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日 · 受食肉菌感染後,一般於發生損傷後數小時發病,而患者或會出現以下徵狀: 1. 受感染的皮膚可能出現發熱及紅腫,甚至潰瘍、出水疱或黑點. 2. 四肢出現疼痛、腫痛,疼痛的程度可能遠比可見的皮膚變化嚴重. 3. 發燒、發冷、疲倦和嘔吐. 高危人士要留意. 雖然任何人士都有機會患上壞死性筋膜炎,不過以下的人士就會較為高危: 1. 經常處理或直接接觸生的海鮮的人士. 2. 患有削弱免疫系統的長期病患,如糖尿病、癌症、腎病和肝硬化. 及時處方抗生素. 嚴重情況下,感染會沿著筋膜的擴散,破壞組織,甚至會致命。 故一旦確診,患者需立即接受適當抗生素治療,以殺死細菌。 嚴重情況下,為了阻止感染再一步擴散,患者更需接受外科手術,清除壞死組織,又或截肢保命。

  2. 衞生防護中心的專家指出,食肉菌感染可以由多於1種細菌引致,包括甲型 、創傷弧菌、克雷伯桿菌屬、梭菌屬、大腸桿菌、 和嗜水氣單胞菌。

  3. 2018年8月27日 · 食肉菌感染可由多種細菌引起. 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可由多於一種細菌引致,包括甲類鏈球菌、創傷弧菌、雷伯氏桿菌屬、梭菌屬、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和嗜水氣單胞菌。 由2013年至今,本港共錄得82宗由創傷弧菌引起的食肉菌感染個案,其中20人死亡,死亡率約24%,每年平均有十多宗個案。 【食肉菌】44歲男遭奪命 入仁濟醫院僅四小時 妻子冀尋真相. 死者遺孀陳女士的丈夫染上食肉菌,她質疑醫院未採取適切的治療方法,令丈夫失救致死。 (梁鵬威攝) 陳女士的44歲丈夫2016年入住仁濟醫院前,手指及腹部分別有傷口,入院4小時內離世,驗屍報告證實該兩處傷口分別驗出金黃葡萄球菌及甲類鏈球菌。

  4. 2019年9月6日 · 壞死性筋膜炎(通常稱為「食肉菌感染」)可由多於一種細菌引致,包括甲類鏈球菌、創傷弧菌、克雷伯桿菌屬、梭菌屬、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和嗜水氣單胞菌。

  5. 2024年2月27日 · 食肉菌感染極嚴重 5大病徵須即求醫. 甚麼是壞死性筋膜炎? 本港衞生署資料顯示,壞死性筋膜炎(即食肉菌感染)是感染創傷弧菌所引致的一種嚴重的細菌感染,能迅速蔓延並引致身體軟組織壞死。 有4種海鮮容易引致食肉菌感染,處理時須多加注意。 高風險海鮮/病徵/治理方法如下: 食肉菌感染. 甚麼是食肉菌感染? 高風險海鮮1:魚. 高風險海鮮2:蝦.

  6. 2023年7月25日 · 食肉菌是指可以導致感染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的細菌。 食肉菌感染可以由多個細菌共同引致,當中包括創傷弧菌、克雷伯桿菌屬、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嗜水氣單胞菌和甲類鏈球菌。

  7. 坏死性筋膜炎 (英語: Necrotizing fasciitis )又称 食肉菌感染 或 噬肉菌感染 ( Flesh-eating disease ),是因 感染 導致體內 軟組織 壞死 的疾病,是會突然發病並且快速散播的嚴重疾病,症狀包含在感染部位皮膚呈現紅色或紫色、強烈的疼痛、高燒以及嘔吐 [1 ...

  8. 食肉菌初期症狀包括感染的皮膚會發熱、紅腫並可能有潰瘍、水泡或黑點,其病徵與其它皮膚病相似,因此感染初期診斷十分困難。 食肉菌感染可沿筋膜擴散並破壞組織,嚴重個案可能要截肢,甚至致命。

  9. 2017年3月19日 · 食肉菌感染是壞死性筋膜炎的俗稱,可由不同細菌引起,除了今次63歲婦人感染的「G型鏈球菌」,還包括常見的創傷弧菌感染。 在本港,患上由創傷弧菌引致的壞死性筋膜炎的死亡率大約30%。 高危人士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較高,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及免疫系統疾病等長期病患者。 市民前往街市時,要注意污水有否濺到傷口及皮膚。 過往,專家曾提醒,市民應穿著較密實的鞋,代替穿拖鞋到街市。 (資料圖片) 預防食肉菌感染,有多個注意事項,原則是避免皮膚、傷口接觸到細菌及污水, 1. 前往街市時,避免皮膚接觸污水。 2. 處理生的海產時,應有適當的保護裝備,如戴手套。 3. 避免傷口接觸海水或生的海產。 4. 留意海產的尖刺部份,如魚鰭、蝦頭和蟹等,以免刺傷。 5. 避免進食生蠔或貝類海產。 6.

  10. 壞死性筋膜炎 (英語: Necrotizing fasciitis )又稱 食肉菌感染 或 噬肉菌感染 ( Flesh-eating disease ),是因 感染 導致體內 軟組織 壞死 的疾病,是會突然發病並且快速散播的嚴重疾病,症狀包含在感染部位皮膚呈現紅色或紫色、強烈的疼痛、高燒以及嘔吐 [1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