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浩然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陳教授為罕科盟的始創人,現職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他於英國劍橋大學獲取博士學位。 他的主要硏究範圍是人類疾病模型、神經系統性疾病的核糖核酸的細胞、基因及生物化學分析並蛋白質毒性,和神經系統性疾病的治療性干預。 陳教授亦是果蠅硏究實驗室總監,理學院自然科學及生物化學副課程主任。 https://www.sls.cuhk.edu.hk/index.php/faculty-and-staff/teaching-staff/26-sls/faculty-and-staff/teaching-staff/85-professor-chan-ho-yin-edwin. 歐陽灝宇教授. — 香港大學化學系. 歐陽教授是罕科盟的成員之一。

    • 陳浩然教授太太1
    • 陳浩然教授太太2
    • 陳浩然教授太太3
    • 陳浩然教授太太4
    • 陳浩然教授太太5
  2. 2023年5月7日 ·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陳然欣說:「因為她的手指有點顫抖,我覺得他們被身體困住。 其實他們很多時頭腦清晰,但做不到想做的事情,表達不了想表達的東西。 小腦萎縮症患者人數少,香港已知的約70多人。 個案少、研究資源相對緊絀,往往令學者卻步,但陳浩然仍然希望為這群「小眾」病人尋找治療方法。 陳浩然稱:「小腦萎縮症病人在香港有不少,香港是孕育我科研夢的地方。 全香港可能只有我一人主力從事小腦萎縮症的研究工作,如果用這個角度去看待我的研究,確實是很孤獨。 研究資金整體來說增多了,香港的研究人員亦越來越多。 資源更好,而競爭亦更大、更激烈。 雖然我一己之力,未必可以在退休前找到完全根治這個疾病的方法。 一步一腳印,我們每走一步,都是向目標走近一步。

  3. 2017年6月24日 · 陳浩然是本港少有專門研究罕見疾病的學者,自1999年起,他集中研究一種罕見疾病—小腦萎縮症,全港只有數十至數百名患者,並非主流研究方向,要申請資助與研究本身一樣困難,隨時會面臨因沒有資金而停工。 陳浩然利用身驅僅兩、三毫米長的果蠅,成功研究小腦萎縮症的病發原因和治療藥物。 (盧翊銘攝) 罕見病是什麼? 罕見疾病主要由基因突變或遺傳基因缺陷導致,部分能致傷殘、呼吸困難、骨骼發育不全,甚至致命。 世界衞生組織粗略推算,全球有4億人口正受6,000至8,000種不同的罕見疾病影響。 不同國家及地區,對罕見病的定義不同,香港則連定義亦欠奉,以下是較為人所知的罕見病症: 多發性硬化症 、 結節性硬化症 、 小腦萎縮症 、 基因OTC缺失症、強直性脊椎炎、黏多醣症 .

  4. 陳浩然教授是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兼生物化學及生物醫學理學碩士課程主任。 他於中大完成生物化學學士學位課程後,負笈英國劍橋大學修讀遺傳學哲學博士課程,畢業後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接受生物醫學博士後訓練。

  5. 由中國罕見疾病組織主辦的 “第八屆中國罕見疾病峰會” , 陳浩然教授獲邀出席並發表題為 《 香港如何為大灣區的罕見病研究做出貢獻? 2019年3月2日

  6. 2023年5月7日 ·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稱:「科學家最重要的精神是求真精神,及不怕挫折的精神。」 而香港的科研人員,由尋找資金到成果轉化都要兼顧,事事親力親為。 陳浩然表示:「拍拖的時候會去找一些較便宜的貨品,減低實驗室的經濟負擔。

  7. April 29, 2021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浩然教授,曾負笈英國劍橋大學修讀遺傳學哲學博士課程。1999年轉到美國於大學實驗室從事小腦萎縮症研究。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