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9日 · 「粵菜人物」系列第一個出場的,是香港第一代食家,也是美食文字工作者的祖師爺:陳夢因。 《食經》重現江湖. 陳夢因在《 星島日報 》擔任總編輯期間,以筆名「特級校對」寫美食專欄,開創了美食寫作的先河,打後的美食文字工作者,都應該稱他為祖師爺。 他生前出版的書不多,大約十本,本都已絕版多年,2007 年,其中一名媳婦,媒體人與作家吳瑞卿整理了 30 萬字的文稿,交給商務印書館重新編輯出版,那就是一共五冊的《 食經 》,迴響熱烈。 後來又出版了《 食之道 》三冊。 《食經》深入淺出地講解各種菜式的背後原理、概念、文化背景,《食之道》則講述廣東、潮州、順德、客家四系粵菜的掌故、變遷、名菜掌故承傳等,兩者均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因此被許多粵菜廚師奉為聖經,對日後的粵菜發展影響深遠。 香港飲食文化的濫觴.

  2. 陳夢因. 〈特級校對〉是 陳夢因 的筆名, (1910-1997), 撰寫飲食專欄「食經」,為香港報業寫飲食專欄第一人。 在五十年代曾擔當《 星島日報 》總編輯的職務,每天須看「大樣」,因常自嘲為「特級」校對,故以「特級校對」作筆名。 「食經」推出後廣受歡迎,成為長壽專欄,同年七月結集成書,出版單行本共十集。 他六十年代退休後,移民到美國加州三藩市灣區長居,到一九九七年逝世。 今年 商務印書館 [1]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按內容主題重新編排,以彰顯特級校對的飲食理念,同時使讀者更能體味這位前輩食家的行文用心所在。 蔡瀾 ,早自1980年代起開始寫作,並推出過多套以飲食為題材的作品,內容以食經及遊記為主,後亦曾在 香港 飲食雜誌撰寫專欄。

  3. 陳夢因廣東中山人,精好粵菜,又因抗日戰爭時期任戰地記者,大江南北無遠不至,故對中國各地飲食文化有獨特而有趣的了解。 《食經》珍貴之處,固是講菜式,更在於熟悉菜式的來龍去脈。 作者言道,自己不是講放幾匙油幾匙鹽,而是講為甚麼放油放鹽。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歷經七十載,老饕經驗之談,兼流水行雲的文字,歷久彌新。 關鍵字詞: 經典 | 粵菜 | 廣東菜 | 烹飪 | 美食 | 陳夢因 | 新版. 相關書籍. 難忘香港食與色──城鄉風俗雜憶. Sandy媽媽家常菜. 愛的料理大作戰 :烹飪菜鳥的零失敗手繪筆記. 細味陳皮. 燜燒瓶瓶罐罐——簡單湯水甜品主食. 讀者書評 (3)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HKEC Member |. 1. 2. 3. 4. 5. | 03-04-2021.

  4. 2019年8月8日 · 我的家翁是「特級校對」陳夢因(1910~1997),家翁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國內著名的戰地記者,他走遍大江南北,交遊廣闊,嘗盡各地美食,是一位嗜食會煮的食評家,更是中國第一代在報章連載食經的專欄作家,也是首位將報章專欄文章輯錄成書的

  5. 2018年8月2日 · 陳夢因是香港報界頂頂大名的前輩,1950年9月《星島日報》總編輯沈頌芳辭職,老闆胡好 (胡文虎兒子)要陳夢因接任老總,儘管陳夢因萬般不願意還是被擺上台。 胡好後來返回新加坡,香港《星島日報》社長一職由林靄民接任,陳夢因不滿林靄民的「親共」立場,但陳身為老總也無權決定報紙的方針,「孭鑊」卻有份,於是自嘲自己是報館的「特級校對」,只比校對地位高少少。 陳夢因在回憶錄講述他寫食經的來龍去脈,事緣《星島》在林靄民主政後,銷路不斷下跌,1951年某月某日,林靄民召開編輯會議急商對策,陳夢因隨口說:「多開一個娛樂版吧! 」提議獲通過,交由當時採訪娛樂新聞的陳良光負責編輯這個「娛樂版」,陳夢因建議陳良光在娛樂版範圍,加些衣食住行內容。

  6. 2021年6月24日 · 《食經》由誰來實踐? 陳夢因之次子與次媳,陳紀臨與方曉嵐,便成了偶然的實踐者。 根據香港飲食作家謝嫣薇所述,陳紀臨夫婦在美國與陳夢因住得最近,陳夢因每周在家宴客,便操練兒子與媳婦,間接把他們訓練成為大廚。 陳紀臨與方曉嵐,退休後也成為食譜名家,以「陳家廚坊」為名著述多本食譜,甚至應歐洲知名出版商Phaidon之邀,於2016年出版了英文的中國菜代表著作《China:The...

  7. 2019年8月7日 · 生於亂世的中華飲食文化弘揚者──我的父親陳夢因. 父親陳夢因已去世多年,他以身作則,留給我們的是為人勇敢樂觀、勤奮謙虛、用心工作的榜樣。 他雖生於亂世,但依然不斷研究及發揚中華飲食文化。 我們今天的成就,離不開父親多年的教誨,他的精神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作者: 陳紀臨. 2019-08-07. 陳家廚坊. 標籤: 商務印書館 我們兩代人的食經故事 方曉嵐 陳夢因 陳紀臨 食經. 陳夢因曾任《星島日報》總編輯,以「特級校對」為筆名寫食經。 (商務印書館) 1945年抗戰勝利,父親(陳夢因)帶着全家定居香港。 1951至1953年,當父親撰寫及出版《食經》時,他已經做了戰地記者、報館編輯、總編輯等工作20年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