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28日 · 香港地下天文台台長方志剛自小視預測颱風為嗜好所以氣象發燒友的他把嗜好轉成專業現為世界氣象組織轄下颱風委員會氣象專家更早於22年前成立網上氣象平台香港地下天文台 」,其Facebook專頁 香港地下天文台 更超過13萬人讚好天氣資訊方面的權威與受歡迎程度不遜於香港天文台有時候看到如棉花糖般厚厚的雲如圖),是層積雲。 層積雲一般排列整齊,底部有明顯波浪狀起伏,雲與雲之間有空隙,屬於低雲的一種;層積雲出現,有時會帶來微雨。 (受訪者提供圖片) 看天是嗜好. 人稱「香港地下天文台台長」的方志剛,從小熱愛氣象。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跟我一樣,喜歡打風的日子,首先當然是因為不用上學啦。 而且,窗口望出去,總看到被風吹得搖晃的街景,就如看到大風一樣。

  2. 2018年9月12日 · 地下天文台台長方志剛今日 (12日)早上接受港台訪問時稱當超強颱風進入南海即使非正面吹襲港澳地區其烈風範圍大已造成很大威脅他直言星期日打風走唔甩」。 雖然山竹預計登陸地點持續有變官方預報顯示在陽江市附近登陸而歐美系統則維持在香港近距離掠過而各地天文台或氣象台預料山竹進入南海後將會減弱惟方志剛指現時對熱帶氣旋的強度預報科技未及路徑預報未必能準確預測山竹西登時香港吹東北風轉東南風後者無山作掩擋市民感受風力更強並可能引致風暴潮及造成水浸籲公眾每日應留意最新消息

  3. 2017年6月4日 · 尖沙咀天文台總部昨日下午錄得32.5°C高溫是今年以來最高紀錄天文台更一度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天文台昨日解釋低壓槽主要在本港以北徘徊指雨區主要在廣州和本港東北方約50公里跟預測並非相差太遠天文台原預測6月2日至7日連日有雨後來改為全部放晴引起爭議。 「地下天文台台長方志剛今日在社交媒體帖文認為天文台的解釋令更多市民不滿應以科學角度解釋出錯原因而不是轉移視線。 方志剛現為世界氣象組織屬下之颱風委員會氣象專家,他指,現今天文台的天氣預報其實也是參考外國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再由天文台的預報員修訂而成。

  4. 2017年7月30日 · 地下天文台台長方志剛早前受訪時解釋,「酷熱指數的計算是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公式用溫度及濕度計算出來他指酷熱指數的特點是簡單易明當指數超過40度時戶外工作或活動就要留意補充水份及適時休息指數超過45度時酷熱的感覺會相當明顯其實天文台2014年已推出香港暑熱指數」,按溫度濕度風速以及太陽照射的4個因素計算所得但現時仍在試驗階段。 天文台表示,當指數在30左右或以上,市民便應採取適當的防暑措施,避免炎熱天氣帶來的健康影響。 有市民在跑馬地水池浸腳消暑。 (黃傑偉攝) 以今日下午約3時為例,天文台錄得34.4度,京士柏氣象站錄得的「暑熱指數」為30度,但地下天文台錄得京士柏的「酷熱指數」高達43.3度。

  5. 2019年7月18日 · 地下天文台台長方志剛早前受訪問時解釋,「酷熱指數等同體感溫度計算是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公式用溫度及濕度計算出來酷熱指數的特點是簡單易明當指數超過40度時戶外工作或活動就要留意補充水份及適時休息指數超過45度時酷熱的感覺會相當明顯。 元朗氣溫高達36.3度。 (香港天文台網站截圖天文台指廣東沿岸今日風勢微弱及酷熱在上午10時熱帶風暴丹娜絲集結在沖繩島之西南約420公里預料向北移動時速約25公里移向東海預測熱帶氣旋丹娜絲會在未來一兩日橫過東海。 同時,呂宋以西海域的低壓區會移向台灣一帶,一股西南氣流會在本周後期為華南沿岸帶來幾陣驟雨及雷暴。

  6. 2023年7月12日 · 天文台預料現時位於菲律賓的低壓區可能在周末至下周初進入香港所在的南海東北部並逐漸發展該發展中的熱帶氣並將於下周二18日夜晚至周三19日凌晨最近本港在本港以南約100公里掠過隨後向澳門湛江一帶移動天文台預測下周一17日至周三天氣明顯轉差下周三DSE中學文憑試放榜日更持續驟雨及狂風雷暴。 點擊圖片放大. +3. 天文台指,隨著高空反氣旋在周末期間減弱,廣東沿岸驟雨逐漸增多,但天氣仍然酷熱。 預料現時位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的低壓區可能會在接近周末至下周初橫過呂宋一帶及進入南海東北部並逐漸發展,下周初至中期華南沿岸天氣不穩定,風勢較大。 點擊圖片放大. +4. 天文台的預測路徑圖顯示,低壓區將於下周二晚間靠近本港,周三凌晨最近本港,驟雨天氣將持續至下周五(21日)。

  7. 2023年7月18日 · 颱風泰利已經逐漸遠離本港可是天文台預測下周中期本港天氣或再轉壞有一半機會再掛8號風球詳情即看下一頁即看下周熱帶氣旋路徑預測天文台預料現時位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的低壓區會發展為熱帶氣旋在下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