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諸葛亮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 葛&][&亮出山之後,幫助劉備稱帝於成都,建立蜀漢政權,並接受任命擔任蜀國的丞相,中國從而進入蜀、吳、魏紛爭的「三國時代」。 在蜀國帝王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修整法度,平定南中,北伐曹魏,以興復漢室為己任。 在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曹魏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眉縣西南),終年53歲。 諸葛&][&亮作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輔佐劉備取得許多重大戰役的勝利,「赤壁之戰」是最著名的戰役。
      chiculture.org.hk/tc/china-five-thousand-years/1905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6月27日 · 諸葛亮 (181年—234年), 字 孔明 , 琅琊郡 陽都縣(今 山東省 臨沂市 沂南縣 )人。. 三國時期 蜀漢 ( 季漢 ) 丞相 [2] :2902 ,亦是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及散文家,曾發明 木牛流馬 ,諸葛連弩等。. 他常被後世認為是智慧和忠義的典範。. 先為 劉備 麾下 ...

  3.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他生活在政局動盪、戰亂頻仍的東漢末年,自幼失去父母,由叔父撫養成人,後隨叔父遷居今湖北襄陽。

    • 隱居隆中
    • 三顧茅廬
    • 隆中對策
    • 如魚得水
    • 小知識
    • 關羽失荊州
    • 小知識
    • 高風亮節
    • 小知識
    • 鬼神泣壯烈:《出師表》
    • 諸葛亮的發明創造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學識的成長,主要是到襄陽以後。當時北方大亂,中原士人大量南遷,加之劉表重視學術,優禮碩彥,襄陽人才薈萃,官學和私學的規模都很大,文獻典籍也很豐富。諸葛亮開始在劉表設立的「 學業堂」學習,叔父諸葛玄病逝後,他隱居於襄陽附近的隆中,一面躬耕於壟畝,一面到襄陽遊學。在此期間,他請教於著名的學者,結識了不少青年俊傑。讀書時,他不拘於一家之言,博採眾長,觀其大略。除研習儒家經典外,還讀了不少法家、兵家、縱橫家以及道家之書。在襄陽十二年的遊學經歷,為諸葛亮建功立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據說諸葛亮在躬耕隱居時,常吟唱《梁父吟》:「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纍纍正相似。問是誰家塚?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喜歡歌詠《...

    劉備( 小知識) 屯兵新野( 今河南新野縣)時,曾訪問世事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小知識),司馬徽對他說:「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即諸葛亮和龐統。後來諸葛亮的好友徐庶見到劉備時,又當面稱諸葛亮為「臥龍」,問劉備是否願意見他,劉備說:「請你把他帶來吧。」徐庶說:「這人只能由您去見他,不可將他招來,您應委屈一下親自去拜訪。」劉備一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這就是後世所說的「三顧茅廬」。諸葛亮被劉備誠意感動,自此出山,輔佐劉備三分天下取其一的大業 。

    劉備在隆中茅廬見到諸葛亮,說他有興復漢室的志向,但智術短淺,問諸葛亮有何良策,諸葛亮於是作了回答,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隆中對》分析了天下形勢,認為中原的曹操勢力強大,江東的孫權政權穩固,都不是進取的方向。至於荊州,為用武之地,益州則地勢險要,其統治者懦弱無能,可以作為進取之資。如果能跨有荊、益,結好孫權,在天下有變時出兵,最終便可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隆中對》全文如下: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

    隆中對策後,諸葛亮出山助劉備,二人日益親密,後世傳與劉備桃園結義( 小知識)的兩個異姓兄弟關羽、張飛不悅。劉備解釋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才轉變了態度。這就是「如魚得水」一詞的由來,後世常用來比喻得到很投合的人或環境。

    桃園結義: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之士,與他感情最深的是關羽和張飛。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 今山西臨猗縣) 人;張飛,字益德,一作翼德,涿郡( 今河北涿州市)人。二人有萬夫不當之勇,與劉備寢則同床,恩如兄弟。每當劉備危難之際,關、張都不避艱險相救。《三國演義》說三人在桃園祭告天地,結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便是通常所說的「桃園結義」。 山西解州關羽故里 張飛廟

    荊州原有八郡,赤壁之戰後,曹操據有南陽、章陵,孫權據有南郡、江夏,劉備據有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劉備因四郡都在江南,勢力無法擴展,於是向孫權借得南郡。劉備取得益州後,孫權索還荊州諸郡,劉備沒有答應。孫權於是出兵強取,曹操這時也進攻漢中,劉備兩面受敵,遂與孫權議和。雙方以湘水為界,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後關羽( 小知識)率軍進攻樊城,曹操利用孫、劉矛盾,使孫權偷襲關羽後方江陵( 荊州治所)。結果關羽被殺,荊州之地為孫權佔有,諸葛亮兩路出兵的計劃也從此破滅。

    孟獲,生卒年不詳,他是三國時期巴蜀南部少數民族的首領。在劉備身故前後,居住在蜀漢西南邊境的少數民族發動叛亂,孟獲起兵反抗蜀漢。建興三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征南中,以「攻心為上」之策,定計生俘孟獲,縱歸使再戰,凡七縱七擒,孟獲乃心服。是年秋,南中四郡悉平。諸葛亮大量起用當地人,孟獲被委為御史中丞。 描繪孟獲與諸葛亮握手的浮雕

    恪守承諾, 義無反顧。劉備臨死前,將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對他說,如果劉禪可以輔,就輔佐他,如不能輔,可以把皇位奪過來。諸葛亮淚流滿面地回答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觀諸葛亮一生,他的確恪守了當初承諾,義無反顧。劉禪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平庸的皇帝,亡國後樂不思蜀( 小知識)更盡顯其「扶不起來的阿斗」本質,如諸葛亮有二心,以他的權勢是完全能夠奪位的,更何況劉備死前還有「君可自取」的話。但諸葛亮「委質定分,義無二心」,至死不渝,達到了他那個時代最高的道德水準。

    樂不思蜀:蜀漢滅亡後,後主劉禪全家遷往洛陽。司馬昭在舉行宴會時,特地為他演奏蜀國的音樂,旁人都感到很悲愴,劉禪卻嘻笑自若。司馬昭對人說:「人沒有感情,竟然會到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還活着,也難以輔佐他久坐皇位,更何況姜維呢?」有一天司馬昭問他:「你想不想念蜀國?」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後世常用「樂不思蜀」比喻樂不思返或樂而忘本。 公正不阿, 紀律嚴明。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學術禁錮鬆弛,儒家雖然仍被奉為正統,其他學派如法家、名家、兵家等也受到重視。諸葛亮博採眾家之長,對法家、名家之書也多有涉及。他主張法無偏私,賞不遺遠,法不阿貴,說:「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執法時,他堅決依法辦事,賞罰分明,決不徇情。正因為他公正不阿,紀律嚴明,使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嚴於律己, 廉潔奉公。諸葛亮嚴格要...

    蜀漢建興五年( 公元227 年),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準備討伐曹魏。離開成都前,他給後主劉禪上了一封奏疏,這就是著稱後世的《出師表》。《出師表》分析了蜀漢所面臨的危急形勢,勸勉後主繼承先帝的遺志,誠懇納諫,賞罰分明,尤其是要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亮還表明了平生的志節,即北定中原,興復漢室,以報答先帝的三顧之恩、託孤之重。這篇奏疏發於至誠,感人至深,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稱讚它「志盡文暢」,為「表之精英」。南宋文天祥《正氣歌》云:「 或為《 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這篇壯烈的表中精英,全文如下: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諸葛亮勤於思考、善於製作,發明了八陣圖、木牛流馬等。這些發明不僅在當時提高了蜀軍的戰鬥力,對後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因年代久遠,史書記載模糊,其具體內容已不太清楚,因此後人有許多附會傳說,使它們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八陣圖:杜甫有名詩《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首詩是杜甫遊歷三峽時所作。相傳諸葛亮曾聚石佈成八陣圖,作為訓練士卒之用,其遺跡可考者有三處:陝西勉縣定軍山、四川新都縣彌牟鎮、四川奉節縣白帝城。《八陣圖》所歌詠的是白帝城遺跡,表達了作者對八陣圖聞名天下,卻未能吞滅吳國的遺憾心理。 八陣圖是甚麼?由於後世的附會臆測,加上戲劇小說的誇張渲染,八陣圖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其實八陣圖是古代作戰時的一種陣法,在戰國時已經出現,山東臨沂縣出土的《孫臏兵法》...

    《三國演義》由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撰寫,是一部長達一百二十回的歷史小說。這部小說描寫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其中對諸葛亮的刻劃最為突出,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如「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等已是家喻戶曉。作者在書中對諸葛亮傾注了強烈的感情,把他塑造成為忠貞和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對諸葛亮的智慧大加渲染,使諸葛亮的形象深受讀者的喜愛和尊敬。但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經過加工的小說人物,與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有很大差距。 《三國演義》插圖 三氣周瑜:《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周瑜進攻南郡曹仁,為毒箭所傷,不可發怒。曹仁常來寨前叫罵,周瑜佯怒病危,引誘曹仁前來襲寨。曹仁中計前往,周瑜伏兵大敗曹仁。諸葛亮卻乘機攻佔南郡,周瑜大怒,是為一氣。 第五十五回:孫權將妹妹嫁與劉備,周瑜要孫權多送美色玩好,將其軟禁...

  4. 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孔明 (《Fate/Grand Order》登場人物) 諸葛孔明〔埃爾梅羅Ⅱ世〕 外文名 諸葛孔明〔エルメロイⅡ ...

  5. 诸葛亮 (181年—234年), 字 孔明 , 琅琊郡 阳都县(今 山東省 临沂市 沂南縣 )人。. 三國時期 蜀漢 ( 季漢 ) 丞相 [2] :2902 ,亦是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曾发明 木牛流马 ,诸葛连弩等。. 他常被後世認為是智慧和忠義的典範。. 先為 劉備 麾下 ...

  6.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生長在政局動盪、軍閥混戰的東漢末年,自幼失去父母,由叔父撫養成人。

  7. www.wikiwand.com › zh-hk › 诸葛亮諸葛亮 - Wikiwand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季漢)丞相,亦是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及散文家,曾發明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