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21日 · 昨日小作打油詩一首,因手誤書寫成五律,有朋友評論說我律絕不分,為怕誤導不懂古詩詞的朋友,特意整編出絕句、五律、七律的區別與規律,希冀愛好古詩詞的朋友能從中受益,不到之處請海涵,也請評論出來,大家共同進步!. ... 律詩每首有四聯(即八句 ...

    • 唐代:詩歌發展興盛的黃金期
    • 什麼是律詩?
    • 什麼是絕句?
    • 總結

    唐代前半時期因社會安定,百姓普遍經濟尚為穩定,多了很多時間進行文學之創作,這也促使詩體進化成我們熟知的唐詩。唐詩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兩種,較早期的古體詩對於格式的要求較為鬆散,後期的近體詩則對於格式的要求較為嚴格,近體詩包括絕句與律詩,對於平仄、格律、對仗及聲韻皆有一定的要求,也因格律工整,所以朗讀起來特別有節奏,呈現一種音樂之美感。

    律詩格律說明

    律詩格律要求句子的長短需一致,為「四聯八句」,且分成「五言」或「七言」。 五言:稱作五言律詩、五律。 七言:稱作七言律詩、七律。

    五言律詩平仄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近體詩的一種,其要求平仄、聲律、對仗皆須工整,且需特別留意所有對句(偶數句)需要入韻,出句(奇數句)則不需入韻。除首尾兩聯可不對仗之外,其餘皆需兩兩對仗。其中,對於平仄的規定分為兩種格式:一是首句第二字為平聲的「平起式」,另一個則是首句第二字為仄聲的「仄起式」。

    七言律詩平仄

    七言律詩又被稱作七律,也是律詩的一種。除了對仗和平仄需要工整且相呼應之外,每句字數為七字,一共有八句,全文共五十六字。其中,對於平仄的規定也分為兩種格式:「平起式」、「仄起式」。

    絕句格律說明

    絕句並不像律詩要求那麼嚴格,其聲韻、平仄、對仗都較自由。每首四句,且分為「五言」或「七言」。 五言:稱作五言絕句、五絕。 七言:稱作七言絕句、七絕。

    五言絕句平仄

    五言絕句,又被稱作五絕,一共二十字。其依照古體與近體的差異有做平仄的調整,近體五絕第二字可選擇要「平起」或是「仄起」,格式分成「正格」或「偏格」。

    七言絕句平仄

    七言絕句,簡稱「七絕」,一共二十八字,格式也有依照平起、仄起的不同,分成「正格」或「偏格」。

    綜合以上小編對於絕句、律詩以及近體古體詩之不同格式的介紹,相信大家一定更加了解了吧!中國文學造詣深遠,許多文人皆出自唐朝,像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李白、杜甫等,在嚴格要求詩詞的規範下,還能造出眾多值得後世仔細研讀及具有啟發的文學作品,非常的不簡單!

  2. 2018年9月28日 · 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 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初唐四傑所作律詩甚多,促進了律詩的發展。沈佺期、宋之問在前人實踐的基礎上,加以琢磨、去粗取精,把律詩的格式固定下來。 杜甫是第一位大量創作七言律詩詩人 [1] [2]。 律詩範例如下:

  5. 南齊 永明 之世,周顒和 沈約 創 四聲八病 之說。. 影響所及,當時詩人作詩講究 聲律,世稱「永明體」,這是由 古體詩 演變到 近體詩 的重要橋梁。. 唐代以前的古體(或稱古風)律詩,其長度不限。. 唐初時期, 上官儀 提倡「六對」、「八對」之說,將前人 ...

  6. 基本介紹. 中文名:絕句. 別稱:絕詩、截句. 形成時期: 魏晉南北朝. 流行時期: 唐代. 代表詩人: 李白 、 王昌齡 等. 代表作:《早發白帝城》《登鸛雀樓》等. 體裁沿革. 絕句起源於漢魏六朝的 樂府 短章,其名稱可能來自六朝文人的“聯句”。 文獻記載,六朝時期文人宴集,有聯章作詩的風氣,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詩。 如果將各人所作的割斷開來,單獨成篇,就叫“一絕”,而絕句的稱呼即由此而立。 四句一絕,這個觀念是自然形成的,從《詩經》以來,絕大多數詩都是以四句為一個段落。 《詩經》里的詩,大多數是四言四句,古人稱為“一章”。 漢魏時代的詩,以四句為全篇的很少,故沒有必要把四句的詩定一個詩體名詞,即四句一絕還沒有成為規格。 但在較長的詩篇里,四句一絕的創作方法已自然形成。

  7.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陳代... 絕句(傳統詩歌體裁)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