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19日 · 《容易緊張的人,如何說話? 》指出,「認為」自己不擅長說話的人,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我不習慣在大眾面前講話。 「我從小到大,都很不會說話。 「我太在意台下聽眾的反應。 「我擔心聽眾不懂我說的話。 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多半誤解了說話的本質,其實,「自己」才是主導說話成敗的關鍵。 如果不了解並導正這些錯誤觀念,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提升說話技巧。 常見三大錯誤觀念. 錯誤1:很少主動開口,發言時能躲就躲. 說話能力差,或許也意味著說話的經驗不足。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以前又沒有這樣的機會。 」其實,不是我們沒有機會開口,而是我們刻意迴避機會。 實際上,在大眾面前說話的機會永遠不嫌少。 像是在學生時代,有辯論大會的舞台、班級的各項發表會、期末報告等,試想,你是否在這種場合便容易退縮,不敢主動上台發言呢?

  2. 2017年5月4日 · 文章共有4條如下: (考評局提供試題截圖) 試卷亦有些參考問題供老師參考,每張分卷有不同主題,如第一張分卷會問「你平時如何上學? 」、「誰是你最喜歡的老師? 」或「平時小息你會做些甚麼? 」等關於學校日常的問題;第二分卷則會問「你喜歡看電視嗎? 」、「你看電視時有何感覺? 」等問題。 至於「看圖說故事」部分,試題要求考生以3分鐘看完、並在2分鐘內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共4組圖畫中,首組故事描述課堂內學生正在進行不同的活動,有人在課室打籃球、有人在用粉筆在黑板畫畫,亦有同學在吃飯或溫習等等。 (考評局提供試題截圖) 第二組故事則是在學校球場上的情景,學生穿上運動服在球場踢足球,但同時有同學在作勢打架,同學在旁勸止;亦有同學跌傷膝蓋,表情痛苦,有同學協助求救。 (考評局提供試題截圖)

  3. 2023年6月13日 · 教育局最新推出以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講話為主題的公民科教學簡報局方建議按照習講話節錄內容進行小組討論。. 有公民科教師認為,新教材有助學生認識本港最新民生政治形勢,形容政治宣傳味道不強烈,不似文革時期的《毛語錄》,但部分討論 ...

  4. 2023年6月13日 ·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7月1日訪港發表講話教育局近日上載以習近平講話內容為主題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教材建議教師教完主題一後再使用新增教材以兩節課時間教授。 官方教學簡報節錄習近平提及的「4個必須」及「4點希望」等,建議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愛國者」標準內容、該標準是否因應近年「社會動亂事件」才提出,以及香港政制為何不是「三權分立」而是「行政主導」等。 蔡若蓮稱內容適用於公民科教授 事後推出教材.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去年曾表示,習近平7.1講話內容適合於公民科教授,並向全港學校派發講話單行本供教師細閱。

  5. 2022年6月30日 · 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夫人彭麗媛乘搭高鐵赴港西九高鐵站舉行歡迎儀式下午3時許習近平伉儷抵達其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大約3分半鐘的講話以下為全文內容: 大家好,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我再次來到香港,感到十分高興。

  6. 2021年8月30日 · 我記得曾經有人問,上帝為甚麼要做人? 對於信徒來說,聖經提供了他們想要而且滿意的答案。 然而,這個答案對於沒有信仰的人更具意義,因為這解釋了自己存在的理由。 而我聽過最睿智的答案,是上帝既是全知全能的存有,而且無處不在,假如世上沒有「他者」,上帝便無法看見衪自己。 所以上帝做人,並非因為祂愛人類,而是藉着把自己的特質化為人類,祂才能看見自己。 人際關係中的友情和陪伴在世俗生活中固然重要,但世事無常,變幻才是永恒,哪管多牢固的友誼、多真誠的陪伴,人生匆匆數十載,轉眼便成空。 當情誼不再、人去茶涼,一段關係的最大意義便是成為了自己的鏡,照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例如,一直以為自己有勇氣和有承擔,但遇上逆境和需要抉擇時,才看到自己的怯懦和退縮。 哲學家說,人與動物的分別中最發人深省的是人擅長自欺。

  7. 2019年9月27日 · 「程尋香港」過去的活動主要以本地文化導賞團為主,但佐治自去年起開始舉辦起粵語講座普及粵語知識。 他坦言因為受到當時一些官員及學者貶斥粵語的言論所影響,當中有指粵語並非母語的說法更是讓他有所保留。 這亦讓本身在大學修讀中文的他,決定要分享更多粵語知識作普及。 儘管佐治在講座上侃侃而談粵語知識,不過他並不認同近年坊間的粵普之爭,佐治認為香港人去說好粵語及學好普通話本身並無衝突。 等如學英文、學韓文,其實不同的語言都有其價值,語言沒有高低之分。 反而值得留意的是隨著目前不少學校正實行「普教中」政策,他憂慮有學生因此而把一些普通話用字直接挪用作粵語使用,如把粵語用字「人工」唸成「工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