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長者照顧課程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cpe.vtc.edu.hk

    課程類別多元化,包括多個幼兒教育及院舍主管培訓課程. 立即查詢

    • 課程範疇總覽

      包括工商管理、工程、設計、酒店旅遊

      資訊科技、幼兒長者服務等

    • 課程推介

      多個證書、專業證書及專業文憑課程等

      提供完善進修階梯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8日 · 為推動數碼共融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到會撥款1億港元在未來三年為全港60歲或以上的長者提供數碼培訓課程和技術支援的項目銀髮科技公司百隆人工智能聯合創辦人及產品總監胡百非建議政府應考慮資源門檻的問題例如長者完成課程後是否會為他們提供相應資源予日後應用。 【財政預算案2024業界建本地AI超算中心 長遠提升數據網絡安全. 他指出,市面有不少適合長者學習的數碼工具,例如方便放大介面的平板電腦、銀髮科技相關的應用程式,但它們對硬件配置和網絡要求不一,普遍現有的長者手機/舊型號智能電話或不能順利運行該類程式,若長者沒有資源購買新硬件和添置網路設備和服務,他們即使完成培訓課程,也未必能在日常中使用。

  2. 2021年8月27日 · 據社會福利署統計截至2021年7月31日共37,277人在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內登記輪候各類型的資助長者住宿照顧服務平均輪候時間為40個月。. 香港人口老化宿位不足從事安老服務的護理業僱員同樣供不應求。. 政府的2020年施政報告提及,為鼓勵更多人 ...

  3. 2022年10月19日 · 首先明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分階段將受惠人數增加50%由現時8,000人於2025-26年度增至12,000人服務券適用範圍亦會擴展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 【施政報告2022改善基層醫療服務 合資格者長者醫療券增至2500元 允許夫婦共用,詳見【 下一頁 】 未來五年,會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明年第四季把中心服務範圍擴展至退休生活規劃、樂齡科技推廣等。 同時擴大醫管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明年第三季將每年受惠人數由約33,000人增加三分之一至45,000人,其中可被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000人增至11,000人,支援更多出院長者居家康復。

  4. 2023年9月1日 · 最後更新: 2023/09/02 20:49. 分享:. 政府宣布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即日起恆常化改名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並推出新措施讓合資格長者自行選擇切合個人需要的社區照顧服務。. 社會福利署表示社區券計劃以錢跟人走的模式運作貫徹 ...

  5. 2022年10月3日 · 名人薈萃. 發布時間: 2022/10/03 16:10. 最後更新: 2024/04/26 19:13. 分享: 根據2021年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六十五歲及以上長者佔整體人口的比例急升至 20%長者人口達至約140萬人即每五位香港人就有一位長者預算十年後長者人口更達228萬。 面對人口持續高齡化,自1977年起,政府已清楚列明「居家安老」是安老服務主體。 在這40多年來,政府無間斷地推行及改善「居家安老」。 直至現在,各區已配套了不同類別的服務設施給居住區內的長者。 可讓健康並還有自理能力的長者,能在熟悉的環境下養老,從而可繼續自由地與親朋好友見面,建立自我空間。 「居家安老」支援不足. 為了配合政府「居家安老」發展,社區不斷增設日間護理中心,人手也趕不及「居家安老」發展。

  6. 2022年4月7日 · 社會福利署於2013年開始推行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錢跟人走的模式讓合資格長者因應個人需要使用社區照顧服務券選擇合適的社區照顧服務支援他們居家安老試驗計劃涵蓋全港18區有需要的長者或照顧者可聯絡鄰近的長者地區中心或社會福利署社區照顧服務券辦事處領取服務券後長者即可從200多間具備提供長者照顧服務經驗的認可服務單位中選取中心為本家居為本或包含上述兩者的混合模式服務。 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NORM)於2019年起,為大埔區的服務券使用者提供家居為本的服務,包括復康運動、護理服務及個人照顧等。 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復康助理提供到戶式復康服務,以維持長者身體上的各種機能;護士則按照長者的個人情況提供護理服務,在藥物管理、營養、個人護理方面作出支援。

  7. 2024年3月12日 · 在人口高齡化和低生育率的背景下如何減低醫療系統的負擔是本地醫療發展的重點之一對長者或長期病患者而言現時每次求診或覆診都可能要大費周章依賴家人陪同或尋求安老院舍的支援服務甚至要在醫院或診所長時間輪候增加病情的不穩定性。 試想像如長者能好好善用現今的科技,學會在家使用醫療監測設備,定時量度血壓、心率、血糖、體溫及血氧飽和度等主要健康指標,並透過視像諮詢平台與醫護人員會面,便可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接受醫療服務,避免舟車勞動,同時有助減輕醫院和診所擠迫的情況,紓緩公私營機構人手長期短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