業界改申科技券. 撰文:麥凱茵. 出版: 2020-07-13 08:00 更新:2020-07-13 08:00. 政府透過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推出5億元的遙距營商計劃D-Biz),申請者可以獲得全額的資助上月底更加碼至15億元。 不過截至7月8日,仍然只有2,121宗申請獲批,審批時間更遠多於標榜的10日,要超過一個月。 有供應商直言,計劃的審批標準不明,批出的金額與預期落差甚大,做客戶在實行上有猶疑;未來會建議客戶改申請科技券,「D-Biz優勢是時間短,但結果出來一個月也未能夠審批,那不如申請舊有的科技券。

  7. 2024年2月28日 · 2. 【財政預算案2024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8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他宣布將於今年內推出100億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從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以公司出2元政府配對1元的形式為每家企業提供最多2億元資助而申請企業須在港投資不少於2億元。 除配對資助外,參與加速計劃的企業亦可在「研究人才庫」下獲資助聘用研究人才,以及在「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下以先導形式,聘用小量非本地技術人員,以提速在港建立及營運先進製造設施。 陳茂波預計加速計劃將吸引50至100家從事相關產業領域的企業,在香港投資不少於200億元。 消息人士指,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會分期進行,第一期目標於1年內引進約10至20間企業,最終於5年內引進50至100間企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