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11日 · 【明報專訊】大埔醫院北面的大埔第9區,預計2023年有新公屋落成,邨內預留地方興建一間全新資助小學。 教育局將校舍分配予五旬節聖潔會香港總監督,該會回覆本報稱,新校擬取名「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小學」,現時正與教育局、建築署磋商校舍設計,預計最快2023年9月正式開校;又稱新校會引進芬蘭校園設計,讓學生置身豐富的感官體驗空間,激發學習靈感、創意等。 明報記者 魏綺婷. 據教育局資料,新校位於大埔第9區,設有36個課室、地盤面積7085平方米,暫定2023年中落成。 獲分配新校的五旬節聖潔會書面回覆本報查詢稱,重視全人教育「靈、德、智、體、群、美」,將學校營造成一所能給予學生信任、安全感和溫暖的家園,建立孩子及家庭應對21世紀國際社會轉變及挑戰的能力。 設實時遠程教室 靜觀花園.

  2. [2018-06-14] 明醫網 > 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除了之前兩周介紹過的身高體重指數及腰臀比例之外,你還可進一步參考腰圍身高比例來確定自己的身材是否健康達標。 腰圍身高比例 WHtR (Waist-to-Height Ratio) 的計算方法是將上期提及的腰圍 ( 即站立時肚臍垂直向上一英寸處水平地量度圓週) 呎寸除以身高。 舉例你的腰圍為80 公分,而身高為170 公分, 你的腰圍身高比例便等於80 除以170,亦即等於0.4706。 年齡40 歲以下人士的健康腰圍身高比例為少於0.5, 亦即腰圍應少於身高的一半。 40 至50 歲人士的健康腰圍身高比例為少於0.5 至0.6。 年齡50 歲以上人士的健康腰圍身高比例為少於0.6。

  3. 2015年5月26日 · [2015.05.26]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立法會今日討論發展局與房屋協會協議重建公務員合作社樓宇 (下簡稱公務員樓)的先導計劃,房協擬在不虧蝕的原則下重建公務員樓為居屋。 本報取得現存177個已分契公務員樓地點名單,發現近四成在港島,當中以北角寶石樓及怡景大廈重建潛力最大,兩地盤合併後可提供逾3萬方呎土地。 不少分佈跑馬地及東半山等的公務員樓「地王」亦隨之曝光,但有測量師批評豪宅區建居屋影響社區規劃,建議引入私人參建樓宇。 房協主席鄔滿海首度回應稱豪宅區地價高昂,不考慮收購重建成居屋。 明報記者 岑詠欣. 鄔滿海﹕補地價太貴.

  4. 2017年6月26日 · 林子峰. 【明報專訊】長康商場新業主為資深投資者林子峰 (圖),林子峰自2014年開始大手買入領展商場,3年間先後購得領展拆售的9個商場及逾3100個車位,共投資逾43億元。. 長康商場於今年2月由億德企業 (香港)有限公司以11億元投得,該物業包括了一期和二期 ...

  5. 2018年3月7日 · 【明報專訊】政府計劃於柴灣歌連臣角道興建骨灰安置所大樓,預計於2022年首季落成,提供2.5萬個骨灰龕位,另外亦會興建登山有蓋自動扶手電梯,連接歌連臣角道骨灰安置所及柴灣新廈街,工程預計造價共近8億元。 有區議員表示,近年有市民為避開清明前封路,會提早於農曆正月拜祭,預計新的扶手電梯可疏導部分人流。 今年至後年料增20萬龕位. 政府計劃在18區興建骨灰龕場,自2010年起分3批公布了24幅可供發展骨灰安置所的用地,今次提交立法會的柴灣歌連臣角道骨灰安置所大樓是其中一個選址。

  6. 2023年12月5日 · 【明報專訊】政府今年中研究在港設立首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可行性,最終決定由數碼港承擔項目。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將分兩階段設立超算中心,目標是明年內完成首階段,2026年初做好次階段,兩個階段將合共提供3000P (每秒300億億浮點運算次數)算力。 他指出,除本港對超算中心有需求,引進龍頭企業時,對方亦關心香港算力。 設立超算中心對本港很重要,是數碼港「重中之重的任務」。 明報記者 鄭律銘. 人工智能 (AI)用途廣泛,例如智能駕駛系統透過機器學習,處理大量路面影像,才可辨識交通燈和車輛等物件;金融機構則會用AI反詐騙。 數碼港有逾2000間科企進駐,陳細明稱,科企或多或少運用AI技術,例如醫療科技公司運用AI分析健康數據;至於專門發展AI技術的園區公司則有近200家。

  7. 2023年1月29日 · 【明報專訊】上水塱原是香港最大片完整淡水濕地,具高度生態價值,曾險因興建落馬洲支線受破壞 (見另文),至今由荒田變成政府設施,土木工程拓展署正為當中37公頃核心地區打造成自然生態公園。 該署表示,園內生態區和農業區已大致完工,餘下訪客區相關工程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 漁護署表示待工程完成後,公園預計可於明年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但僅限佔地約七分之一的訪客區。 為塱原項目擔任獨立顧問的香港觀鳥會表示,園內至今錄得300多種雀鳥,佔全港鳥類約六成,包括首次在塱原出沒的綠頭鴨及鐵爪鵐,而園內稻田亦吸引極度瀕危的黃胸鵐 (俗稱禾花雀)覓食,去年秋季錄得160多隻,創近年新高。 另外,公園亦有全港唯一的水螆田,有助魚類生長,為雀鳥提供食物。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全園37公頃 訪客區5公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