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5月21日 · 在劇情上「大享小傳」是個老掉了牙的愛情故事橋段,可是說是有點老套,簡單來說就是個窮小子發達了但沒有忘記所愛,甚至多年來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女生而做,目的就是讓她回到身邊。 不幸這女早已嫁給别人,可是她丈夫整天在外胡混,對那女的感情變淡, 故事就是圍繞這 3 者間的拉扯故事,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沒錯,十套有八套「殘片」的劇本。 各位可能會想到,這類故事中的男主角必然為愛放開一切,女的會感動至死追隨一生? 錯了! 這套戲剛好相反,故事用了最真實的人性演繹,加進 1 個如童話般的愛情故事,兩者起了不錯的化學作用。 人性真實得令筆者感到像在看紀錄片一樣,至於此片的人性如何真實? 尾段筆者再跟大家討論。 前後段節奏大不同.

  2. 2016年2月3日 · 天恩前排上網買咗起晒角嘅硬殼背囊返黎,籮文見個款咁型,梗係要試下啦!Solid Gray,荷蘭設計師操刀,荷蘭本土製造,除咗外型獨特,仲以環保為大前提,使用可回收再造的單層聚丙烯(PP)摺摺摺摺成一個背囊,超有科幻感。想知有幾型,就要閱讀以下文章啦!

    • 講 Final Fantasy Vii,可能要由任天堂說起
    • 壓倒任天堂,把 PlayStation 推向霸者之路
    • 令人最印象深刻、各方面接近完美的一作
    • 港機迷不懂日文都會照打的時代
    • 勾起你回憶的外傳/衍生物
    • 「懷舊」 與 「新不如舊」的思念集合
    •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 Remake

    FF 7 在 1997 年推出,在當年已經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那時仍是一個家用機競爭激烈的時代。原本,任天堂與 SQUARESOFT 關係非常密切,FF 1~3 在紅白機推出、FF 4~6 也在超任推出,而 FF 7 初時也曾決定在超任登場,並後來再轉為在任天堂的下代機 N64。不過,最後的結果卻事與願違,因為任天堂的卡帶不能滿足 FF7 的容量,坂口博信於是決定把此作移到使用 CD 媒體的 PlayStation 上,令到 FF 系列首次轉至非任天堂的家用機平台推出。這個被部份人視為「變節」的決定,潛在因素可能還有幾個。不過無論如何,其得出來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曾在 N64 上嘗試製作的 FF Demo 畫面,試用了把 FF6 角色 3D 化,曾一度為 N64 打強心針。 (此接近 20...

    FF 7 投向別廠陣容,在當年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深刻、而且深遠的,甚至可以說扭轉了整個家用機生態。當年有任天堂 (超任及 N64)、PlayStation 及 SEGA 三雄爭霸 (其他還有 3DO、NEC 等),而 FF 7 甫一推出,就把其他所有陣型都擊潰。那時也是一個 RPG 輝煌的時代,為了玩 FF 7,玩家更偏向買獨佔了它的 PlayStation,而 Saturn 及 N64 就變成了次選。FF 7 的「變節」,也「一拳」令任天堂痛失家用機皇者之位。 此部份圖片截取自 Nico 動畫「第 6 次家用機大戰」:http://www.nicovideo.jp/watch/sm17599143 ▲在 FF7 未出之時,機迷是傾向繼續玩任天堂,買 N64 的。因為支援它的廠商有 Kona...

    FF 7 是高人氣,那當然亦要遊戲本身好玩,才能長年維持到 Fans 支持。FF 7 由 2D 變成 3D + 2D 背景,雖然風格與 FF 6 等前作大相逕庭,但意外地令人受落,而且遊戲內的動畫更教人眼前一亮。在遊戲系統方面,除了裝備之外更有 Material 系統,令每個角色都能夠有不同的玩法。戰鬥採用以往的 ATB 之餘亦加入 Limit Break 計,能夠使出帥氣的必殺技攻擊。故事方面由起初很普通的反政府襲擊,到了後來發現生命之源的真實、神羅寶條的研究、Aeris 之死、Cloud 的真實過去等,故事編排雖未說得很完美,但很多場景都令人印象深刻。最後,當然不得不提植松伸夫的音樂,不論是各角色的主題音樂、或是戰鬥音樂、世界地圖音樂等,每一曲都有高水平,而且首次滲入了電子音樂元素 (筆...

    說回香港的情況,其實當年的機迷不像現在的機迷那樣,不懂得看日文就玩不下去。經過如 FF6、Chrono Trigger、天地創造、DQ 系列等作品的洗禮,反而他們更會肯花心機去嘗試突破進度,例如卡關時試試與每個 NPC 談多兩次、看看手上一堆日文道具有什麼用、或者世界地圖地毯式走一遍尋求新的發展等。至於 FF7 的推出,因為是初次將 RPG 變成 3D 化,雖然其 SD 公仔現在看上來非常的破破爛爛,但透過這些公仔的肢體動作,卻能表達到角色的心情、取態、語氣等,這對於不懂日文的玩家來說,提供了很好的幫助,雖然說不上完全明白,但約干能對劇情有所理解。 ▲2D 時代的 FF6 角色表現有限,很多角色情緒都只能用同一圖像帶過。 ▲筆者當年還不懂日文,但透過人物動作、分鏡、節奏等,仍某程度上感受到角...

    FF 7 在日本推出三天,已賣出超過 200 萬份,而到了現時集合各平台版本,總賣出量亦超過 1100 萬份。其長年間也這樣受歡迎、被玩家熱切期望 Remake 的原因,除了遊戲本身好玩之外,其實也歸功於 SQUARESOFT 變成 SQUARE-ENIX 後的 FF 7 補完計劃。時不時都會推出其外傳作品及衍生物,一來依賴著 FF 7 的名氣、二來也令 Fans 可更了解本編以外的故事,以及勾起回憶 。而且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FF 7 的角色亦變得更有型有格,把玩家心中的偶像都升華了。 ▲FF 7 的角色各有魅力,當中 Vincent 就推出過獨立射擊遊戲,雖然評價非常一般。 ▲PSP 的 Crisis Core: Final Fantasy VII 與及再之前的 Before Crisi...

    FF 7 是第一款成功打入海外市場的 JRPG 遊戲,它對海外機迷的衝擊很大,也是很多人第一款接觸的 FF 遊戲,這方面應該很多本地機迷亦是如此。對於年輕時美好的東西,我們總會產生懷舊之情,或者你現時已無法接受那一格格的 3D 畫面 (愛夠深的玩家可以接受),但心裡仍然是對它很喜愛。另一方面,Final Fantasy 新作的不成熟、不夠好玩,其實也漸漸加強了一種「新不如舊」的想法,玩家總會概嘆「還是以前 FF 7 好玩些」,反而對舊作更加熱愛。 ▲海外的 Best Game Ever 集合榜,FF 7 與 SQUARESOFT 另一幻之名作 Chrono Trigger 齊名,只是屈居 Zelda 時之笛以下。FF 12、FF 13 則不見人影 (FF 11、FF 14 屬 Online ...

    集合以上的因素,其實 FF 迷等了 FF 7 的 Remake 已經很久很久了,甚至有種說法是「FF 7 Remake 是終極大絕,SQUARE-ENIX 未到瀕死都不會推出」。結果,當在今年 E3 突然公佈時,機迷那種驚喜自是難以形容。不過隨之而來亦有穩憂,會否像 FF15 那樣做到 2046、戰鬥系統會否大改、做得會否比以前差、沒有那麼細心等等。到了最近更公佈遊戲將會「斬件」推出、新 Trailer 的戰鬥亦變得很有動作元素, 更是令玩家難以想像。大概這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情,會一直陪伴機迷到遊戲推出為止。 ▲北瀬住範及野村哲也有接受日媒電擊 Online 訪問,戰鬥方面會有點參考 DFF,但動作元素會在 Kingdom Hearts 之下。原作的 ATB 及 Limit Break ...

  3. 2024年2月7日 · 2024-02-07. 閱讀時間. 29分鐘. 字體大小. A. 分享. 人中之龍8. PS5/PS4/Xbox One/Xbox S|X/PC (Steam) HK$468 (PS5版) 優點. 熱血、賺人熱淚的主線故事. 海量支線、周邊玩意,如投入遊玩,單是支線都可玩幾十小時. 版圖廣闊,但遊戲提供了充實的移動方法,玩家容易避開戰鬥,玩家想練功時才練功. 聲優們精湛演出. 桐生一馬支線「臨終筆記」總結《0》~《6》登場人與事,《人龍》迷必玩. 注意點. 主線故事發展初期較慢熱,但在中段過後加速發展仍然引人入勝. 主線故事的起伏與交代劇情影片的熱血度、刺激度似乎未及《4》《5》 支線、周邊玩意多,令到相關介紹都變得很多、很長,容易忘記主線發展. 總分 97. 畫面製作、設計 89.

  4. 2023年11月11日 · 今集頭目戰鬥途中同樣也加入不少招過招的華麗戰鬥情景,但就剪去了 QTE 的部份,直接畫面交代,玩似乎少了一些東西。 預設碎步移動,令習慣了靠移動來避招的玩家,終於要學習一下如何用 R1 + 閃避了,在遊戲選單中也可選擇預設高速移動

    • (12)
  5. 2017年4月6日 · 劇情描述丈夫失蹤的家庭主婦卷真紀(松隆子 飾)、在街頭演奏大提琴的世吹雀(滿島光 飾)、出身音樂世家但成為上班族的別府司(松田龍平 飾)、靠打工維生的家森諭高(高橋一生 飾),彷彿命中注定的邂逅,四名背著樂器的演奏者,在東京的卡啦OK相遇了! 於是,他們決定組成「弦樂四重奏」,到輕井澤的別墅共同生活。 《四重奏》劇照(翻攝自網路) 看似偶然的邂逅,背後隱藏驚人的祕密與謊言。 四人共通點就是日子過得並不順遂,從來沒有到達人生巔峰,還處於下坡階段,他們沒辦法將喜歡的事情當成工作,又不願放棄音樂,只能在泥沼中苦苦掙扎。 以往是自己的獨奏,現在多了合奏的夥伴,變得更有勇氣和力量,即使懷抱被嘲笑的夢想,也能夠繼續向前邁進。 本劇以-「真紀是否謀殺了自己的丈夫?

  6. 2023年11月3日 · 小編在辦公室進行實際測試,嘗試在複雜環境下如何解決無線網絡訊號問題。首先我們在路由器旁,用網絡測速軟件測得下載 87.7 Mbps,上載 93.9 Mbps,延遲 6 ms。 而辦公區盡頭行到拍攝房,距離路由器約 20 米和隔了一堵墻後,再使用測速軟件,測得下載 75 Mbps,上載 26.7 Mbps,延遲是 7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