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banff tour中文 相關

    廣告
  2. Make the Most of Your Trip & Book Today. See Reviews for Over 300,000 Things to Do. Use Reserve Now & Pay Later to Secure the Activities You Don't Want to Miss. Book Now!

  3.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ustinadventures.com

    Marvel at towering peaks, glistening glaciers, alpine lakes and boreal forests in Banff. Our decades-long partnerships give us unparalleled insider access to each park

搜尋結果

  1. 2015年5月12日 · 香港風水始終都是好的,從開埠以來就開始行運,因為香港的地理環境、山脈的走勢是由大龍五嶺走出來的,香港是龍脈走到盡頭之地,風水上的術語叫做回龍顧祖格。. 蔡老先生指,古人云國家大運五百年有王者興,循環不息下又是一個新世界。. 香港 ...

    • 如何定義「寓言」?
    • 「借來的空間,借來的時間」
    • 香港形象該從何說起
    • 香港文學系譜:「我城」、「浮城」、「V城」
    • 寓言化小說:「九七」身份危機

    我們該怎樣翻譯metaphor? 我找了一些metaphor的定義, 基本上是一種語言的方式,但指涉的是另一種現實,中間有非常微妙的關係。「寓言」可譯為allegory,但allegory和metaphor是不是有點不同?這學問就大了。以普通讀者的立場來說,什麼都可以。有了隱喻,也許創造了明喻,明喻是表面上的意義。「寓言」既是metaphor,也是allegory,所以我的定義是:metaphor是短的意象,allegory是長的故事,可是這個故事的背後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兩者產生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互動或矛盾。

    我們先以最淺、外來的遊客說起,很多人以前會用這句句子: “Hong Kong is a place of borrowed time and borrowed place.”,為什麼香港的時間和地點是借來的?香港1997年還給中國,九龍的租界一併還給中國,所以是一個「借來的空間,借來的時間」。 「消失的空間」(city of disappearance),是阿巴斯對香港的更為著名的描述,為香港研究者廣為引用,中文翻譯表面看似「消失」、「失去」。阿巴斯又以「(不)呈現」(dis-appearance),“dis” 變成很有意思,就是 “dis-appearance” 中間劃一條線,表面上的東西不是真正的東西,真正的東西可能看不到。那什麼才是真正的香港? 從這些表面的隱喻來看,有些香港的作家,特...

    富有代表性的香港書寫首推梁秉鈞(也斯)的中英文對照詩集《形象香港》。英文書名City at the End of Time,譯作「時間盡頭的城市」。詩集由學者張美君、奧城(Gordon T. Osing)以及阿巴斯作序。也斯善寫印象主義的詩句,多用借喻與轉喻,而非隱喻。他以本土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題材入詩,部分作於八十年代以前,撿拾日常細節,肯定生活的詩學,化殖民性的桎梏為轉機。 也斯其中一首最廣為引用的《形象香港》,裏面寫道: 也斯 詩人以獨特的歷史關照,從邊緣角度關心他所愛的香港,展現開放的過渡時空,城市在過渡中邁向時間的盡頭,這是典型的也斯。有不少理論認為,也斯的作品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的美學。 ──《也斯的香港》 《也斯的香港》

    西西的小說《我城》(1974),重要性無須贅言。「我城」一詞慢慢進入主流社會,成為指稱香港的代號,在國藉以外確立城藉此一認同點。西西另一篇小說《浮城誌異》(1988),創作靈感來自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其中一幅畫作名為「庇里牛斯山的城堡」(La chateau des Pyrenees),茫茫大海之上,一塊巨大的岩石飄浮在空中,上面有一座城市,這座顛覆地心引力的浮城激發了不少後來者的想像力,「浮城」是香港的重要隱喻。 《浮城誌異》創作靈感來自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其中一幅畫作名為「庇里牛斯山的城堡」(La chateau des Pyrenees)。 西西的《浮城誌異》、《我城》、也斯的《形象香港》都成為香港文學的經...

    「我城」和「浮城」之後,是1989年「傷城」、2003年「病城」、董啟章2011年「V城」系列——V指Victoria,包括《地圖集》、《繁勝錄》、《夢華錄》、《博物誌》,以及潘國靈的城市學系列,黃碧雲的《失城》等等。這些作品以本土視角出發,多以街名和地名作為香港的換喻或借喻。此一手法早在梁秉鈞的《形象香港》之中有所體現,比如《北角汽車渡海碼頭》和《鴨寮街》呈現城市空間的擁擠、沒完沒了的消費;《花布街》以寓言和歷史角度喚起「九七」身份危機。 《我城》是香港文學的重要作品。 有了《我城》、《浮城》,人們向西西致敬,於是也有了一系列的作品,董啟章的「V城系列」中的「V城」是 “Victoria”,這字本身是寓言。潘國靈的城市學系列,黃碧雲的《溫柔與暴力》說了三種城市的形式,包括「詩城」。在這些早...

  2. 2024年4月10日 · 本屆總決賽及頒獎典禮將於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香港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先生擔任主禮嘉賓。 本社特設多個獎項,除冠、亞、季、殿軍得獎隊伍可上台領獎外,獲得腹有詩書教育獎的老師、親子獎家庭代表及第五名學生隊伍亦將受邀出席並上台獲頒獎項。 準決賽及總決賽將由香港電台錄影轉播,藉以持續發揮賽事影響力。 灼見名家邀請之顧問團陣容堅強,由著名學者、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博士擔任首席顧問,同時邀請全港高等院校14位中文系所相關教授、學者擔任顧問及評判。 出題範疇涵括中國文學、文化、歷史及哲學,初賽由60篇古典文學、成語和古文金句入門,希冀達致培養參賽學生文化涵養第一、競賽第二之精神。 參賽學校總數:總數不限,每所學校限一隊參賽。 參賽對象:

  3. 2022年11月26日 · 2022-11-26. 下里文人. 圖片:受訪者提供(除註明外) 標籤: 中樂 中西合璧 古典音樂 指揮家 文化修養 林屴汧 灼見原創 灼見獨家. 管弦樂團指揮家林屴汧(Stephen Lam)。 以為夜來,才能夢睡;那中午、一剎那,倒頭睡了,才知道,甜寢和晚露無關。 有一位財主以為富貴後,才該談文化。 某天,他聽了關淑怡的《深夜港灣》,念舊情傷;他笑:「麻木了40年的心坎,首次顫動! 那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文化,不必用錢換回來;它敲了門,如雨,潤物無聲。 睹物思人 聽樂思情. 香港炙手可熱的年輕管弦樂團指揮家林屴汧(Stephen Lam),待人熱誠,他用音樂,襯托眾生。 數小時的閒聊,充滿耐性:「音樂無分『雅文化』和『俗文化』,只有好與壞的區別。

  4. 2023年3月21日 ·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3月11日請來珠海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危丁明博士聽他講述孔教在海隅的殖民地和特別行政區香港如何守護花果飄零的傳統文化。 先此聲明,「海濱鄒魯」之說非今日才有,往日九龍寨城「龍津義學」的照壁,就有此四字,但說到香港孔教運動的代表人物,首先應想到陳煥章博士。 陳煥章博士是香港孔教的創始人。 (資料圖片) 康有為學生創辦孔教學院. 陳煥章,字重遠,1880年出生於廣東高要(今肇慶市鼎湖區),清末及民國思想家,社會活動家。 15歲入廣州萬木草堂,是康有為的學生。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鄉試中舉人。 光緒三十年(1904年),聯捷甲辰恩科進士。 1905年赴美留學,1911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12年歸國,在上海創立孔教會,任總幹事。 康有為任會長。

  5. 2017年10月6日 · 丁新豹:戰前香港冒起的三大家族. 東華創院之後的歷屆主席名單。. 你們可以看到他們只有三類的,買辦、金山莊和南北行,三種都是商人。. 丁新豹說這幾年,他常常去行墳場,從看墳場的墓可以看到哪些人以哪裏為家。. 編按: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為 ...

  6. 2023年6月28日 · 香港管弦樂團上個星期已正式宣布踏入職業樂季50年了而且音樂總監梵志登Jaap van Zweden指揮完下一季的音樂會後真的正式離任了一直以來對於梵志登這個中文譯名都感到相當有意思意思或許可以說是登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