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6月17日 · 去年底,旅美作家、政論家陳破空先生在台灣出版《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並很快成為暢銷書,書中全息解構了中國人複雜的人格特質,並 ...

  2. 2016年11月20日 · 史論 | 傅衣凌:中國傳統社會—多元的結構. 編者案:中國傳統社會的結構從生產方式、社會控制體系和思想文化三個方面來看,都是多元。. 正是這種多元使得中國幾千年來一直能夠富有彈性和韌性地因應內部和外部變化。. 本文是傅衣凌遺作 ...

  3. 2019年10月12日 · 中國人的親戚關係稱謂,不是一般的複雜,但漢族的親戚關係依舊能條理分明尊卑有序。 其親屬稱謂系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資產。 1. 祖宗十八代稱呼大全(編纂家譜) 所謂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 上九代的宗族成員按次序稱謂: 生己者為-父,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 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 即由近至遠依次是: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下九代的宗族成員按次序稱謂: 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 來孫之子為-晜(讀kūn)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

  4. 其他人也問了

  5. 上述私人家庭領域中所體現出來傳統與現代張力以及不同解釋路 徑,恰恰折射了中國轉型進程中一種複雜現代性(或者說雜糅現代性)bn和 理解這種現代性帶來挑戰。這種複雜現代性和中外學者對現代性反思,

  6. 中國傳統社會的宗法制度以血緣關係為基礎,家族成員的身份和地位是根據宗親的血緣關係來界定的。 個人在家族內的身份地位,又影響到其社會關係。

    • 中國複雜的親屬稱謂體現了中國人社會結構的哪些特質1
    • 中國複雜的親屬稱謂體現了中國人社會結構的哪些特質2
    • 中國複雜的親屬稱謂體現了中國人社會結構的哪些特質3
    • 中國複雜的親屬稱謂體現了中國人社會結構的哪些特質4
    • 中國複雜的親屬稱謂體現了中國人社會結構的哪些特質5
  7. 2018年8月20日 · 古代社會在實質意義上正是以「親屬關係」為中心的熟人社會體現著家庭倫理的放大。 從先秦的「孝」到宋提出的「民胞物與」、「萬物一體」皆可追溯到「親親」二字。 因此,親親不僅是家庭層面的倫理準則,更是遍及宇宙的普遍法則。 故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同時,曾亦老師暗示讀者,與尊尊親親相關,「文」和「質」的範疇也是構成中華文化精神的一條線索,只不過比前者更加抽象、概括。 如《論語·雍也》中所言,「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質」指涉更加樸素的、自然的、本質的向度,而「文」則是總是經過了文明教化後、人為的東西。 粗略來講,「親親」歸屬「質」的範疇,而「尊尊」屬「文」。 按照漢代公羊家的說法,周人尚文即以尊尊原則為主導,而殷人尚質,則崇尚親親的原則。 講座現場.

  8. 隨著市場化改革以及對外開放的發展,中國大陸正歷經一場劇烈的政經社會變遷,一方面,其出現了現代化理論者(modernization theory)所言的工業化、都市化、識字率提升、社會流動加速......等特徵,使社會部門發生重大變化,包括社會結構分化、社會組織的出現、單位體制的崩解、戶籍制度的弱化、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以及資訊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效應等。 若將此經濟社會現象置於政治發展的脈絡中,可發現一種自由主義者的學術興趣,即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間的關係,其多以西歐經驗為張本,認為經濟成長將會帶來社會結構的重組與社會價值的多元化,進而出現獨立而強大的中產階級,其對政治參與的提高將會帶來政治民主化。 而將此邏輯套用在對中國的研究上也成為西方學界關注的焦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