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此外角色的性格與愛情戲的比重也做了調整,「小說主角蘇怡華醫師言承旭飾演有點過度隨波逐流他是技術很好的一般醫生但戲劇裏我們必須先讓他成爲技術很好的可愛醫生』,觀衆才會喜歡他才能循著我們希望觀衆走的路線去看白色巨塔裏 ...

  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 4 P16 L7. 第二者【於法、法師發起事者。. 第二科、如何對佛法與法師,生起敬重之,承擔起侍奉之責。. 【《地藏經》云:「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於彼起毀謗。. 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佛想。. 像《地藏經 ...

  3. 2021年3月7日 · 廣論消文327 327頁1行-328頁3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酉二、為斷彼故必須精進聞法分三:. ① 必須精勤聞法的理由 ② 破斥許不需聞思的邪見. ③ 將聞思轉為實修助緣的竅訣. “彼”是指導致愚癡的種種因緣。. 戍一、必須精勤聞法的理由分四:. ① 聞思修三慧 ...

  4. 2021年2月8日 · 如果必須安忍所生的苦惱,那麼應當忍受由哪些方面所產生的痛苦呢? 此分八處。 所應安忍的苦處分八個方面,即:一、依止處; ② 世法處; ③ 威儀處; ④ 攝法處; ⑤ 乞活處; ⑥ 勤劬處; ⑦ 利有情處;⑧ 現所作處。 以下解釋每一處。 首先顯示生苦之處,然後說明為了成辦修行應當忍苦。 戍一、依止處分二: ① 顯處 ② 明忍. 亥一、顯處. 依止處者,所謂衣服、飲食、坐具、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是能增長梵行之依。 1.依止處,指衣服、飲食、坐臥具、醫藥等日用資身物質,這些是能增長出家梵行的所依。 唐譯說,依靠這些衣食等,在佛的善說法毗奈耶中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身。 也就是說,必須依靠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這四種事,才能成就比丘的身份,因此稱為“依止處”。 亥二、明忍.

  5. 今初。 子一、發心已後須學學處之因相分二: ① 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② 學處是成佛的方便故當修學. 丑一、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如是發願已,若不修學施等學處,雖前引《慈氏解脫經》說有大勝利,然不修學菩薩學處定不成佛,故於勝行應當修學。 如是發了願之後,若不修學佈施等學處,雖然前文所引的《慈氏解脫經》所說,僅發願便具有大利益;然而,若不修學菩薩學處,則必定不能成佛。 因此,對於殊勝的菩薩六度萬行應當修學。 “前引《慈氏解脫經》”,即上士道開始時引《聖彌勒解脫經》說:“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剛寶石,然能映蔽一切勝妙金莊嚴具,亦不棄捨金剛寶名,亦能遣除一切貧窮。 善男子,如是發起一切智金剛寶石,縱離修習,然能映蔽聲聞獨覺一切功德金莊嚴具,亦不棄捨菩薩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貧窮。

  6. 所謂修大乘就是學做菩薩學修菩薩行對凡夫而言這必然會有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如果學好了自己的心態行為就會完全轉變。 修學的方法就是如理觀察思惟。 修行人的成長須從如理思惟開始,首先生起由思惟所成的智慧,然後依正法調整自心,如此就能成就品德。 所以,首先是培養智慧,其次是造就德行。 以下教導我們,如何通過觀察來轉變觀念。 非易可得少分有情,經歷長世昔餘生中,未曾為我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親教軌範、尊似尊17等。 應當思惟:在茫茫人海中,不容易找到少數幾個人,在往昔漫長的輪回轉世中,不曾作過我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親教師、軌範師、尊長、似尊(功德如上師的尊長)等等。 因此,我們所遇到的有情,幾乎都是前世的親人或師長。

  7. 2021年3月26日 · 生死之苦,大海茫無邊際也,三界苦道,無有邊底,故喻苦海也。 前惠能說:弟子自 。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與此五祖所: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兩種福田是有所不同的: 不同在於惠能說常生智慧。不離自性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